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2001年5月1-15日记事本有关中学历史教材改革问题的记叙

已有 189 次阅读 2024-12-14 09:56 |个人分类:个人所藏资料|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0151-15日记事本有关中学历史教材改革问题的记叙

【2001.5.1-.5.15记事本】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1214日发布,第35686

【个人所藏资料个人日记(GRSZZL-GRRJ-543

51,阴历四月初九,星期二,C10 - 26,多云

> >黄老师您好:

> 收到您的来信我很高兴。最近进展还很顺利。五一节期间是网站进一步发展的契机。北京师范附属中学的冯健老师(大学同学)明早来这里,我到上海去接他。我们主要探讨网站的发展问题。目前有以下几个问题想征求您的意见:

> 1、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林辉锋(历史系95级的佼佼者)刚从香港返回广州,根据他在香港的经历(到香港留学1个月),我们决定开设历史时空“港澳台网”;

> 2、我们想开设历史时空海外网,但心有余悸。

> 3、我已经初步联系好广西教育出版社,他们可以为历史时空网站出一本书,我们想以“良知热线——黄安年教授访谈录”为题,深入、全面考察中学历史教育、教学。

> 黄老师浙江之行感觉如何?

> 祝生活愉快

> 学生 张程远 430 江苏 昆山

    下午发给杨玉圣第46份文章《人教版历史教材是采用“公认学术观”吗?》(HANW050.TXT)。晚饭时杨来电话说周基琨先生去世了,我们约定由他起草发唁电。

Subject: 黄、杨唁函

Date: Tue, 1 May 2001 19:51:35 +0800

From: "yang" <yysheng@public.fhnet.cn.net>

To: "jml60" <jml60@eyou.com>

CC: <annianh@bnu.edu.cn>

李剑鸣教授

转周基坤教授治丧委员会:

惊悉周基坤教授不幸于430日因病与世长辞,吾等不胜悲痛!

周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学者、翻译家。先生主译的二巨册《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脍炙人口,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有影响的美国史译作之一。先生还翻译有《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等学术著作。作为一位道德文章皆受人敬重的前辈学者,先生还在南开勤勤恳恳,教书育人,为培养美国史后继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

谨此向阁下并通过阁下向周先生的家属表示沉痛追悼周先生之丧!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黄安年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杨玉圣

                          200151

 

52,阴历四月初十,星期三,C12 - 24,多云

   上午修改完了《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从新一轮教材改革谈起》(2001423日在宁波地区高三中学历史教师研讨会上的讲演)稿。

 

53,阴历四月十一,星期四,C12 - 25,多云傍晚雷雨

    全天整理有关中学历史教学争议的目录。上午见学术批评网已经将《改革中学教材编写、审订、纠错、监督机制》(HANW051.txt)发出。下午和晚上整理了《新浪网网友关于现行中学历史课本的评论(摘录)(20001024-200139)

 

54,阴历四月十二,星期五,C14 - 25,多云

上午修改网友评论的摘录并且继续整理有关中学历史教材的争议文件。

   上午受到方明自温州水心芙蓉4604室寄来在雁荡山所拍的照片,基本不错。

    上午收到余姚乡土教材。下午受到方明自温洲寄来的照片(在雁荡山风景区所摄),效果不错。

 

55,阴历四月十三,星期六,C12 - 26,

   一早写就《实事求是、学术为公是学术批评的生命线》一文,11点发出,玉圣即以《学术为公 实事求是——学术批评的生命线》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学术批评网]为醒目标题刊出,并且在文字上有个别修改。这是我在网上的第48篇文章。玉圣的回文如下:

Subject: 感谢

Date: Sat, 5 May 2001 11:38:50

黄老师:

谢谢您的文章,已作为重点推荐文章发布(个别字句略有修改),并已推荐给《学术界》。

 

56,阴历四月十四,星期日,C7-17,阴雨

    晚上9点多张程远自昆山打来了一个很长的电话,谈到广西教育出版社有关中学历史教材改革问题出书一事,我告诉他河南人民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情况,要他和社长讲清厉害关系。此外他还谈到综合考试的书问题。

 

57,阴历四月十五,星期一,C14 - 25,

收到九江师专学报第2期上发表了我的文章《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争议的思考》,这篇文章被南京封杀但是在九江照样登出来了。

   下午给学术批评网等发出新的资料《新浪网网友关于现行中学历史课本的评论(摘录)(20001024-200139)》(HANW055.TXT)。也许错发了文件,故晚上重发。玉圣将它发表在网友评论中。

 

58,阴历四月十六,星期二,C13 - 24,

 

59,阴历四月十七,星期三,C15 - 26,

上午和严家炎通了电话,征得他的同意在下午网上发布了他的《批评规范小议》(HANW057.TXT)一文,玉圣即行刊登。

    我在文章前加上如下按语:说明:200159日上午笔者和严家炎先生通了电话,并征得了他的同意,将他的2000年初所写的《批评规范小议》一文发表在学术批评网上。该文根据“五四”以来的一系列沉痛教训,也因在现实中深有感触,而提出了学术批评应遵循规范的主张。文章说:“批评应该有一些起码的规范。比方说,既然要批评,首先总得了解自己批评的对象,读过自己想要批评的书。如果没有读过,似以老老实实免开尊口为好。这大概是每位严肃的批评者都能接受的道理。奇怪的是,就有人连对方的一本书都没有读过,竟可以勇气十足、‘无惑又无惭’地批判。”“其次,批评的力量取决于态度的实事求是和说理的严密透辟,并不取决于摆出唬人的声势或抛出几顶可怕的帽子。”“第三,批评必须尊重原意,忠于原文,不能断章取义,移花接木,另扎一个稻草人为靶子。这应该成为批评者的公德。令人遗憾的是,某些批评恰恰大有背于这类公德。”“第四,批评宜以对方实实在在的文字做根据,不搞诛心之论。”“第五,批评就是批评,不要进行人身攻击或造谣中伤。”笔者认为文章所涉及的问题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值得参与学术批评的所有人包括网友们上贴时共同注意的。在网上开展学术批评与反批评同样需要遵循学术批评的规范化。当然使学术批评健康开展始终需要全体参与者共同来维护。 黄安年200159日。)

     周祥森很快回应。[欢迎访问学术批评网!]

首页 >> 网友论坛  严家炎的文章上得很及时 (2001-05-09 16:51)

                            发言人:周祥森  电子信箱:  网址:

     以下为内容:

     严家炎先生的《批评规范小议》上得非常及时。“网友论坛”在涉及学术著作批评时,不妨采用为参考性的“游戏规则”。同时建议广大网友(包括我自己)在开展学术著作批评时,能够遵循严家炎先生提出的“五条原则”。

    来自[61.158.142.149]

                            版权所有 (c)  2000-2002  学术批评网

    玉圣听取意见对网上论坛采取了措施如下:

                        学术批评网对涉及具体人的评论文章将采取新举措

                           杨玉圣(学术批评网主持人) [学术批评网]

       为了学术批评的健康开展与发展,自即日起,学术批评网将对有关涉及具体人的评论文章的处理采取更为谨慎的举措:

       第一,要求批评者署本名(至少是笔名),否则,将不予发布;帖子,则即行删除。

       第二,若文章是对涉嫌抄袭剽窃事件的揭露与批评,批评者应将有关文本原件或复印件同时传送。

       第三,批评文章或帖子,应立足于摆事实、讲道理,不应含有人身攻击、谩骂等侵犯名誉权的文字。

       同时,我也愿在此呼吁网友在帖子或跟帖中保持理性交往、平等切磋的民主立场,杜绝意气用事、无理取闹。

       敬请学界专家学者和广大网友理解、支持、合作。

       杨玉圣 敬启

       200158日下午330

                            版权所有 (c)  2000-2002  学术批评网

下午收到宗绪给我的照片,我在电话里和他聊天,他肯定说教育部社科司长在高考命题会上说中史参在杂志上借给教材提意见为名散步自由化言论。

    给河南人民出版社王卫国发了电子邮件,如下:From - Wed May 09 20:04:15 2001

贵出版社掌门人决定实在令人费解。望不再食言,尽早尽早将原稿等如数退回并作出负责

黄安年 2001/5/9/1830

wwglhq wrote:

> 黄先生:

>    您好!

>    十分对不起,没想到第一件EMAIL竟是一封从未想到过的“退稿信”。事情是这样的,在审稿过程中一、二审均通过,但是到了三审却发生了变化,三审不同意发稿,原因主要是他认为经济前景不乐观,在这个问题上他不同意我们在选提论证时对经济效益看好的看法,并写了一大堆审稿意见。出版社出版图书是要考虑经济效益的,一但认定某书效益成问题,该书的出版便没戏了。我与郑荣试图努力一下,郑荣直接找到一把手谈,可是收效不大,仍维持原来意见。在无奈之下,只好向您退稿,让我们感到十分对不起的是耽误了您两个月的时间,故先告诉您一声,以便您联系其他出版社,随后将书稿和软盘寄给您。请允许我有空到北京蹬门负“京”请罪,当面道歉。

>                                                王卫国敬上

>                                                2001.04.25.

 

510,阴历四月十八,星期四,C13 - 26,

    收到王卫国回复的电子邮件,文如下:Subject: 关于来信的回复

Date: Thu, 10 May 2001 12:45:53

黄先生您好:

来信收到,您的稿件已寄出,寄到了北师大历史系,请查收。原计划我马上赴京,顺便将稿件带去,后来因本人家中有事,未能成行。所以稿件晚了几天。我仍打算当面向您道谦,待处理了眼前的工作后,即抓紧去一趟,再次请您原谅。

由于来的邮件中有乱码,一些字看不出来,下面的内容可能您认为是大可不关心的。关于书稿三审问题,我又与我们掌门人谈了一回,重点问他,当初是同意了之后我才赴京与作者谈修改意见的,为什么现在又变了?他回答,关于此稿他也作了些调查,他调查的是我们省教委教研室的一个副主任,此人是搞中学历史的。我们总编说调查之后他认为:“第一,本稿市场我不看好;第二,既然赚不到钱,就没有必要侧身这场争论之中。这两点我是十分肯定的。”我问可否这样原本告诉作者,他说可以。我说这样处理问题,弄得我们很被动。他说我知道你们被动,但是编辑与作者的矛盾是常有的,不出书有矛盾,出了书也会有矛盾,这是常事。他回答很轻松,我感到很无奈。

这件事的确搞的我们作编辑的非常被动,本想以我们的被动来感动我的上帝,但我的上帝不在乎他的上帝,我除了无奈还能有什么呢?

请充许我有机会面谈详情。

                                            王卫国敬上

                                        2001510

下午发出了《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从新一轮教材改革谈起(2001423日在宁波地区高三中学历史教师研讨会上的讲演)》(HANW054.TXT)玉圣以《新世纪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难得机遇和严峻挑战》为题发表。井建斌则以前者为标题发表在学术的境界网上。

    全天收录了严家炎先生的《走出百慕大三角区----20世纪文艺批评的一点教训》一文,并且写了按语:(说明:200159日上午笔者和严家炎先生通话时,他特别谈到自己对于在1989年所写的一篇学术批评文章《走出百慕大三角区----20世纪文艺批评的一点教训》迄今仍有意义,并同意我将这篇文章在学术批评网上发布。

严先生谈的是文艺界学术批评上的百慕大三角区误区。其实,这类的思维定式在史学界和理论界同样存在,只是表现方式不同。

例如对于资本主义的评论有人用自己主观确定的标准来判断20世纪资本主义,用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自由主义”的评价标准来评价现代资本主义,从而得出了现代资本主义已经完全衰落的和20世纪的实际不符的结论,他自己持这种见解不说,还堂而皇之地自命这种见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宗,并指责主张根据实际情况对现代资本主义持实事求是评论态度的学者是什么“陷入了唯生产力论的窠臼”云云。

还有的人对于学术批评不是就事论事,而且习惯于扣帽子,打棍子,动辄检起“打着XXX的旗号,搞XX化”之类的大棒。这类人口口声声坚持马克思主义、捍卫马克思主义,但是自身的行为却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精神。毛泽东在59年前《反对党八股》中提到:“无论对什么人,装腔作势籍以吓人的方法,都是要不得的。因为这种吓人战术,对敌人是毫无用处,对同志只有损害。这种吓人战术,是剥削阶级以及流氓无产者所惯用的手段,无产阶级不需要这种手段。”“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吃饭,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至于以装腔作势来达到名誉和地位的目的,那更是卑劣的念头,不待说的了。”

我门主张学术批评一定要实事求是,有一决不说二。对于涉及有些学者的论著是不是抄袭或者伪劣作品,是不是学术腐败,是不是学术观点错误,一定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我主张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慎重从事。谁揭露,谁举证,如果揭露人举不出证据来,而作不负责任的散步和扩散,那么揭露人就该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关责任。对于涉及揭露抄袭、伪劣作品、学术腐败等严肃问题的文章和帖子应当尽可能署真名实姓,即使使用笔名也得留下真实地址来。

健康的学术批评需要有实事求是的与人为善的态度。有效的学术批评还需要有正确的批评方法。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和学术为公的学术批评才有利于学术和学术批评事业发展。涉及不同学术观点的学术批评,使用宽容的学术批评尺度,也许能获得较佳的学术批评效果。

黄安年  2001511日)

 

511,阴历四月十九,星期五,C12- 29,

    一早看到网上对我有关中学教材问题和改革的文章的评论,如下:       黄安年先生关于中学历史教材问题的评论值得中学历史教学界和出版界重视 (2001-05-1100:09)发言人:江源 

     以下为内容:

     黄安年先生关于中学历史教材和历史教学问题的学术评论,对于推进中学历史教材和历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其“文集”中目前这方面的文章已有十七八篇之多,约计二十余万字。建议有远见卓识的出版社抓住当前中学历史教材和历史教学改革的大好时机,将其结集出版,以惠中教界同行。

 

 中原地区有家出版社的总编认为出版这类著作没有经济效益,赚不了“钱”。

上午任鹏杰先后两次来电话说五一前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阚阳和来陕西师大找校长、党委书记和社长谈关于中学历史教材争议问题,说“再也不要搞了”,“现在日子不好过”、“受不了”、“教育部日子也不好过”“千万不要再出了”。还说要委派任鹏杰专程来北京找我“请功罪”,带些特产等等。这是明显的“捂盖子”行为。我说与其坐飞机来北京,不如请我飞机去西安面谈更好些。现在发不发我的文章已经是陕西师大方真正态度的试金石了。他还谈到今年227日《齐鲁晚报》上刊登刘洪波的文章《常有理先生》,同时转载在《杂文选刊》第5期上。还说中国科学院院士席择宗今年112日在一次科学精神的讨论会上的发言,收集在《论科学精神》一书中,其中第34-35页引用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第7期编辑部的话。

    看到网上一份评论,实在叫人哭笑不得。

          这样的编辑应该下岗! (2001-05-11 10:39)发言人:杨泓

     以下为内容:

     昨天到一个朋友家去玩,随意地翻起其子的教材来。谁知是不读也罢,读了吓一跳。

     在名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初级中学语文自读课本第四册中,有一篇刘绍棠先生的文章《多吃了几斤盐》。刘先生在文中说他孩子从美国写信回来,“表示拿到博士后学位以后,一天也不耽搁,马上启程回国。”(见该书第108页)也许刘先生是笔误吧,因为当今的学位,只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种,博士后不过是研究经历而已。该书的编辑,竟将错就错,将博士后注释为“学位中最高的一种。当今的学位,有学士(大学本科毕业)、硕士、博士、博士后四个等级。”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毕业后又在大学工作,听到这种说法,还真是头一回。听那孩子讲,他曾经给编辑写信指出这个错误,可没有回音。

             这种总编缺乏眼光和风险意识 (2001-05-11 19:08)

                             发言人:江源  以下为内容:

     这样的总编没有前瞻性眼光,更不具备风险意识。全国中学历史教师,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读者市场!居然会认为出版此书不会产生经济效益。在我看来,只要销售渠道畅通,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而且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当年先生与刘宗绪先生合著的“三十讲”不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吗?

     现在的出版社总编,眼光敏锐者寥寥无几,只求四平八稳,缺乏开拓精神,总是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割裂开来。市场就展现在他眼前,可他就是看不到。这样的出版社,我相信也不可能出版什么两个“效益”双丰收的优质图书。

 

512,阴历四月二十,星期六,C12- 32,

学术批评网刊登了我推荐的严家炎先生的文章(HANW058TXT),我加了说明,

 

《关于修订中学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的建议》(HANW058.TXT)修改完成,准备下周发出。

   张大卫晚上11点来电话,明天上午要来聊天。

 

513,阴历四月二十一,星期日,C16- 30,

    上午10点许到6点半,张大卫来家和我们长聊    晚上在学术批评网上看到网友论坛上发表网友评论,文如下:

                           丑陋的历史学家!!! (2001-05-13 19:31)

                           发言人:中国青年 

     我从小就喜欢历史,现在,将来也是。我对中学历史教学也一直在关注着。可是在中学,历史不受重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许多方面太落后了。第一,硬伤太多,竟然出现了数百的知识点错误,这样的书我们的学生能读吗?第二,历史教科书编者知识结构以及观念陈旧,反映在历史教科书里,莫名其妙的历史现象评价,还是极左、文革时期的心态。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的黄安年教授,是在历史研究和中学历史教学两个方面成绩皆为突出的专家。也许这与黄安年教授曾经参与高考命题有关,但是黄安年教授早已退出高考命题组,却能依然关心中学历史教学,令人钦佩!!!

     似乎在中国还找不到第二个像黄安年教授一样的,积极关心中学历史教学(尤其是历史教科书建设)建设的历史学家。

     现在的历史研究工作者,哪一个不是“著述颇丰”?文章愈是晦涩难懂,仿佛就愈显得很有水平,我想这些历史学家是否考虑过他们的著述的普及性问题呢。如果总是不为大众所理解,有人把这些著述比喻为“硬砖头”,我看,说的极端些,狗屁都不是。从“中学历史教科书大讨论”,我看到了,我们的历史学家的无知和冷漠,他们只是关心自己的历史研究,对中学历史教育事业,熟视无睹,令人伤悲!!!

     历史研究工作者总是谈“史学危机”,可是真正到了解决史学危机的时候了,却不见动静了,不解决中学历史教育的危机,历史研究中的“史学危机”是不会得到解决的。

     丑陋的历史学家!!!该清醒清醒了!!!!

 

514,阴历四月十六,星期一,C14 - 26,阴雨

    上午和下午整理了《世界现代史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一文并加了按语,准备后天在网上发表。

   下午老蔡在电话中说《团结报》已经刊登了关于中学历史教材的报道文章,其中有一篇是专门报导我的。    我向学术批评网、学术的境界网、历史时空网、春秋网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任鹏杰发了关于《团结报》三篇文章的报道。

《团结报》记者发表中学历史教学争议思考三篇报道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团结报》于200158日、510日、512日,连续在第一版的显著位置,刊登了《团结报》记者汪业芬的三篇报道,值得中学历史教学界、学术界的关注。

200158日《团结报》第1版头条新闻刊登了汪业芬记者的专文之一:标题是:

教材难道会有错?是的,错误还不少,而且更令人震惊的是----明知错了还不改   由对中学历史教材的争议引发的思考(之一)

2001510日《团结报》第1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汪业芬记者的专文之二:标题是:

教材多年出错又得不到及时纠正,说明教材的编写、审订、纠错和监督机制存在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黄安年呼吁:打破独家垄断 引入竞争机制  由对中学历史教材的争议引发的思考(之二)

2001512日《团结报》第1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汪业芬记者的专文之三:标题是:

“上课念教材,下课背教材,考试考教材,考完忘教材”,这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历史教与学的现状。难道学习历史就这么枯燥单调、死记硬背?历史魅力今何在?专家学者如是说----还要思考“为什么”  由对中学历史教材的争议引发的思考(之三)

有关汪业芬记者的三篇报道,将在网上转帖。  黄安年 2001514

有意思的是《团结报》关于对我的报道称我是“农工民主党党员”。这件事在给我传来的稿件中并没有,给汪业芬打电话说,她说问过袁健民,他说我是农工民主党党员。我说我是党友。

    晚上给任鹏杰就《团结报》的三篇文章通了一个长电话。同时还给孙靖国、井建斌通了电话。

 

515,阴历四月十七,星期二,C14 - 26,,大风

    今天一早给任鹏杰先生的发出挂号信,里附《团结报》三篇报道。

    上午从《团结报》网址(http://www.unity/com.cn)下载了两篇报道,但是第一篇却没有发现。

晚上和史慕红通了电话,他们的室主任对此很有兴趣出,但是还是要和发行的同志谈好再找总编辑谈,所以还要等几天。

   晚上11点多和玉圣通了电话,通报已经发出关于《团结报》的三篇报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464246.html

上一篇:2001年4月1-15日记事本有关中学历史教材改革问题的记叙 【2001.4.1-.4.15记事本】
下一篇:黄安年有关邓蜀生先生的博文目录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14 1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