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2002年1月1-15日记事本有关中学历史教材改革问题的记叙

已有 246 次阅读 2025-1-27 09:43 |个人分类:个人所藏资料|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0211-15记事本有关中学历史教材改革问题的记叙

【2002.1.1-.1.15记事本】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5127日发布,第35881

【个人所藏资料个人日记(GRSZZL-GRRJ-560

11日,农历十一月十八日,星期二,C-5— 3 ,

今天一早看到学术批评网上发布《北京师范大学文科科研津贴期刊目录》合理吗?----兼谈科研津贴中的非学术因素一文,是学术批评网新年的第一篇,是我在2002年发布的网上第一篇。

上午整理去年下半年的日记和中学历史教材争论的材料。

 

12日,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星期三,C-4 5 ,

  上午开始整理去年的电脑文件。

 

 

15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星期六,C-3 13 ,晴,今天小寒

  上午看到昨晚玉圣发出我的文章:

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新一轮教材改革谈起

时间:200214 作者: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学术批评网

文中有如下说明: [说明:200141715:15-17:15,笔者在浙江省温州市教科所大楼七楼会议厅为温州地区的数十位高三历史教师就美中关系和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问题作了学术讲演,并回答了教师们提出的问题。200142313:30-17:00,笔者又在浙江奉化市溪口天柱山庄专门就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这一主题向宁波地区上百名高三历史教师作学术讲演,并回答了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这里根据广大中学教师的要求通过学术批评网全文发表演讲内容的整理稿,和讲演内容相比个别处略有增删。 黄安年 2001510]

            [200214日说明:本文首发式于2001510日学术批评网。20011211日,笔者在杭州举办的北京师范大学和浙江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硕士学位课程班上,就这一主题向参加学习的近50位中学历史教师学员做了讲解。应广大教师的要求现再次全文发表在《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上。 黄安年]

  下午发出一文,《学术批评网》即发:

《学术批评丛稿》和实话实说——兼谈学术书评的开展,200215 ,《学术批评网》加按语重发,来源:2001年第1期《史学月刊》,20013月《学术批评网》发。

我在按语中指出:“笔者以为学术批评涉及学风、文风,也涉及党风。”2001926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的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党的作风方面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中,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滋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严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问题突出,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现象蔓延。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 李岚清同志20011229日下午在第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等学校要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集中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使高校党的作风有新的明显进步。” “当前,特别要注意防止和纠正高校招生工作中存在的乱收费和行贿受贿问题,防止和纠正少数教师剽窃他人学术、科研成果以及各种奖励、职称和学位评定中的弄虚作假问题,坚决维护高等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这些声音对于学术界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在学术批评领域,杨玉圣先生及其主持的《学术批评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果说《学术批评丛稿》的出版集结了20世纪末他本人的学术批评成果,那么,作为《学术批评网》网主的杨玉圣先生通过《学术批评网》在新世纪初带动一批学人参加到学术批评的行列,并且将学术批评成果集结在《学术批评网》上的见仁见智的文章中。我衷心期望学术批评事业和《学术批评网》得到健康的发展。黄安年”

 

17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星期一,C-9— 1 ,

今天收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年第8期的稿费和《美国大观》2001年第910期的稿费,共571元。另外还收到杨令侠寄来的专著《战后加拿大与美国研究》,20018月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此外还收到几份贺卡,其中有阮大成、永驾中学的孙立多、任鹏杰。

    今天发给学术批评网的文章已经发表。

学术批评网/ 史学评论 /学习罗荣渠先生的求实创新精神——读《美洲史论》

            学习罗荣渠先生的求实创新精神——读《美洲史论》

时间:200217 作者: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我的按语如下:[200217日重发说明:《学术批评网》(www.cariticism.com)2001321日发表了本文。笔者以为学习罗荣渠先生的求实创新精神迄今仍有着现实意义。时下,在我国美国史学界有学者提出“国内美国史研究中,出现了个别同志片面颂扬美国高生产力、政治民主和改革,并赞许‘这两大线索事实上始终是主旋律’等议论,这实际上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美国例外论’的折射。”(《黄绍湘集·序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9月版)对于这一观点笔者难以苟同。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地研究美国史是我们美国史学者应当遵循的根本原则,任何“主义”、“倾向”都必须接受这个根本原则的最终检验。黄安年]

 

19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星期三,C-9— 2 ,

今天上午收到杨玉圣四篇文章,其中三篇是我的评师大《期刊目录》的文章发表在中华读书网和近代中国网上,另一篇是杨玉圣的文章。

[近代中国]-学术评论发件人: 杨玉圣 [yysheng@public.fhnet.cn.net]

发送时间: 200218日星期二 18:22

收件人: annianh@bnu.edu.cn

主题: [近代中国]-学术评论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科研津贴期刊目录》合理吗?--兼谈科研津贴中的非学术因素

                  时间:200215日作者: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来源:学术批评网

《期刊目录》合理吗?(一)发件人: 杨玉圣 [yysheng@public.fhnet.cn.net]

发送时间: 200219日星期三 10:39

收件人: annianh@bnu.edu.cn

主题: 《期刊目录》合理吗?(一)

       《期刊目录》合理吗?(一)

--------------------------------------------------------------------------

      http://www.cReader.com 2002-01-09 黄安年 中华读书网

          ——兼谈科研津贴中的非学术因素

《期刊目录》合理吗?(二)

      http://www.cReader.com 2002-01-09 黄安年 中华读书网

          附录: 

      《北京师范大学文科科研津贴期刊目录》(文本按照汉语拼音顺序排列,笔者则将C类粗略地分成了以下18类)

  下午发给玉圣的网上文章《美中关系史上的新篇章和启迪——评王淇主编的《从中立到结盟》 》已经发表。时间:200219 作者: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

    傍晚发表玉圣的文章《举起学术批评的旗帜,发扬学术为公、实事求是的精神----评《学术批评网》恢复开通50天》经他修改和补充,以《弘扬学术为公、实事求是的学术批评精神——写在学术批评网恢复开通50天之际》为题发表。时间:200219 作者: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来源:学术批评网

 

110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七日,星期四,C-9— 2 ,

上午冯其庸先生来电话,钟先生今天上午去世,他终于没能熬过100周岁。一代师宗谢世,他给我们留下太多的遗产和思考。

上午11点到下午2点半在兰蕙餐厅参加余定三(岳阳师院副院长)设宴,

与会有任士英、杨玉圣和晚来者的钟卫民。会上谈及王铭铭学术剽窃事件。

下午收到《全国新书目》2002年第1期,其中有署名周天愉的文章《填补空白的红楼梦稀见资料面世》,还有我的书评《喜读〈当代美国经济〉》。

 

111日,农历十一月二十八日,星期五,C-2— 14 ,

上午8-1215分参加2000年级学生的世界近代史读书报告会,有28个发言,我在最后作了总结性发言。就大二水平来说,这次报告会是不错的,其中九位发言较好,七位虽好,但是离开了世界近代史范围,在世界近代史书评中设计原始材料尤其是外文资料没有,在图书的选用上主要根据借用方便和是否有兴趣,没有很好地优选。读书报告会上提出了一些重要问题,如当代人写当代史的问题;近代化和工业化问题;整体史学问题;一元多线问题;新史学观问题;文明的结合和冲突问题;美国早期现代化问题;德意志和俄罗斯的特色问题;学风问题。就书评方式来说,有综合性、介绍性、宣传性、时评性、专题性、规范性、学术性、争鸣性、启迪性等种类。读书应视为高校文科教学的重要内容,要读书,会读书,会评书,同时也为以为写书作好准备。读书切忌先入为主,以论带史,要踩着前人的肩膀上前进。评书要看有无新观点、新材料、新结构。

中午邀玉圣来我家共进午餐。

下午开始撰写有关评论王铭铭涉嫌学术剽窃案。

下午看到学术批评网刊登了我的文章《高校文科学生中的“三风”现象谁来管?——以北师大为例》。

今天收到四本《全国新书目》,收到了余志森寄来的由他主编的《崛起和扩张的年代18981929》一书,该2001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售价38元,共52万字。

今天还收到了齐文颖同志寄来齐世和先生的代表作:《匈奴西迁及其在欧洲的活动》,发表在《历史研究》1977年第3期上。

 

112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星期六,C-3— 12 ,

下午完成了《遏制学术腐败,狠刹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歪风----从王铭铭学术剽窃谈起》一文,但是一直发不出去,5点左右专门去了网络中心也无济于事,每当周末往往发生问题,市内令人遗憾,网络中心的服务也真够嗆。我的这篇稿子说不定要拖到星期一了。

 

113日,农历十二月初一日,星期日,C-8— 8 ,

今天一早看到杨玉圣修改后发来的我的文章:《如何遏制学术腐败?——从王铭铭教授学术剽窃案谈起》,2002112日写,《学术批评网》2002113日首发。发出的文章将涉及中学历史教材案删去,这样显得更为集中。傍晚看到《如何遏制学术腐败?——从北大王铭铭教授学术剽窃案谈起》,2002112日写,《学术批评网》2002113日首发。同日,《近代中国》(www.china1840-1949.com)转发 2002113日。

 

114日,农历十二月初二日,星期一,C-2— 10 ,

发件人: 杨玉圣 [yysheng@public.fhnet.cn.net]

发送时间: 2002114日星期一 10:47

收件人: annianh@bnu.edu.cn

主题: 问好

黄老师:

您好!

大作《如何遏制学术腐败》,已由近代中国、中华读书网分别转发。另将推荐给《社会科学论坛》发表。

             玉圣

              yysheng@public.fhnet.cn.net

                 2002-01-14

下午去系里将齐世和先生的代表作交王东平。

 

115日,农历十二月初三日,星期二,C-4— 4 ,

上午为重发《大学课程建设应采取信息一条龙战略》一文写了按语,[2002115日重发说明: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改革中电脑统一排课是一个关键,应当力争尽快解决。就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配置、推动资源共享来说,它比推行“量化”指标来重要得多、实在得多、受欢迎的多,也绝无负面效应,更为最广大教师和学生办了件实事。我们盼望有更多的高校尽快推出这一举措。 黄安年]

下午115-25分,新浪网来电话采访对于王铭铭事件的看法,并说今天会有这方面的专题节目推出。

晚上曹宁来电话,说中央电视台的项目已经获批,最近要来商量。

晚上和任鹏杰通了电话。

晚上金宏达来电话,约星期五同去八宝山参加钟先生的追悼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470595.html

上一篇:黄安年文集(第四卷)【知网侵权版】(征求意见稿)
下一篇:2002年1月16-31日记事本有关中学历史教材改革问题的记叙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1/0 | 总计:0 | 首页 | 上一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2-13 0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