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了解北京“母亲河—永定河”吗?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3年8月1日发布(第33017篇)
【据历史地理与生态整治信息的综合,永定河,古称治水、㶟水、桑干河、卢沟、浑河、无定河,被称为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是一条善徙、善淤、善决的河道。历史上,永定河是海河水系中洪灾最厉害的一条河。从金代到建国前的834年间,永定河就有81次决口,9次改道。清代在下游修建堤防以后的250多年中,决口、漫溢总计达78次,平均不到4年就发生一次洪灾。永定河的洪水主要来自汛期的暴雨。最大洪水一般发生在7~8月份,建国后到1985年,卢沟桥的洪峰流量大于1000立方米每秒的仅发生4次,即1950年的2750立方米每秒,1952年的1230立方米每秒,1956年的2450立方米每秒,及1958年的1190立方米每秒。自1953年官厅水库汛期拦洪后,永定河所发生的较大洪峰均产生于官厅山峡。建国后官厅以上洪水已修建控制工程,而官厅山峡洪水因无控制工程仍对下游有危害。官厅山峡位于燕山西部迎风坡,是暴雨中心,多年平均降水量450~600毫米,山峡从降雨到产流至洪峰时间很短,历时不足10小时,而山峡洪水所占比重多数在90%左右。下游设置了永定河泛区、三角淀以蓄洪滞洪,开挖永定新河入海河道,试图解决洪涝问题。2022年5月12日下午,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实现1996年以来第二次全线通水。10月7日,永定河再次实现全线通水。2023年7月29-08-01北京地区大暴雨及永定河洪水,“三家店拦河闸目前下泄流量达3700立方米每秒。整个永定河流域,5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是2500立方米每秒,因此目前流量已经超过50年一遇的洪水”,永定河洪水引发人们对于根治永定河的再思考。】
***********************
永定河,古称治水、㶟水、桑干河、卢沟、浑河、无定河。是海河流域七大水系之一。流经内蒙古、山西、河北三省区、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共43个县市,于屈家店与北运河汇合,部分洪水由北运河入海河,大部分洪水经永定新河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北塘街道入渤海。 [1-2] 河流全长747公里,河道平均比降2.85‰。全流域面积4.7万平方公里 [2-4]
永定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大,因此有“小黄河”“浑河”之称。下游河道因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而且迁徙不定,故旧称“无定河”。1950~1960年代,先后在上游修建了册田、友谊、官厅三座大型水库(总库容29.66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43402平方公里,下游设置了永定河泛区、三角淀以蓄洪滞洪,开挖永定新河入海河道,基本解决了洪涝问题。
1970年以后,由于气候及上游截流,官厅以下经常处于干涸状态,2019年始,开始实施生态补水,从山西省自黄河跨流域调水补充永定河水源。 [5-6] 2022年3月15日10时8分,位于永定河上游的山西大同册田水库开闸,出闸的清水向永定河下游流去。此次开闸放水,标志着永定河2022年春季生态补水全面启动。 [34]
2022年5月10日12时40分,永定河补水水头经廊坊入天津,之后与北运河在天津北辰区庞嘴村汇流,下行至屈家店枢纽。2022年5月12日下午,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如期实现1996年以来第二次全线通水。本次全线通水,还实现了与2022年4月全线贯通的京杭大运河世纪交汇。 [37] 10月7日,天津屈家店水利枢纽开闸,永定河再次实现全线通水。 [39]
永定河开闸泄洪 卢沟新桥已封闭2023-08-01 15:15
8月1日,丰台区防汛办发布安全提示:根据防洪工作需要,永定河正在开闸泄洪,卢沟新桥已封闭。
永定河,西汉以前统称治水,东汉称㶟水,金代称卢沟河,明代称浑河,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始称永定河。《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挑河自良乡老君堂旧河口起,经固安北十里铺,永清东南朱家庄,汇东安澜城河,出霸州柳岔三角淀,长一百四十五里,达于西沽入海,赐名‘永定’”。 [7]
永定河,为海河水系中一条较大的支流。是由洋河和桑干河两大支流组成。一般以桑干河为正源。桑干河发源于山西高原管涔山北麓,东北流经大同盆地、阳原盆地,石匣里峡,纳黄水河、浑河、御河及二道河,东北流入河北省境内,于钱家沙洼接纳壶流河,东北流至怀来县朱官屯、夹河村之间与洋河汇合,(《海河志》《天津市志·自然地理志》以此点为永定河干流起点 [4] )在官厅附近纳入妫水河后进入官厅水库。
出水库后(《河北省志 第3卷自然地理志》以此处为永定河干流起点 [3] ),经官厅山峡,进入北京市,于三家店出山峡,进入平原后两岸由堤防束水,北京市,经河北省廊坊市,在梁各庄进入永定河泛区(河北、天津交界),有天堂河、龙河纳入,经泛区调蓄后至天津市北辰区屈家店与北运河汇合,部分洪水由北运河入海河,大部分洪水经天津市北辰区的屈家店水利枢纽,由1970年~1971年开挖的永定新河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北塘街道入渤海。为确保天津市区安全划定三角淀,淀北为蓄滞洪区,西七里海为临时蓄滞洪区。 [2] 河流全长747公里,河道平均比降2.85‰。 [3] [4] [2]
洋河与桑干河汇流点朱官屯附近,永定河宽约3公里,河床多沙丘,因枯水量小,河水乱流。妫水河汇流点附近,河宽约800米,左岸高25米,为砂砾层与黄土层相间的断崖。
官厅山峡长108.7公里,纵坡1/320。山峡入口处两岸岩壁屹立,河宽100~300米,两岩为高约20~60米的石灰岩断崖,其间高山连亘,水流弯曲,左、右岸有10余条山溪汇入。
青白口段两岸是40~80米高的垂直断崖峡谷。在太子墓与安家庄之间,河宽200~300米,河床砾石形成浅滩。到清水涧附近,河道沿断崖向东大迂回,河宽100~200米,至军庄附近宽300米左右,至三家店逐渐增至700~800米。三家店至卢沟桥段河长约17公里,纵坡约1/450,河宽250~300米。
三家店公路桥下游河宽约500米,河床为砂砾堆积,水流分为两股。三家店以下6公里至石景山进入平原,左岸从麻峪村开始筑堤;右岸到阴山嘴始设堤防,两股至此合流。阴山嘴下游堤距1000~1500米,至卢沟桥约1700米处堤距缩到约600米,卢沟石桥孔总宽仅153.16米。
卢沟桥至梁各庄段河长80公里,河道为地上河,左堤为主,滩地比堤外地面高3~7米,纵坡1/1000~1/2000。
卢沟桥下老庄子堤距约1400米,至北天堂附近堤距3133米,立垡堤距窄至2000米,到鹅房增至2600米,阎仙垡3000米左右,以下变动于1500~2000米之间,金门闸附近堤距532米,十里铺以下至小郭林宽1300米,直至梁各庄口门。堤防为沙质土,河质亦多为沙土,主道不稳定,两岸主要险工20余处,建国前以柴埽护岸为主。
梁各庄以下至屈家店为永定河泛区,长75公里,南北宽1.2~16公里,纵坡1/2500~1/10000,面积460平方公里,地跨大兴、永清、安次、武清及天津市郊区,泛区内有北堤和南堤,由于河槽迁徙不定,农民群众为维持生产、生活,自发联合在低水河槽两岸筑有临时护麦埝。 [2]
永定河上游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大,因此有“小黄河”“浑河”之称。下游河道因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而且迁徙不定,故旧称“无定河”。1950~1960年代,先后在本河上游修建了册田、友谊、官厅三座大型水库(总库容29.66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43402平方公里,占山区面积的92.3%。 [5]
永定河干流起点——怀来县夹河村桑、洋汇合处
官厅水库库区段
官厅水库下游一段
永定河北京门头沟区三家店段
永定河泛区段河北省廊坊市大北市村一段
永定新河起点屈家店闸
永定新河东丽区一段
永定新河入海口(防潮闸)一段
永定河是一条善徙、善淤、善决的河道。《水道提纲》称:永定河“自元、明以来,则元以前,无大变迁,旧时永定,灌溉稻田,水有所分,淤有所积”,“废稻田为陆地,则洪水高涨堤防竟兴,水灾渐多,循以南北,而雄、霸以北,无宁岁矣。” [8]
永定河古称治水、㶟水,又名卢沟河、浑河,是一条善徙、善淤、善决的河道。
七八千年前的永定河,从石景山出山后东北行,过北京城北,向东北与温榆河合。后逐渐南移,最南夺过白沟河河道,至雄县、霸县一带合圣水(琉璃河)、拒马河后东流入海。其实,永定河的迁徙之道,也可分成北、中、南三道。北道,即通县以北之道;中道,为通县以南至天津以北之道;南道,即天津以西至雄县、霸县之间的河道。
西汉以前,永定河统称治水。商周时,治水已脱离了北道,向南移至古蓟城北,穿过北京城中部,大致是高粮河河道,东行至古雍奴城(香河县南)附近与沽水(白河)会,开始行中道。战国时,永定河上游同前,下游不在香河南入沽,而是继续沿现代北运河的西侧南流,到武清循现代北运河河道,于泉州(武清西南城上庄)合于滱水。
西汉时期,海岸线又回升到天津附近,治水独流在天津北入海。东汉以后,永定河称水,仍循西汉故道于古雍奴城附近汇入潞河(白河),行中道。
三国时,水改道南徙,过蓟城南,下游仍循西汉故道于古雍奴城附近汇入潞河,行中道。魏嘉平二年(250年),刘靖镇守蓟城,先后在梁山(石景山)附近修戾陵堰和向东开车厢渠,改变了河流方向,使水从北岸流入车厢渠,东行过八宝山北、北京城北,向东在原通县北合于余水(温榆河),主流又一度行北道。
晋时,永定河仍同三国,北、中道并存。到公元5世纪,车厢渠断流,使高粮河成了断头河。
北魏,永定河仍循三国、晋河道东南流,到香河附近汇入鲍丘水后一直向东,过宝坻后向南,循现代蓟运河入海,属于中道。
隋代,永定河称桑干水,仍循北魏故道过蓟城南向东南流,到武清北入潞水。隋大业四年(608年)开凿的永济渠,基本上沿用了这条河道。
唐代以后,永定河逐渐南移。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除去永济渠存在外,另有两条河道。一支从石景山行现代永定河河道到卢沟桥,向东南经大兴、安定、廊坊,于武清附近合永济渠(中道一支从卢沟桥继续循现代永定河河道南流),从辛庄别现代永定河河道东南流,经固安、永清、后奕,至信安附近汇入巨马水(南道)。 [9]
北宋(960~1127年)时期,永定河仍如唐代,中道、南道并存。只是作为永济渠上源的桑干水已逐渐枯变为支津,中道已逐渐变为主流。政和元年(1111年)的永定河河道便是。
进入12世纪初的金代,卢沟河(即永定河)河患开始频繁。作为永济渠的支流已彻底断流,成为古河道,仅留存着北宋时期的中道和南道。据《金史·河渠志》记载,“(大定)十一年(1171年)十二月,省臣奏复开之,自金口(即石景山)疏导至京城北入濠,而东至通州之北,入潞水。”又据《金史·世宗纪》记载:“戊子(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卢沟决于上阳村,湍流成河,遂因之。”从此之后,永定河河道再向北京西南摆动,南道成为主流。大定二十九年的永定河河道便是。
元至顺元年(1330年),卢沟河主流又回到金时中道,从石景山行现代永定河河道南下,到狼窝口附近向东南流,经大兴、安定、廊坊,以下分为三支,一支经落垡,至泉州故城南入西潞水(即北运河);一支向东南流,经七里淀、屈家店,于青光附近汇入拒马河,为当时的主流(南道);另一支向南经横亭、左奕,在黄堤以南入拒马河(南道)。另外,据《元史·河渠志》记载,从石景山向东还有一条人工引河(金口河),大致经北京城南、大郊亭南,于通县的张家湾附近汇入西潞水。 [9]
明代以后,永定河洪水愈趋严重,迁徙改道更加频繁。
据《明史·河渠志》记载,明代初期的永定河态势为:“(卢沟河)穿西山,入宛平界。东南至看丹口,分为二。其一由通州高丽庄入白河。其一南流霸州,合易水,南至天津丁字沽入漕河。”
洪武十六年(1383年),卢沟河从卢沟桥行现代永定河河道南下,到金门闸别现代河道南流,经半截塔、赵家务,于高家庄合于界河(南道)后,又东流经霸县、信安、王庆坨,至天津汇入卫河。该年还对永定河进行疏浚,范围为固安至高家庄40公里。
永乐二年至十年(1404~1412年),浑河(即永定河)经固安向南,仍走现道,在霸县北循界河故道东流至天津。
天顺元年(1457年),永定河由金门闸南下,经杨先务、半截塔、林成、南孟、霸县,至苑家口入玉带河(南道)。
成化七年(1471年),下游淤塞,浑河又北徙经古界河故道,经霸县城北东流。二十一年,浑河由牛驼向东南流,至青口行黄家河故道(南道),从青口东流为界河,经信安、王庆坨、杨家河,于天津汇入卫河。到弘治十一年(1498年),浑河又向南徙,改走蜈蚣河(南道),从夹河向东流,经霸县南、信安南,至王庆坨附近入三角淀。
嘉靖元年(1522年),浑河又发生了一次大变化。从霸县徙至固安县北的十里铺,经现代永定河河道东流,至纪家庄、孙家垡附近分为两支,一支东流经韩流镇、横亭、旧安次县南、七里堤,至武清入潞河;另一支南下入永清县界,合界河东流入淀。
隆庆元年(1567年),浑河东支又从横亭向南流,经左奕、调河头东入三角淀,后来发展为主流(南道)。
万历元年(1573年),浑河由十里铺向西南流,经固安城西,至金铺刺分为两支,一支沿牤牛河河道南流;另一支向东南流,经韩寨、青垡、李家口,到采木营入界河故道东流,至王庆坨以东入淀。十年,卢沟河决堤,水失故道。从卢沟桥以下分成两支,一支经大兴、安定、廊坊、屈家店,循元代卢沟河故道东南流,于屈家店南入三角淀。南道另一支循现代永定河河道南下,到固安又分成东、西两支:东支经永清、后奕,东南入三角淀,南道西支从固安南下,大致仍循牤牛河故道入玉带河(南道)。 [9]
明末清初(1595~1698年),永定河在庞各庄、礼贤、旧州、旧安次县和金门闸、杨先务、南里、蒲落垡之间来回摆动。最南曾到过南里、蒲落垡、咎岗、张岗一带,夺现代大清河河道东行(如顺治十三年,1656年);最北曾到过鹅垡、庞各庄、礼贤、旧州一带入三角淀(如崇祯元年至十六年,1628~1643年)。因此,此时的永定河有无定河之称。
永定河由于堤防的不断延伸和完善,上游带来的巨量泥沙在河槽中逐年堆积,使河床急剧抬高,堤防不断决口,进而又促使不断加高堤防,如此循环往复。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永定河曾大规模疏浚筑堤束水,固安以北河身开始稳定,从此便称为永定河。 [9]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进行了人工改道。《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挑河自良乡老君堂旧河口起,经固安北十里铺,永清东南朱家庄,汇东安澜城河,出霸州柳岔三角淀,长一百四十五里,达于西沽入海,赐名‘永定’”。人工改道后,迫使永定河向东向流,经永清汇合于澜城河(霸县信安镇东北),经三角淀到西沽、入北运河。 [8]
到民国27年(1938年)的240年间,永定河主要在双营以下的南北大堤之间迁徙改道,其形成的泛区名曰三角淀,仍属南道。
康熙三十七年以后,永定河下游大约稳定了40年。到乾隆以后,河患又日益增强,仅乾隆前期的30多年间,改道就有6次之多。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决北二工堤(堤的异体字),溜注求贤村引河,至永定河下游入海。旋即断流,又漫南头工堤,水由老君堂、庄马头入大清河,凡筑南堤百余丈”(《清史稿·河渠志》)。
嘉庆十七年(1812年),永定河河势北趋,水由黄花店下注。二十年,六月大雨,北岸七工漫塌,开引河,由旧河身稍南,直至黄花店,东抵西洲。九月,水复故道。
道光三年(1823年),永定河由南八工堤尽处决而南,直趋汪儿淀。十一年春,河流改向东北,迳窦淀,历六道口,注大清河,汪儿口始塞,水由范壅口新槽复归王庆坨故道。十四年,宛平界北中、北下汛决口,水由庞各庄循旧减河至武清黄花店,仍归正河尾闾入海。良乡界南二工决口,水由金门闸减河入清河,经白沟河归大清河。三十年五月,上游山水下注,河大涨,北七工漫,由旧减河迳母猪泊注凤河。
同治三年(1864年),因河日北徙,去路淤浅,于柳坨筑坝,堵截北流,引归旧河,展宽挑深张坨、胡家房河身,经东安、武清、天津入海。八年,由直督请于南七工筑截水大坝,两旁修筑圈埝,并挑浚中洪,疏通下口。十年,南岸石堤漫口,夺流径良乡、涿州注大清河入海。十二年,南四工漫口,由霸州牤牛河东流。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六工、北中汛先后漫溢,由韩家树汇入大清河,遂挑浚大清河积淤10多公里。二十五年,直督裕禄鉴于永定河水浑善淤,从前下口遥堤宽20多公里,分南、北、中三洪。后因南、中两洪淤垫,全由北洪穿凤入运。因而提出治理海河、畅通尾闾等主张。光绪三十年后,进行加宽取直,并于南七工放水东行,傍淀达津。
由于永定河在南北两大堤间反复变迁改道,致使三角淀迅速淤积,堤内地面已高出堤外地面3~6米。民国28年(1939年)2月26日,永定河发生大水,在梁各庄处决口,永定河改道,河水从三角淀北堤和京津铁路与路堤间下汇,当年秋季堵闭,后又被冲开,永定河水改由梁各庄口门东流,原河道遂废。 [8] 至2000年代,基本未变。 [9]
永定河山区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20.8亿立方米,其中官厅以上19.7亿立方米,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一般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30~60%。径流量年际变化大,官厅站实测最大径流量为1939年的30.6亿立方米,最小径流量是1972年的3.74亿立方米,相差8倍,官厅以上1950年代平均径流量为18.6亿立方米,1970年代为8.2亿立方米。年平均流量,据卢沟桥站1950~1980年资料,1956年最大,为73.8立方米/秒,1973年最小,为3.38立方米/秒。最大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为3.24,是海河水系中山区年径流年际变化最小的河系。
永定河的洪水主要来自汛期的暴雨。最大洪水一般发生在7~8月份,建国后到1985年,卢沟桥的洪峰流量大于1000立方米每秒的仅发生4次,即1950年的2750立方米每秒,1952年的1230立方米每秒,1956年的2450立方米每秒,及1958年的1190立方米每秒。自1953年官厅水库汛期拦洪后,永定河所发生的较大洪峰均产生于官厅山峡。建国后官厅以上洪水已修建控制工程,而官厅山峡洪水因无控制工程仍对下游有危害。官厅山峡位于燕山西部迎风坡,是暴雨中心,多年平均降水量450~600毫米,山峡从降雨到产流至洪峰时间很短,历时不足10小时,而山峡洪水所占比重多数在90%左右。 [2]
历史上,永定河是海河水系中洪灾最厉害的一条河。从金代到建国前的834年间,永定河就有81次决口,9次改道。清代在下游修建堤防以后的250多年中,决口、漫溢总计达78次,平均不到4年就发生一次洪灾。
永定河的洪灾记载,金代以后较为详细,清代记载最为完备。其后北洋军阀混战,继之日本侵华,以后又有三年解放战争,这一阶段,除有零星记载外,缺乏系统资料。清代以前,没有流量的记载,受灾状况也没有详细的统计。所以,查阅历史记载,只能知道洪灾的频繁和修治的概略情况。
民国年间永定河洪水成灾面积较大的有4次,发生在民国6年(公元1917年),民国13年(公元1924年),民国18年(公元1929年)及民国28年(公元1939年)。
民国6年,各地尚未建立水文测站,据卢沟桥的洪水痕迹调查估算,这次永定河洪水的最大洪峰流量约为3660立方米每秒。7月下旬永定河北三工决口,水灾淹没大兴区(原大兴县)165村,受灾田亩总数1623.5顷;宛平县受灾46村,受灾田亩总数316.18顷。天津市也被洪水所淹。洪水过后,成立了顺直水利委员会,负责顺天府及直隶省的水利工作,进行海河水系的地形测量,并于1918年在顺直各地设立了水文站。
民国13年的洪水据卢沟桥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4920立方米每秒,是民国年间最大的一次洪水,发生在7、8月间。本年共决口4处:高陵决口800米;保河庄决口300米;小马厂决口800米;夏家场决口800米。据顺直水利委员会调查,永定河的受灾面积约为746平方公里。
民国18年的洪水,卢沟桥水文站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4050立方米每秒。洪水发生在7、8月间。7月19日右岸第三段二、三号决口。这次洪水的灾情较民国13年为小,金门闸上游决口约900余米,大清河流域因此受灾者约420平方公里。
民国28年永定河涨水共三次,都在7月间,第一次7月16日,卢沟桥洪峰流量达到3180立方米每秒,屈家店闸附近及固安县右堤溃决;第二次7月25日晚,卢沟桥洪峰高达4390立方米每秒;第三次7月26日晚,又有394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出现。后两次洪峰相距仅16小时。这次洪水,汇合海河南、北支各河的洪水,于8月4日冲破天津市外围堤,8月20日午后天津市被淹,最深处水深达2.12米。淹没了天津市面积的2/3。
建国后永定河有两次决口。一次是1950年在梁各庄口门处北小埝决口,大溜从崔指挥营通过,造成新北堤南汉决口。一次是1956年在左岸大兴区(原大兴县)西麻各庄决口。 [10]
永定河除上游两支桑干河、洋河外,干流上较大支流有:妫水河、清水河、湫河及泛区的天堂河、龙河、中泓故道,下游分洪道则有:永定新河、永金引河等。
桑干河下游河北省涿鹿县段
桑干河,流域面积25840平方公里,上源有二:一是发源于山西宁武县西南管涔山的恢河,一是发源于山西朔县东北的源子河,两河在朔县东汇流后始名桑干河。桑干河略偏向东北流,经山阴、应县、大同、阳高、阳原、宣化、涿鹿等县,沿线左岸有口泉河、御河以及若干小河汇入。右岸有黄水河、浑河、壶流河以及若干山溪汇入。自灰河及源子河汇流处马邑村到御河入口为大同盆地,自御河入口下行到西册田,进入册田山峡,在东册田出峡。出册田山峡到阳原附近河面开阔,在化稍营附近有壶流河自右岸汇入。再向下约10公里,是石匣里山峡入口,在涿鹿县的朝阳寺进入涿鹿平原,自朝阳寺下行约30公里到朱官屯,与洋河合流。 [11] [4]
洋河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段
洋河,上源有三,即东洋河、南洋河和西洋河。东洋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前旗四顶房村附近,西洋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西洲村附近,南洋河发源于山西省阳高县境内,三河于河北省怀安县岸庄屯附近汇合后称洋河。洋河右岸纳洪塘河、左岸纳洗马林河、城西河、城东河、清水河、盘长河、泥河等,流至怀来县夹河村,又纳妫水河,至年朱官屯与桑干河汇合。 [3] [4]
妫水河北京市延庆区东湖公园段
妫水河,又名怀来河,发源于北京市延庆区(原延庆县)东黑汉岭,西南流,贯穿延庆、怀来(河北)两县的平原,在旧怀来县城(现官厅水库边缘)下游约15公里处自左岸汇入永定河,全长70公里。河宽150~300米,纵坡1/1800左右,流域面积约850平方公里。有支流8条。主河道建有中型拦河闸1座,支流上建有佛峪口水库、古城水库。1983年与白河堡水库补水渠沟通,白河水由此流入官厅水库。 [12]
湫河,发源于昌平区(原昌平县)西部的长峪城,又名老峪沟,南流约20公里汇入永定河,流域面积214.5平方公里,河流长度29.8公里,平均纵坡2‰。
清水河,发源于门头沟区西部的灵山脚下,名大西沟,在杜家庄以下与发源自黄塔的大南沟汇合,下行至清水村,又与发源于寺上的大北沟汇合,三个源头汇合后名清水河,向东偏北行经斋堂、军响等地至青白口流入永定河,河长约28公里,平均纵坡1‰,流域面积为538.7平方公里,约占门头沟区面积的一半。 [11]
天堂河大兴一段
天堂河,原是龙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大兴区(原大兴县)境内永定河畔北天堂及立垡村一带哈蟆洼,由永定河透堤水汇集成河。河道流向基本上平行于永定河,在南各庄附近进入安次县境,后经白家务、南汉,在小五龙村东与龙河汇流。1961年于大兴区(原大兴县)朱各庄附近另开辟新河,经河北省安次县更生闸,于南寺垡村东约1公里处汇入永定河,名为新天堂河,故现属永定河流域,从此,天堂河即纳入永定河流域,全河长37公里,流域面积328.21平方公里。 [11] [12]
龙河,上源亦发源于大兴区(原大兴县)立垡村附近,其在北京市境内的主要支流有四,即大、小龙河、旧天堂河和田营排水沟。大龙河位于京津铁路以北,小龙河位于铁路以南,两河在河北省安次县徜户营村西汇合称为龙河。1957年大兴区(原大兴县)改建小龙河,河道上移至大兴区(原大兴县)白塔村与大龙河汇合,然后沿永定河泛区新北堤东南流,在裴家务分为两条尾闾,一条向东流经天津市的大南宫村汇入龙风新河;另一条为新龙河,在东张家务附近穿越新北堤,进入永定河泛区,折而东流,在杨营附近汇入永定河。全河流域面积250.33平方公里。其中,支流小龙河为71.56平方公里,大龙河58.14平方公里,合流后的龙河段21.52平方公里,田营排水沟57.41平方公里,旧天堂河41.70平方公里。北京市境内河道全长(包括大龙河在内)26.7公里。 [11]
永定河中泓故道,原为永定河泛区行洪河道,现为排沥河道,河由郑家楼村北入境,经中泓排闸入永定新河,跨县境长12.5公里。为解决永定河水倒漾,1960年建王庆坨自流排闸1座。1971年11月,开挖故道(京福支线东西两侧分由武清、安次两县施工)并扩建排水闸(武清施工,过流量80秒立方米),共建闸、涵、桥等建筑19座,动土168万立方米。1972年至1973年,在二光、汊沽港、渔坝口等处建桥12座,以利交通。1976年3至6月,建汉沽港和渔坝口两处节制闸,共11孔,每孔3米,过流量80秒立方米,设计标准10年一遇,校核20年。1976年冬,对河道清淤加深,以利蓄水灌溉。 [13-14]
明代的治理以筑堤为主要形式。据史料记载:明代曾有25个年份派军民修筑堤防,规模较大的有宣德九年至正统三年(1434~1438)大修卢沟桥以上左岸堤防,并在重点堤段修建了石堤,嘉靖四十一年至四十二年(1562~1563)用银三万五千两,由工部尚书霄礼修筑卢沟桥以上左堤,把土堤改成石堤,以后又将卢沟桥以下的部分土堤改建成石堤。
清康熙三十七年二月,浑河泛涨,淹没旗下及民人庄田。康熙皇帝当机立断,于二月二十五日派直隶巡抚于成龙(振甲)、王新命分别察治。于成龙亲自查勘浑河河道,决定加固石卢段旧堤的同时,对卢沟桥以下河段进行大规模治理,疏筑兼施,既筑河堤,又浚河床,治水的同时注意治沙,并注重上、中、下游全程治理,改变以往历朝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面。他亲临河边指挥,监督河工挑新河,康熙帝也亲临指授。新河自宛平之卢沟桥至永清之朱家庄,汇狼城河,注西沽入海,五月大功告成。七月二十一日,于成龙疏请将霸州等处开挖的新河命名为永定河。史载:“康熙三十七年,由良乡之张家庄至东安之郎神河重开一道,束以南北场地,由固安、永清之北,引流直出柳岔口三角淀(即东淀),以达西沽,赐名永定河。此康熙中年以后总河于成龙所改之道也。”康熙斟酌再三,将浑河、无定河乃至整个浑河干流赐名为永定河,题额建碑,首次敕封永定河神。显然,于成龙提议、康熙帝定名的“永定河”,是针对旧名“无定河”而反其意命名的,企盼浑河从此安平,不再泛滥,寄托着永远安流、造福京华的美好愿望。
雍正元年(1723),三角淀泥沙淤积严重,下游河道出现偏摆冲决,其趋势向上游发展。雍正四年(1726)进行了下口挖淤改河工程,由郭家务至柳垡另挖新河入河。乾隆二年(1737)永定河大水,京城近郊均遭洪害,乾隆亲自出动,并组织人员拟定治理方案,提出“疏中泓,挑下口,以畅其流,坚固两岸堤工,以防冲突,深浚减河,以分其咸涨”的治水主张,乾隆执政60年及其以后历代,基本以此为主导治理永定河。
《畿辅通志》记载:“自康熙三十七年筑堤后,改向南流,下分新旧两减河,旧减河,雍正四年改浚忙牛河道也。……分东西两股,西股至毕家庄,西南流入霸州之蜈蚣河,又南达中亭河,以归东淀……,东股自毕家庄东南流,至牛驼镇,接入黄家河,汇同霸州之沅津洼,亦归东淀……,道光三年东西两减河久成平陆……。北减河,即求贤村减河,乾隆四年挑此河,以分金门闸之水……历经宛平、固安、永清、东安、武清五县境,流入凤河,……,道光二年求贤灰坝已坏,永定河下游亦移,此河遂废”。又“崔营村南减河,乾隆十二年,因半截河草坝过水太多,随经堵截,勘得崔营地势低洼,故于此建草坝,以泄上游漫滩之水”。 [8]
按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二月直隶总督周元理奏曰:永定河自康熙三十七年筑堤后,迁徙无常,昔日之河身,悉为今日之沙淤,南高北低,以致水势日趋于北,“稍有迁移不计外,前后河道共改六次”,即:
康熙三十七年,自良乡县老君堂筑堤,开挖新河,由永清县朱家庄安澜城入淀,至西沽达海。为永定河西岸筑堤之始,此第一次河道改由安澜城。
康熙三十九年,因安澜城河口淤塞于永清县郭家务以下,改由霸州柳岔口归淀(即大城县辛章淀)入海,并接筑两岸大堤,此第二次河道改由柳岔口。
雍正四年,因柳岔口以上渐次淤高,于柳岔口稍北改为下口,自永清县郭家务起开河引水,到武清区(原武清县)王庆坨东北,由三角淀叶淀入大清河归海,南岸自永清县之冰窖起,至武清区(原武清县)王庆坨止,北岸从何麻营起,至武清区(原武清县)范瓮口止修筑两岸大堤(即现代之旧南、北堤),此第三次河道改由王庆坨。
乾隆十六年,武清区(原武清县)冰窖减水草坝,因凌汛水大,坝口掣流,遂由冰窖改河。从旧有之东老堤开通归叶淀入海。于南岸自坝州柳岔口起,接筑至天津县三河曾(即武清区三河曾)止改为南埝,北岸到凤河西肖庄接埝一道为北埝,此第四次河道改由冰窖草坝。 [8]
乾隆二十年,冰窖河口以北淤成南高北低,开堤改河。于地势宽广之处,任其荡漾,散水匀沙,仍归沙家淀入海,此第五次河道改由贺尧营。
乾隆三十七年,兴举大工,水直深趋下,恐河流再向北徙,于下游调河头一带河道挑浚扩深,使水势直抵毛家洼,该处地面宽广,足资容纳,仍归沙家淀达津入海,此第六次河道改由调河水。
以上各河道,自筑堤后,共改六次。第一次之安澜城,距现代河身已北徙数十余里。冰窖改河之后,康熙年间之北堤转为南堤,雍正年间之南堤转为北堤,以现代河身而论,则凡属康熙、雍正年间所筑之南堤、北堤俱在河之南矣,再查乾隆五年,因河流日渐北徙,于大堤起由东安县葛渔城至凤河西岸止,筑北埝一道,乾隆二十一年,因北埝不足恃,又于永清县赵百户营筑遥堤一道。此二埝久经冲刷已成荡漾之区。又乾隆二十八年、于北大堤永清县之荆垡起,至武清区(原武清县)之黄花店止,添筑越埝一道。越埝与昔日之南埝,相距三十余里。现河流在此二埝之中。 [8]
清代,自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以后,在河道的治理上,十分有限。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永定河治理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为保护铁路,日伪时期(1941~1942年期间)从武清区(原武清县)东洲龙凤河右堤起,顺铁路修堤到落垡铁路桥,俟后,又顺龙河右岸修堤到于常甫以上顺龙河右岸仍筑有小埝,后筑成新北堤,这一线即成为泛区北堤。原永定河的北遥堤即成为泛区的南堤。
建国后,开始了有计划、有步骤、全面的家店至卢沟桥段六次加固堤防,按五十年一遇洪峰流量4000立方米秒、堤顶超高2米设计,按百年一遇洪峰流量7000立方米/秒,堤顶超高1米校核,河槽可通过10000立方米。1976年汛期将左堤防洪标准提高到16000立方米秒,对保卫首都北京的安全有了保障。天津市在中央的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指导下,从1949年于1980年代就进行了泛区治理工程。 [8]
2020年4月底开始,永定河北京段启动了25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生态补水,将实现永定河北京段170公里全线通水。 [15]
2021年9月27日,屈家店枢纽开闸,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实现全线通水。 [33]
2023年1月,门头沟区永定河山峡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已基本完工,共治理23.1公里,新建3处湿地和20座漫水桥。 [41]
永定新河,人工河道,为解决永定河入海尾闾问题,确保首都北京、天津市及京山铁路的安全,依据水利电力部海河勘测设计院提出的“京、津地区水利规划意见”及“永定新河开工报告”,自泛区尾端屈家店开挖一条永定新河,穿京津公路、京山铁路东至北塘入海。该河于1970年10月至1971年7月1日实施。永定新河自屈家店闸至大张庄采用三堤两河,大张庄以下并为一河,经芦新河与姚庄之间,有杨村机场排水河纳入,经东堤头又纳北京排污河(抗旱河),过田辛庄村北,穿津唐运河、沿海军五·七干校北侧至金钟河防潮闸下,于黄港附近穿越金钟河,再沿金钟河南侧东行,会潮白新河并穿京山铁路,裁蓟运河弯,直达北塘口,河道全长61.9公里。永定新河设计标准为五十年一遇洪水,屈家店流量1800立方米秒,除经北运河分泄400立方米秒入海河外,其余1400立方米秒经永定新河下泄。百年一遇洪水校核,流量为1800立方米/秒。沿河依次纳入北京排污河、潮白新河等入流,在其出口设计流量为464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为4820立方米秒。
永金引河,人工河道,1971年与永定新河同期建成。从永定新河大张庄枢纽引水涵洞起,沿一段原淀南引河,穿津榆公路后,开挖新河,至欢坨扬水站东入金钟河,全长9.15公里。永金引河的运用条件是:汛末关闭大张庄枢纽节制闸,提永金引河闸,由新引河引水入永金引河、金钟河贮蓄,最大引水流量200立方米/秒。在汛期当永定新河小于五十年一遇洪水时,由新引河引洪200立方米/秒,经永金引河入金钟河进行冲淤,于金钟河防潮闸下再入永定新河。 [16]
小清河,是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北拒马河支流,为永定河右岸分洪河道。发源于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乡西北部。大宁水库以上丰台区称哑叭河,以下称小清河。流经长阳、葫芦垡、官道、窑上、南召等乡境内,在南召乡八间房村南出境,在河北省涿州市码头镇南汇入北拒马河。全流域面积436平方公里。房山区境内长度30公里,流域面积212.35平方公里,山区面积28平方公里。右岸有哑叭河和刺猬河汇入。 [17]
永定河三家店拦河闸,系为北京市供水而兴建,由水利部北京勘测设计院设计,水利部第三机械工程总队施工,于1956年1月~1957年3月建成。包括永定河节制闸、引渠进水闸和城龙灌区总干渠进水涵管各一座,属二级建筑物。拦河闸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通过流量5000立方米每秒,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通过流量7700立方米每秒。闸上装设手动、电动两用启闭机钢质弧形闸门,建有工作桥和公路桥。最大调蓄能力125万立方米。 [18]
小清河分洪闸,1971年冬,北京市水利气象局报经水电部批准,在截流土坝处改建小清河分洪闸一座,以控制下泄水量。此工程于1972年1月动工,1973年12月竣工。闸型为开敞式宽顶堰,底板高程60.45米(北京标高,下同),门顶高程64.05米,堤顶(分水箭)高程65.0米。分洪闸共23孔,每孔高4米,宽6米。采用平板钢丝网混凝土闸门,用门式移动启闭机(5台)启闭,启闭能力为2×7.5吨/台。设计上游水位64.05米,设计下游水位63.70米,设计过闸流量1500立方米每秒。后于1979年经水电部泥沙研究所水工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当上游达到设计水位64.05米时,泄洪能力仅能达到1130立方米每秒,达不到设计标准。 [19]
卢沟桥分洪枢纽
卢沟桥分洪枢纽,1984年12月20日,北京市政府以(84)京计基字第126号文批准下达卢沟桥分洪枢纽工程投资。全部工程包括:兴建永定河拦河闸,重建小清河分洪闸和扩建大宁水库为缓洪区。三项工程均由北京市水利局水利设计院设计;北京市水利局第二工程处、水利工程基础处理总队和水利机械施工处负责施工。1985年1月动工,除大宁水库扩挖未完成外,其余包括大宁水库泄洪闸在内都于1986年以前建成投入运用。 [19]
大张庄闸
大张庄闸,位于天津市北郊区大张庄村附近,新引河入永定新河处。该闸始建于1970年,原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底板浆砌石闸墩,叠梁闸板。该闸主要任务是汛期分泄永定新河洪水,设计流量380立方米/秒,相应闸上水位4.86米(黄海高程,下同),闸下水位4.81米。校核流量515立方米/秒,相应闸上水位5.43米,闸下水位5.38米。后于1983年随引滦工程建设利用,新引河反向输水,将引滦水送至屈家店涵洞入北运河,进海河。该闸起着引滦保水作用,在1983年改建为井柱桩基础,开敞式钢筋混凝土灌筑桩分离式底板,共13孔,其中深槽孔3孑孔,阶梯孔2孔,滩地孔8孑孔,深槽孑孔净宽8.9米,闸底板设计高程—1米,阶梯孔净宽9米,闸底板设计高程0.3米,滩地孔净宽9米,闸底板设计高程1.8米,闸门顶高程3.6米,闸门为平板钢闸门,启闭设备为柱塞式液压启闭机,闸上部设汽—15级交通桥,桥面宽5米,桥面高程6.84米。 [20]
刘庄子分洪口门,位于永定河右岸卢沟石桥以上2公里处(1975年以前,刘庄子口门采用爆破方式分洪)。设计分洪口宽100米,深3.5米。口门处系沥青面公路,宽10米,高程68.7米。1975年河南省发生大水后,按照水电部的要求,卢沟桥以上按最大可能洪峰流量16000立方米每秒考虑,必须采取分洪措施才能保证卢沟桥下泄流量小于2500立方米每秒。1976年汛期,北京市防汛指挥部按照水电部的指示,在水电部水利调度研究所的协助下制订了永定河洪水调度方案。经水电部和北京市委同意,在刘庄子做分洪口门,作为度汛的应急措施,遂将口门底(即堰顶)宽开挖至400米,堰顶仍恢复沥青路面。堰两端以4%的坡度与堤顶公路连接,成为梯形侧堰。堰顶高程按流量4000立方米每秒时的水面线设置,北端为65.21米(北京,下同),南端为64.57米。在口门处筑挡水土埝,比设计洪水位高1米,顶宽1.5米,迎水坡用干砌石防护。当洪峰流量超过4000立方米每秒时,即扒开土埝分洪。采取这一措施后,刘庄子口门分洪流量可达3300立方米每秒。工程于1976年8月开工,1977年建成。
卢沟桥溢流堰,位于卢沟桥下石堤距桥中心1.42公里处。原系永定河右岸石堤的一段,堰宽300米。1939年7月25日洪水在此段漫决,使永定河洪水几乎全部经小清河泄入大清河。当时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建设总署北京工程局做了利用决口处建堰分洪的设计,于1940年汛后至1942年汛前发包给日商大林组修建完成。堰顶高程59米,较卢沟桥下过流2500立方米每秒时的水位约低1.0米。1978年5月22日~24日,水电部召开京、津、冀3省市防汛座谈会,确定此堰不能使用。同年6月,在溢流堰前沿建成一段与上下游石堤断面相一致的水泥砂浆砌石堤,将溢流堰堵闭。石堤后陆续填土,顶宽10米,高与堤平,堤顶
金门闸,位于卢沟桥以下31.2公里处永定河右堤上、房山县窑上村南。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建草闸,6年后改建为石闸,定名金门闸。乾隆三年(1738年)建减水石坝,3年后加高成“石龙骨”。同治十一年(1872年)进行整体改建。宣统元年(1909年)将坝改建为石闸。1937年改建南端2孔为铁闸门。1949年,金门渠灌溉工程仍利用金门闸放淤工程渠首作引水闸。1953年开始引水,由于渠道淤积、决口,排水不良,引起耕地碱化面积扩大,利小害大,停止引水。1971年改建成灌溉闸门。
屈家店水利枢纽永定新河进洪闸
屈家店水利枢纽,位于天津市北郊区(现北辰区)屈家店附近,枢纽工程包括北运河节制闸、船闸、南进洪闸(新引河闸)和北进洪闸(永定新河闸),担负着泄洪、排污、供水、灌溉和防潮任务。 [18] 由于永定河洪水携带大量泥沙下泄,造成北运河、海河及天津港淤积,严重影响海河及天津港口航运业发展。为此,1930年开始兴建屈家店枢纽工程。主要包括北运河节制闸、船闸、新引河分洪闸,并开挖一条新引河,导水穿京山铁路入塌河淀放淤区。该工程于1932年完成。永定河上游特别是官厅山峡的暴雨中心威胁着京津两市及京山铁路的安全,为了畅通永定河下游入海通道,保卫两市及铁路的安全,依据海河流域规划于1970年开挖了永定新河,并同时修建了永定新河进洪闸。 [20]
永定新河入海口
永定新河防潮闸,是海河流域永定新河河口控制工程。按泄洪能力50年一遇设计、100年一遇校核标准,20孔闸。永定新河防潮闸的主要任务是,将海潮带来的沉沙挡在河口之外,保证永定新河上游和潮白新河的洪水安全,确保海河流域北四河中下游广大地区,特别是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的防洪防潮安全。2007年11月,永定新河治理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10.11亿元,该工程于2011年5月建成通水。
大宁缓洪水库
大宁水库缓洪工程,是卢沟桥分洪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将永定河分洪后的五十年一遇或百年一遇的洪水,滞缓在库区内,以减免小清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大宁水库东濒永定河,西邻长辛店镇,建于1959年,是一座平原水库,库容330万立方米。扩建后的大宁水库,总库容为3600万立方米。 [21]
永定河泛区,地处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北京市大兴区(原大兴县)和天津市北辰区、武清区(原武清县)接壤处,南北宽6~7公里(最宽处16公里)、东西长67公里,总面积460平方公里。设计蓄洪水位16.5米时,蓄水量4亿立方米,淹没耕地38.6万亩,村庄224座,人口17.4万人。1970年开挖永定新河,导洪水径直到北塘入海。
三角淀,地处永定河下游右侧,天津市武清区(原武清县)、北辰区境内。位于北遥堤以南、南遥堤以北、陈嘴二支渠以东、增产堤以西范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淀底高程8.5~4.5米(大沽,下同)。设计滞洪水位8.65米时,相应滞洪量1.01亿立方米,总面积59.8平方公里。老三角淀历史上是永定河泛区下游末端,1939年永定河大水于梁各庄改道后遗留而形成。运用原则是:当永定河特大洪水经泛区调蓄后至屈家店闸洪水流量仍大于1800立方米每秒、威胁屈家店闸或永定新河和北运河堤防安全时,应在永定河右岸大旺村或北排干附近扒堤分洪入三角淀。 [22]
2023年4月,永定河滞洪水库中堤开放提升工程已经完工,将中堤道路打造成为全长20公里的环形滨水道路慢行系统,将于2023年4月28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46]
官厅水库
官厅水库,在河北省怀来县境内,位于永定河流经官厅山峡处。邻近北京市西部地区。永定河是海河水系中的河流之一,由桑干河和洋河汇流而成。在官厅山峡修水库,是开发永定河梯级水力发电的开始,官厅水库是多年调节水库,它具有防洪、灌溉、养鱼以及发电等作用,同时对永定河梯级水力发电起着讽节和控制作用。水库于1951年10月开工,1953年拦洪蓄水,1954年5月竣工。总库容22.7亿立方米,是建国后在永定河上游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库。 [23] [24]
除官厅水库外,自1958年至1982年,先后在桑干河上修建了总库容5.8亿立方米的册田水库(1960年);在东洋河上修建了总库容1.16亿立方米的友谊水库(1963年);在上游各支流上建有中型水库17座,小型水库283座,库容总计为7亿多立方米。 [24]
东榆林水库
东榆林水库,主坝处于朔州市城区神头镇东榆林村东南的桑干河上游干流上。控制面积3430平方公里,是一座设计特殊的无溢洪道水库。主坝系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5.5米,长1135米。于1978年建成,次年发生垮坝,为病险库。原为空库度讯,主蓄神头泉清水。1999年起来水全蓄。2005年除险加固。总库容6500万立方米,20世纪,每年向下游及周边供水8000万立方米以上。2007年10月获批山西省首批省级水利风景区,2008年为朔州市桑干河湿地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25]
册田水库
册田水库,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许堡乡。始建于1958午3月,它横截桑干河水,东西长30公里,下游为乌龙峡,长约10公里,兴利水位面积约5万亩,蓄水8600万立方米,可浇灌农田40多万亩,年产鱼五万多公斤。水库的主要任务是为下游官厅水库拦沙、防洪和渡汛,还起着保障首都防洪安全的重要作用,同时还担负着大同城市部分工业和生活用水及农田灌溉。 [26]
友谊水库
察尔湖(友谊水库),洋河支流东洋河上游,水库最大流域面积2250平方公里,最大集水面积7.7平方公里,占东洋河流域面积的67.6%,总库容1.16亿立方米,平均水深6~9米。 [27]
此外,永定河干流上还有为梯级电站而修的珠窝水库(总库容为1430万立方米)和落坡岭水库(总库容365万立方米)。支流上中小型水库较多,比如洋河上支西洋河上游的西洋河水库,官厅山峡内,有位于清水河上的斋堂水库,总库容5420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345平方公里,占清水河流域面积557平方公里的61.9%。另一座是位于下马岭沟左支上的苇子水水库,总库容760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39平方公里,占下马岭沟流域面积的70%。 [24]
支流上各水库大都建有电站,干流段水电设施主要有:
官厅水电站
官厅水电站,是华北地区1949年后兴建的第一座水电站,也是中国最早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自己施工的水电站。1954年6月官厅水库建成后动工,装有三台1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第一台机组于1955年12月26日投产运行,1956年4月全部建成。1956年在官厅山峡出口处建设一条送水进北京的引水渠,与之配合,动工修造了北京模式口水电站。安装两台总容量为6000千瓦的水轮发电机。于1957年3月开始发电。
落岭坡水电站库区
1958年在官厅水库下游兴建珠窝水库,随之建设一座单机容量为6.5万千瓦的下马岭水电站,1961年1月开始发电,形成永定河第二梯级电站。1970年春,在下马岭的下游,开始兴建落坡岭拦河坝和下苇甸水电站,1975年12月两台1.5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同时建成,形成了永定河第三级梯级水力发电。
模式口水电站(停用)
永定河梯级水力发电,就是由上述官厅、下马岭、下苇甸及模式口四个水电站组成,四个梯级电站共8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1万千瓦+1×6.5万千瓦+2×1.5万千瓦+2×0.3万千瓦=13.1万千瓦。随着水利水电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永定河梯级水力发电,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做到了机组按逻辑程序启动或停机。
下马岭电站
永定河梯级水力发电,除官厅水库在河北省境内,下游其他水电站站址都在北京市境内,故整个工程建设及生产后的管理,均由北京市电力部门负责。属于北京市石景山发电总厂管理。 [23] [28]
远在公元250年,曹魏征北将军刘靖曾引永定河水灌溉高梁河一带农田。北京作为封建时代都城后,曾几次引用永定河水发展航运,但都因永定河坡陡流急,洪水汹涌,含沙量大,工程不能长期维持,甚至造成重大灾害,终告作废。至于作为城市命脉的水源,也仅能依靠玉泉山和西山一带的泉流,不敢引用永定河水。
建国后,1951~1954年,建成了官厅水库,控制了永定河洪水,拦截泥沙,调节水量,为修建永定河引水工程创造了条件。1956~1957年永定河引水工程全部建成,北京的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改善。
1954年官厅水库建成,水量得到调节,为官厅山峡的山地、川地灌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957年三家店拦河闸建成后,使农田灌溉事业,进一步得到巩固、发展和改善。
(一)官厅山峡地区的灌溉
官厅山峡地处山区,多为扬水灌溉,总计约9000亩。自流灌渠较大的有四处:
(1)色树坟和妙峰山两个乡于1974年合建一条渠道,1978年建成,可浇地1300亩。
(2)妙峰山乡引水0.5立方米每秒,灌溉陇驾庄及水峪嘴、陈家庄的土地,共约1000亩。
(3)妙峰山乡引水浇丁家滩村边土地500亩。
(4)青白口乡引水0.4立方米每秒,浇傅家台附近土地600亩。
此外,军庄水轮泵站于1975年兴建,1979年建成。最大引用水量为1立方米每秒,净扬程50米,灌溉军庄附近山地,面积约2000亩。
在北京市的永定河主要支流清水河旁还有斋堂灌渠及军响灌渠等。
(二)永定河下游的灌溉
三家店以下在北京管理范围内直接引用永定河水灌溉的有城龙、石景山、莲阴、卢沟桥、黄土岗、永定河及大宁等7个灌区;通过永定河引水渠供水的还有海淀、朝阳、大兴、通县等区县的西山、平房、东南郊、南红门、马驹桥、新河等灌区,控制灌溉面积约90万亩。此外,石景山灌区内的部分支渠也由永定河引水渠供水。
以下记述直接从永定河引水灌区的简要情况(详见第二卷农田水利篇),见图4-11。
(1)城龙灌区。位于门头沟区永定河右岸,是个老灌区,建国后加以整修扩建。三家店拦河闸建成后,在拦河闸上游右岸新建进水闸,灌区的有效灌溉面积发展到1.98万亩。
(2)石景山灌区。建国后在原石卢渠基础上扩建发展而成,位于三家店至卢沟桥间永定河左岸,共有8个引水渠首有效灌溉面积2.84万亩。
(3)莲阴灌区。位于卢沟桥上游右岸,有自流、扬水两个取水口,有效灌溉面积1.67万亩。
(4)卢沟桥灌区。位于卢沟桥上游永定河右岸,实浇面积0.2万亩。
(5)黄士岗灌区。位于卢沟桥下游永定河左岸,有效灌溉面积0.7万亩。
(6)永定河灌区。位于卢沟桥下游永定河左岸,灌溉大兴区(原大兴县)西部、南部地区的部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8.9万亩。
(7)大宁灌区。位于卢沟桥下游永定河右岸,灌溉大宁水库以南、永定河以西、京石公路以东、南至市界范围内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6万亩。 [29]
1954年官厅水库建成,控制了永定河上游洪水,为北京市引用永定河水创造了条件。1957年,建成永定河引水渠工程,以三家店为渠首,建拦河闸、进水闸各一座。渠线自三家店经模式口、西黄村向东,利用一段南旱河,经玉渊潭至西便门汇入护城河。为了给城内河湖供水,另设一条从双槐树至紫竹院的支渠(双紫支渠),与长河相接,再经长河进入北护城河。引水渠最大引水能力为50立方米每秒。
经引水工程引来的永定河水,通过贯穿城市西郊的主河道和城南、城北两条支线,解决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需要。主河道主要供给石景山电厂、高井电厂、首都钢铁公司、北京钢厂、燕山石油化工总公司、田村水厂、第二热电厂和石景山、海淀两区一些灌区用水;北支线除向城市园林湖泊供水外,还向第二轧钢厂、燕京造纸厂等工业用户和朝阳区平房灌区供水(1966年京密引水工程建成后,截断双紫支渠,北支河道改由京密引水渠供水,但冬季京密引水渠停水期间,仍由永定河引水渠供水);南支线经南护城河汇入通惠河,除向陶然亭、龙潭两公园湖泊供水外,还向水源六厂、东郊热电厂、印染、造纸等工厂和朝阳、丰台、大兴、通县等区、县的一些灌区供水。截至1985年,通过这条引水工程向工农业、城市河湖及人民生活供水近200亿立方米。 [30]
永定河因“泛滥则迅激难制,干涸则一苇不通”,水源无保障;又兼途中“多山石阻碍”,险隘太多,全线通航的事无籍可查,但是局部通航还是史有所载的。
早在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就在永定河下游静海一带开凿过永济渠,西经霸县附近的信安镇,北合桑干河分支到达涿郡(即北京),隋代曾利用它运输过粮饷。
其后,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远征辽东,遣韦挺利用桑干河从幽州运粮东下,但到卢师台地方,因漕渠壅塞,“遂下米台侧”。这说明唐代也曾利用它搞过运输。正如《水部备考》中说的,“卢沟而下,舟楫时有之”。 [31]
《水部备考》还记载:“卢沟而上,直达宣府之保安州,故元运道也。自大同县古定桥起,至卢沟桥务里村,约八百余里,内可行舟者七百二十七里,驴驮搬运者八十八里。”这也说明,元代确曾利用永定河作为运道运送过物资粮食,但不是全线通航,而是水陆兼程,有的地段还是由骆驼、驴骡驮运的。
永定河不能全线通航的原因,是地形复杂。永定河从山西进入北京,经过两个山峡地带,一个是阳原地区的石匣里山峡,一个是北京地区的官厅山峡。尤其是官厅山峡,地形复杂,落差340余米,平均坡降千分之三,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行船通运是不可能的。
历代王朝开发利用永定河搞航运(主要是漕运)未获成功的事例,历史也有记载。
《金史·河渠志》载:“大定十年(公元1170年),议决卢沟以通京师漕运。……十一年(公元1171年)十二月,省臣复奏开之,自金口疏导至京城北,入壕而东,至通州之北入潞水。……渠成,以地势高峻,水性浑浊。峻则奔流漩洄,齧岸善崩;浊则泥淖淤塞,积滓成浅,不能胜舟。……竟不能行而罢。”大定二十七年(公元1187年)“以金口闸下视都城,高一百四十余尺,……傥遇暴涨,人或为奸,其害非浅。……遣使塞之。”这是金代开渠引水通航未获成功的一例。 [31]
元世祖统一中国,将都城从原来的上都开平府(今内蒙古多伦附近)迁来大都(今北京)后,十分关注从大都通往西北上都的航道问题。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忽必烈听到有人说,“滦河自永平挽舟窬山而上,可至开平;卢沟自麻峪可至荨麻林(今河北省万全县洗马林)”,即派太史郭守敬去踏勘。结果是“滦河既不可行舟,卢沟亦不通”(《元史·郭守敬传》)。这也是一例。
后来,元顺帝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中书参议孛罗帖木儿、都水傅佐建言,起自通州南高丽庄,直至西山石峡铁板开水古金口引水一百二十余里,创开新河一道。……放西山金口水东流至高丽庄,合御河,接引海运至大都城内输纳……正月兴功,至四月功毕。起闸放金口水,流湍势急,泥沙壅塞,船不可行。……卒以无功”(《元史·河渠志》)。这又是未获成功的一例。
明代,永定河上游的大同、宣化等地是边防要地,军事形势一直紧张,军队粮饷的运输问题很大,先后当政的几个皇帝都想通过永定河来解决运输问题,曾几次派人实地查勘,不能实施。
到了清代,宣化、大同诸府已不是边关重地,加上永定河又水患频仍,航运之事已无实际意义,不再提及。
[31]
在永定河道内开采沙石,是1970年代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民国年间,仅有靠河的居民在卢沟桥附近的河滩地上,采掘河卵石垒砌院墙、房基,数量很少。解放前夕,也有依靠采掘贩卖卵石,以维持生计者,但为数聊聊,系手工开采,量亦不大。解放初期(1960年代以前)虽有专营沙石开采的场子,但多位于石景山上游的河岔内,且均为手工开采或半机械开采,年采掘总量不过五六万立方米。 [32]
在永定河河道内大规模以机械开采沙石,是从八宝山沙石场卢沟桥分场开始的。八宝山沙石场原在八宝山附近采掘沙石,供北京市建设需要,后因资源渐少,需要量又增大,于1970年代初期,又在卢沟桥以上东河沿河滩内设场采掘,1975年经北京市水利气象局批准,划定河滩地90万平方米作为八宝山沙石场的采掘区(包括建材局的第二构件厂开采区),同年末又批准了石景山公社采石场,大兴区(原大兴县)永定河沙石场在河道内采掘。
1980年后,首都的房屋建设和市政工程建设都有较大规模的发展,沙石料的需求量随之加大,因之,在永定河道内采掘沙石的单位也大大增加。 [32]
北京市永定河管理处成立后,为结合疏浚河道、利于排洪,又能供应首都建材,于1976年底制定了沙石开采规划,1979年10月经市水利气象局批准。规划的范围是自三家店京门铁路桥下至大兴区(原大兴县)鹅房止的河道内为开采沙石区域。开采区的宽度:卢沟桥以上,在4000立方米每秒的行洪河道以内,但距两岸堤防至少为200米;卢沟桥以下,在河道治导线以内。开采深度:三家店至卢沟桥间为2.8~6.5米,卢沟桥至鹅房间为2.05~3.8米。
虽然有了沙石开采规划,而且在开采单位的批准书内也载明了开采范围和开挖深度,但一些单位仅顾眼前利益,很少考虑开采后的河道情况,又加管理不严,出现了超宽、超深开采现象。 [32]
1985年6月,为确保首都防汛安全,合理开发河道沙石资源,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北京市河道沙石开采管理暂行规定》,自1985年7月1日起施行。永定河管理处随即自7月份起对各开采单位进行了重新登记,并做了合理调整,重新办理了审批手续。要求各开采单位严格按照批准划定的范围开采,并严格控制挖掘深度。
截至1985年底,重新办理审批登记手续的开采单位共计79个,其中机械开采的72个,人工开采的7个。72个机械开采单位,在永定河内开采的64个,在小清河分洪道内开采的8个;按区、县管段划分,门头沟区25个,石景山区6个,丰台区24个,房山县15个,大兴区(原大兴县)2个。人工开采的7个单位,全部在石景山区。 [32]
1980年代以后,由于工农业用水剧增,水体污染严重,永定河生态系统退化严重,主要河段年均干涸121天,年均断流316天,主要污染物COD、氨氮年入河量分别超过纳污能力1.5倍和7.6倍。
引黄河水济永定河的设想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被提出,但一直未有进展。直到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六河五湖”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永定河即是“六河”之一。随后,2016年2月,发改委同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以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四省市启动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编制工作,编制完成后12月正式对外公布。方案设计,从山西万家寨水库经河北将水调入永定河,缓解官厅水库水量不足问题。
2017年3月成立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部省协调领导小组,强化流域上下游联动,建立区域互动合作机制。同时研究组建流域公司,以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流域治理一体化。2018年6月,京津冀晋四省市人民政府联合中交集团共同组建的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总投资高达370亿元。
2019年3月,永定河首次实现大规模引黄河水入京,规模达到2亿立方米。门头沟区域内102公里的永定河河道实现了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山峡段首次实现不断流。2020年4月,官厅水库再次开闸放水。此次补水帮助永定河门头沟段将回补地下水约1亿立方米,水位回升7至8米。地区生物链将实现重造,本地鱼种会逐渐恢复,鸟类也将重新聚集。 [6]
2022年3月15日,位于永定河上游的山西大同册田水库已向官厅水库开展本年度集中输水工作。3月19日12时许,水头奔腾98小时后,到达官厅水库入库水文监测断面八号桥,官厅水库2022年度晋水接收工作正式开始。根据水利部2022年度永定河水量调度安排,册田水库3月15日至3月21日向永定河集中输水1000万立方米,官厅水库收水700万立方米左右。
2022年3月,随着官厅水库加大向下游的补水流量,2022年永定河北京段春季集中补水工作正式启动。此次将向永定河生态补水3.3亿立方米。 [35] 5月10日12时40分,永定河补水水头经廊坊入天津,之后与北运河在天津北辰区庞嘴村汇流,下行至屈家店枢纽。 [37] 5月12日,天津市屈家店枢纽开闸放水,标志着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如期实现第二次全线通水,并与已全线贯通的京杭大运河实现世纪交汇,再现近百年以来首次两水汇合之景象,标志着华北地区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取得了重大进展。 [36]
2022年10月7日,天津市屈家店枢纽开闸放水,这是永定河在今年春季实现865公里河道全线通水73天、有水109天基础上,再次实现全线通水。 [38]
2023年1月,水利部全面启动2023年度永定河水量调度工作,将统筹当地水、引黄水、引江水和再生水,向永定河补水7.35亿立方米,力争实现永定河全年全线有水。 [42]
2023年2月10日9时38分,随着山西省册田水库提闸放水,2023年度永定河生态补水工作全面启动,根据《2023年度永定河水量调度计划》,2023年度预计向永定河生态补水7.35亿立方米,维持全线流动时间100-120天 [43] 。
2023年,为修复河流生态环境,水利部公布《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名单(2022—2025年)》,永定河等名列其中。 [44]
永定河流域范围示意图
永定河流域东邻潮白、北运河,西接黄河流域,南界大清河,北为内陆河;流域地跨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5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面积47016平方公里,流域长度515公里,平均宽度91公里,流域平均比降2.85‰。 [4]
流域中,其中山区为45063平方公里,占95.8%,平原1953平方公里,占4.2%。从恢河源管涔山东麓至屈家店闸永定河长694.1公里。流域内有山西、内蒙、河北、北京及天津五省市、自治区的43个县、市,人口720万人,耕地面积2200万亩。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在360~650毫米之间,多雨中心沿军都山、西山分布,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毫米,内蒙乌盟及山西雁北偏少,在400毫米以下,官厅到三家店一带是暴雨中心,多年平均降水量450~650毫米,北京及河北平原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多雨年与少雨年相差2~3倍,汛期6~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80%。 [2]
截至2022年11月30日,永定河已实现2022年累计全线通水123天;截至12月4日,永定河已实现2022年累计全线有水168天,超额完成全年通水3个月、有水5个月的年度调度目标。 [40]
词条图册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B8%E5%AE%9A%E6%B2%B3/2492895?fr=ge_ala
**************************
暴雨致水位上涨 记者直击永定河大流量泄洪→
2023-07-31 18:08
从今天(7月31日)上午开始,强降雨对北京西部地区的影响较大。记者今天下午2时在门头沟区阜石路跨永定河大桥上拍到流水位暴涨,已经漫过堤坝,距离上游的三家店拦河闸不到3公里,三家店拦河闸是永定河山峡段进入北京平原区,也就是北京城区的关键闸口,目前这里的下泄流量是3700立方米每秒,已经超过了50年一遇的洪水的级别。
总台记者 王丰:目前河水有部分已经漫过了永定河的堤岸,三家店拦河闸目前下泄流量达3700立方米每秒。整个永定河流域,5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是2500立方米每秒,因此目前流量已经超过50年一遇的洪水很多了。
http://news.sohu.com/a/707756493_162758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1: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