|||
《美国华人史(1848-1949)》提要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22日发布
书名: 《美国华人史(1848-1949)》
著者: 潮龙起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责任编辑: 石学亮
装证设计: 李海峰
发行: 山东画报出版社
印刷: 山东临沂新华书店
出版日期: 2010年06月第一版
印次: 2010年06月第一次印刷
开本: 160X 230毫米 16开
印张: 8.625
页数: 266页
定价: 28元
印数: 1-5000
页数: 266
ISBN: 978-7-80713-889-1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按内容分篇章,通过翔实资料,生动细致地略述了1848—1949年间美国华人如何调处自己与主流社会的关系,以何种手段、技能和社会组织来在异国他乡立足谋生。
作者介绍:
潮龙起 1964年生,江西九江人,1994年获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清吏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为暨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史、华侨华人。近十多年来,主要在《清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史学月刊》《江苏社会科学》《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合著有《清代会党》。主持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粤闽浙三省新移民比较研究》、国务院侨办项目《1978年以来中国大陆新移民与我国侨务政策和工作的取向》、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粤东山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参与公安部重大课题《中国秘密社会》、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清代华侨人物传记》等。
前言
第一章 金山之旅:早期华人的赴美
一、中美早期的通商和往来
二、19世纪华人的“黄金梦”与出洋
三、金山旅程——他们为什么来
四、金山旅程——他们怎么来的
第二章 金山寻梦:出卖力气哪里需要到哪里去
一、中国人的运气——开矿淘金
二、修建铁路——一句话历史
三、从事农、林、牧、渔各业
四、特写:一位华侨园艺家的传奇故事
第三章 排华风暴:“中国佬滚出去!”
一、从加州到华盛顿——排华运动的高潮
二、“赶出去”——近代美国的排华暴行
三、华人的抗争——偷渡和“证件儿子”
第四章 女业男就:早期美国华人的职业生活
一、轻工业
二、服务业
三、中医药业
第五章 华风西渐:早期美国华人的社会生活
一、唐人街的兴起
二、华人社团
三、华风西渐
四、华文教育
第六章 黄赌毒斗:早期美国华人的“四害”
一、娼妓
二、鸦片
三、赌博
四、堂斗
第七章 民族大义:“华侨是革命之母”
一、创立民国的坚实后盾
二、力挺国民革命
三、支持中国抗战
四、航空救国运动
五、实业救国
第八章 侨乡悲欢:美国华人与侨乡的社会生活
一、“落叶归根”:早期美国华人的乡土观念
二、守生寡:金山伯女人的悲惨命运
三、侨汇与侨乡社会的畸形发展
四、民国侨乡匪祸与美国华侨护乡
第九章 融入主流:美国华人的本土情怀
一、洒血内战
二、建功二战
三、排华法的废除
主要参考文献
中文论著
英文论著
附录一:美国华人大事记
附录二:美国华人人口统计(1840--1950)
后记
前言:
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2007年美国华人人口达354万,是美国亚裔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族裔,且占世界华侨华人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美国华人女多于男,男女性别比例为52.3%比47.7%;超过一半的华人接受过高等教育,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美国人的平均水平;华人家庭中位年收入6.6万美元,高于美国的一般家庭。从职业构成看,华人从事专业领域、管理及相关领域的人口比例超过一半。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新政府团队中,就有两位华裔部长,他们分别是能源部长朱棣文和商务部长骆家辉。一百多年来,美国华人凭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战胜了异国他乡的种族歧视,其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实现了从“劳力阶层”逐步向“ 知识阶层”的转变,为美国的繁荣与强盛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和荣誉,以至于主流社会将“模范少数族裔”的光环戴在他们头上,将其视作实现“美国梦”的模范族群。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美国华人正逐渐融入美国的主流社会。
不可否认,当今美国华人是国别华侨华人中最有朝气活力、最具科技实力的群体,这不仅表现在美国华人数量的巨大增长,还表现为美国华人素质的明显提高。但是,对当今美国华人的诸多赞赏,往往会让人们忽视他们过去所遭受的苦难和耻辱。从历史的长镜头来看,美国华人的经历是相当复杂和曲折的。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中,美国华人同时经历了偏见、歧视和排斥,以及怀疑、容忍和接纳的过程。
华人大批移民美国始自1848年加州的黄金大发现。在此之前,华人移民美国的寥寥无几,而此时华人在南洋地区谋生已有多年。明末清初时,南洋地区华人已达十万,至鸦片战争前夕,上升到百万。随着19世纪中后期美国和澳洲等地黄金的发现,华人的传统流向逐渐发生变化,而美国成为华人出洋的一个新的目的地。到1880年时,美国华人人口达到10万,之后,由于美国制订和实施排华法,美国华人人口基本上维持这个规模,达六七十年之久。至新中国成立时,海外华人总数已达1000万,而美国华人只占总数的1%,也只占美国人口总数的0.1%。因此,在海外华人和美国人口总数中,美国华人的规模都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不能以人口数量来忽视美国华人历史的重要性。
南洋地区华人所处的文化区域是“弱势客地文化区域”。相对于南洋地区土著而言,华人在文化形态上处于一个较高层次,他们在劳动技能、社会组织和管理方式上明显占有优势,这是南洋地区华人享有一定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原因。不同于南洋华人,19世纪美国华人则处在一个“强势客地文化区域”,这是一个白人占主导地位的、处在迅猛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美国华人如何调处自己与主流社会的关系,以何种手段、技能和社会组织来在异国他乡立足谋生,这是本书叙述的主要问题。实际上,美国华人一百多年来的经历是相当复杂的,与南洋华人相比,其生存适应方式也大相径庭。从这个意义来讲,研究美国华人,可以丰富我们对海外华人的认识。
近几十年来,海外美国华人的研究方兴未艾,不同学科、不同族裔的学者都乐于此道,各种通史性和专题性的论著和学位论文层出不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史料也通过网络大量涌现出来,如《纽约时报》(1850至今)、《哈伯斯周刊》(1857—1916)、国会图书馆加州华人专题数据库(1850 —1925)、历次美国人口普查资料等,这大大方便了学者对资料的利用程度。根据这些情况,撰写一部新的美国华人史,充分吸收国内外的优秀成果,大量利用原始资料,实有必要。
本书名为《美国华人史》,时间上限为加州发现黄金的1848年,这一年华人开始大批赴美,下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年。从美国华人本身的角度,大多学者以1943年美国取消排华法为历史分期,无可非议,但本书考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美国华人故乡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实际上也影响到美国华人的处境。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学者通常采用“ 华侨”或“华人”这些术语来指称海外华人,强调他们的法律身份。实际上,报刊杂志和学术论著在指称美国的华侨华人时,出现过很多称谓,如“中国移民”(chineseImmigrants)、“美国的中国人”(chinese in the UnitedS切tes)、“美国华人”(Chinese Americans),“华工”、“华侨” 等,其所表达的含义有所不同。本著书名采用“美国华人”这一概念,在文中多用“华人”这一词语,主要是指美国华人的种族属性。这样一来,美国华人就包括在美的所有具有中国血统的人。但本书行文中有时为表明美国华人的不同身份,而采用“华工”、“华侨”、“土生华人”、“华人移民” 等术语,而不用“美国华人”这个一般性用语。另一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读者,注意到叙述的流畅性,书中很多引文没有以注释方式标明,而是在正文中说明了文献出处。
本书共分为九章,以时间为主线,按内容分篇章,力求内容全面,而重点突出。现将本书内容扼要简介如下:第一章主要探讨19世纪中后期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背景,移民形成的原因,华人赴美的动机、方式和过程。
第二章主要叙述19世纪中后期华人对美国西部开发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主要包括开采金属矿藏,修建横贯美国大陆的铁路,以及从事垦荒、兴修水利、种植葡萄、捕鱼等工作。
第三章主要讨论19世纪后期美国排华运动兴起的原因和过程,排华法案的演变和驱逐、劫掠、杀害华侨的各种暴力事件。
第四章主要叙述排华时期美国华人在轻工业、洗衣业、餐馆业、零售业、家政业、中医药业等领域的职业生活。
第五章主要叙述早期美国华人的社会生活,包括唐人街的兴起及其存在对于华人的意义,美国华人社团的类型及其结构和功能,美国华人衣食住行和婚丧嫁娶等各种社会习俗,美国华校的开设和发展等。
第六章详尽叙述早期美国华人社会娼妓、吸毒、赌博、堂斗等问题表现的具体情形,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它们给华人社会带来的危害,以及美国政府和华人社会控制这些问题的效果。
第七章主要叙述自辛亥革命始,到国民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止,美国华人不仅从经济上慷慨捐助,还亲临前线与祖国人民一道并肩战斗,冲锋陷阵,有的甚至为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
第八章将视角转向侨乡,主要分析早期美国华人乡土观念的表现形式,美国华人跨国家庭中侨眷妇女的悲惨命运,侨汇与侨乡社会的畸形发展,民国侨乡匪祸与美国华人护乡等内容。
第九章主要叙述美国华人先后参加的美国南北战争、美西战争、两次世界大战的经历。他们在战争中不畏牺牲,为维护美国的统一和国家利益而战。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为美国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赢得美国主流社会的认可。
后记
2004年9月,在我来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所工作一年之际,时任山东 画报出版社社长助理的傅光中给我打来电话,说他看中一本外文新书,是叙述美国华人历史的,里面插图很有价值,想把此书译成中文出版,让我承担 翻译工作。我当时欣然答应下来,一是我觉得来到华侨所从事海外华人研究 ,从自己过去的经历和知识储备来说,研究美国华人相对上手快一点。二是我来华侨所不久,手头的科研和教学任务相对不重,集中时间做翻译,几个 月搞掂,问题不是太大。但出版社与外方洽谈中文简体字版权时,因对方要 价太高,便由版权引进改作自己原创一本反映美国华人的书,并问我能否担纲。我当时犹豫了,写成什么样的书呢?光中兄给出的书稿定位是:一本雅 俗共赏、兼顾不同层次读者阅读需求的学术普及读物。这样,我就不揣浅陋 ,与山东画报出版社签订了出版合同。由于世事难料,中间阻隔甚多,交稿日期一再拖延,直到现在稿子才杀 青。每次与光中兄见面或通电话,他都要催稿,而我都是请求宽限交稿日期 。老实说,前几年的行政工作,分散了我不少精力。另外,所承担的一些科研项目和教学任务,也占去了我大量的时间。这些都是能够摆到桌面上的拖 延交稿的理由。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的李爱慧副教 授,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另外,暨南大学图书馆为本书提供了宝贵资料和馆际互借服务。我的研究生邓玉柱、胡晓攀,为本书查对资料和文 字校对做了许多工作。最后,特别要感谢国内外华侨华人研究同仁的热情的 支持、鼓励和鞭策,是他们既有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成就了本书的完成和出版。 由于本人水平所限,书中可能存在不少的错误或缺憾,希望各位读者先 生不吝赐教指正。 潮龙起 2010年1月写于暨南园
照片15张,拍自该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9: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