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文重温1992年初我国香港行(2007.6.29)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年3月5日(第34357篇)
【个人所藏影像资料】(GRYXZL2024-056篇)
*************************
笔者《1992年初我国香港行》一文写于2007年6月29日,科学网首发
***********************
1992年初我国香港行
黄安年文 2007年6月29日
1992年初我由美国返回北京期间途经我国香港,1月27日到2月1日,我在香港逗留了六天,我感觉那时的香港和内地有着相当大的政治和经济文化的差距。在香港的几天里,我似乎感到在香港来自欧美国家的是一等公民,来自广东的是二等公民,而来自广东以外的大陆内地的则是三等公民。那里的港商对于讲国语的旅客并不很看好,往往还有些怠慢,如果我用英语对话,则态度立马会有变化。那时来自大陆旅游的人并不多,我作为过境回国人员可以在香港停留七天。
那时香港的费用比国内要贵得多。举个例子来说,那几天我住在锣罗湾繁华的国泰酒家522房间,这间客房的设备虽一应俱全,但是只有十平方米左右,每天的费用是650港币,七天下来就是4550元港币,那时人民币和美元的比价是1:5.73,而港币和美元的比价是1000:78,等于每天58美元,算是相当的高。
那时香港同胞几乎很少看国内的电视节目,对于国内的真实情况知之颇少。香港和内地的文化差异很是明显的。
我在出版于1997年的一本书中写到了我国的香港:
“香港630万人口中, 98%是我国同胞, 同150多国国家和地区有贸易联系, 是亚洲贸易、航运和金融中心, 1977年进出口贸易的总额为195亿美元,(而我国在1978年则是355亿美元)出口商品占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位。1960-1980年间香港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10%, 1986年人均GNP为6,330美元, 1991年为13,430美元,1994年为21650美元。1991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75.55亿美元, 相当于中国的18.27%。1995年香港的人均GNP为22900美元。高于英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1994年GDP达1318.81亿美元。
香港在50年代是一个消费和转口贸易城市, 80年代以来香港本地工业品出口占80%, 香港注意发展旅游业, 每年游客在200万, 年收入在10亿美元左右, 1985年旅游收入超过140亿港元。
作为自由港, 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仅次于伦敦和纽约, 也是世界第三大集装箱码头及空运港口和第三大黄金市场, 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成衣、玩具、收音机和手表出口地。90年代以来,香港向着新兴高科技中心方向发展。”
(《当代世界五十年》第61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我在1992年1月27日9:30分搭乘KA627航班由汉城飞往香港,11:30分正点抵达,建琦弟和沛民兄来接。记得在机场附近的酒家吃饭,用沛民的大哥大和北京家中通话,这个大哥大在当时是最先进的通话机,而现在已经极少用了。那时办理航空公司转机还不是一件容易的是,所以第二天由建琦陪同专门去了一趟英航公司。然后去太平山顶公园游览。
29-31日参观香港的各地景点,其间还参观了香港中文大学,和在香港工作的老朋友王业隆,在香港短期学术访问的金宏达等见面。
2月1日上午离开香港,在机场的机场费150港元,由于在美国返回十可以带两件各32公斤的行李,而在香港则不许可,除了已经在香港寄回北京花费了300元港币的邮费外,在机场的行李超重费则为830港元。
附图幅均为即时拍摄。
1.1月28日在英航公司与工作人员合影。
2.1月28日在太平山顶公园。
3-4.1月28日在太平山顶公园下。
5.1月28日在太平山顶公园上。
6.1月28日和陈沛民在一起。
7-9.1月29日香港游。
10-13.1月30日香港游。
14.1月30日在香港和王业隆合影。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0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