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通苑东一区环岛塔楼一侧门市幌子和广告(一)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年7月17日发布
天通苑社区号称亚洲最大社区,是北京最大的城乡结合部社区之一,也是经济适用房和中低收入家庭及周边外来务工人员的集聚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有四五十万之多。天通苑东一区整个社区中是最大的开放社区之一,其中沿八大塔楼(即八大金刚)一侧的门市是小商贩和流动摊位最为集中和活跃的地区,这里的门市幌子和广告五花八门,光怪陆离,变动快速,在仅仅十年间几乎每家门市都有不止一次的变动。
研究这些幌子和广告的变化,不仅对于我们了解这一地区的民间商业活动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社会学、零售商业学、民俗学等方面也很有意义。
这里的门市行业没有门牌,甚至没有明确显示营业执照。有些行业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味道。
七八年前,这里还几乎墙面空白,楼面冷清,现在几乎拥挤不堪,扎堆营业,人气很旺。
笔者将每隔半年,叙述这些门市幌子和广告的变化。此前,笔者在博文中曾重点介绍某些行业的变化。
这些门面中有不少属于违章建筑,有朝一日要被整顿的,估计他们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照片(一)26张,(二)28张,是今天早晨逐一自南转向西拍摄环岛一侧的拐角地区的。
1,这里紧邻39号楼的外墙广告
2,原来曾叫绿色庄园,其前几易其主,从未兴旺过,只是每天早晚小吃生意很好,也影响交通和卫生。
3,早市开始了
4,这家幌子一个月前才换的
5,房屋中介的牌子换过几次,几起几落,以出租为主,含群租房
6,这家商店从未见正式营业过
7,几年前楼上挂牌天主堂,楼下是房屋中介,一个月前大修,天主堂移到东二区马路一侧,现在大修后干什么不清楚
8,几年前楼上挂牌天主堂,楼下是房屋中介,一个月前大修,天主堂移到东二区马路一侧,现在大修后干什么不清楚,这里是把角处
9,这家经营杂干货的小商贩是近一年前才开张的
10,这实际上是一个很窄的楼道
11,这家修脚业,我印象开张没超过一年
12,修脚业、房屋中介业混合交叉幌子现象在这里较为普遍
13,修脚业、房屋中介业混合交叉幌子现象在这里较为普遍
14,不到六七十米距离的第四家房屋中介,可见附近租房需求很旺,
15,不到六七十米距离的第四家房屋中介,可见附近租房需求很旺,
16,
门脸不足两米的小铺
17,这里有两家小吃店
18,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19,一侧全貌
20,广告和幌子合一,自上而下看
21, 聂卫平也来插一足
22,各式各样的实用型班很热门
23,还有百花蜂广告
24,烟酒广告也很醒目,价格不便宜
25,又是一堆杂七杂八的混合广告,需要看仔细了
26,这家摊位把角
*************************
幌子[huǎng zi]
幌 huǎng 〈书〉帷幔。
【幌子】huǎng·zi ①商店门外表明所卖商品的标志。②比喻进行某种活动时所假借的名义:打着开会的~游山玩水。
编辑本段原指
“幌”原指窗帘、帷慢,所谓“以帛明窗”。古时酒店用布旗招徕顾客,酒旗也称“幌子”。唐代陆龟蒙《和初冬偶作》:“小垆低幌还遮掩,酒滴灰香似去年。”后来加以引申,凡商店招徕顾客门面上展示的标志,统称为“幌子”。
幌子原指布幔,后被引申为酒旗的别称。主要表示经营的商品类别或不同的服务项目,可称为行标。
编辑本段我国商店招幌分类
我国商店招幌大约分如下七种类型:
1.以商店实物为幌子。卖什么物悬挂什么物的直接标志,有的用实物一部分来代替,属于商的原始标志。如草帽店悬挂笠帽,烟袋店悬挂旧式烟管等。
2.以实物模型为幌子,大多情况是因为实物太小,悬挂实物无法引人注意,便悬挂与实物形象一致的大模型做幌子,是实物标志的变异形式,如蜡烛店挂木质红漆大烛为记。
3.以商品的附属物为幌子,这种类型只有当商品无法悬挂的时候才会出现,是实物招牌转化派生而来的,用引起人们的联想来标明要出售的商品。如旧时卖植物油,只能悬挂盛油的油瓶,而不可能悬挂油来作为标记。
4.含有隐语暗示的物件作为幌子,这是具有特殊传承意味的标志。靠人们的世代传承的介绍,才可明了经营的范围,有的暗示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但是人们仍然凭借经验可以熟知店铺的行业。譬如旧时卖酒店,悬挂红漆木板做的平面葫芦为标志,隐语暗示古代以葫芦装酒,以启发人们来打酒。
5.以灯具为幌子,这种标志主要用于夜市夜卖,灯上往往同时标有店铺的字号。
6.以旗帘为幌子,古代酒馆多悬挂旗帘迎风飘卷,有的酒旗上还书写文字。旧时剃头行业往往也悬挂白布旗帘,上写“朝阳取耳”“灯下剃头”等字样。
7.以文字牌匾为幌子,如旧时的当铺便悬挂一个“当”字,茶楼悬挂一个大的“茶”字等。
http://baike.baidu.com/view/174337.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