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红雪缤纷”忆徐老

已有 2675 次阅读 2019-8-7 09:43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研究(10-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红雪缤纷”忆徐老

“红雪缤纷”忆徐老

推荐孙逊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87发布(第22054篇)

 

按:现在推荐发布孙逊先生为资深红学研究家徐恭时先生即将面世的文集《红雪缤纷录》(上下集,60万字)所撰写的序,载《红楼梦学刊》2019年第4辑。感谢责任编辑王慧惠寄电子版。徐恭时书封面是赵建忠先生提供的。

**************************

b4abd468bec14dc4ac1001c3f4caa6c7.jpg

徐恭时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一年了。

在他谢世之后,红学圈内曾有“上海红学四老”之称,这里的“四老”即指当年已经作古的四位红学前辈,按年齿排,他们分别是:徐恭时、徐扶明、魏绍昌和邓云乡,徐恭时先生是“四老”中最年长的一位。“四老”中其他三老生前均有著作问世:如魏绍昌先生的《红楼梦版本小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徐扶明先生的《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邓云乡先生的《红楼风俗谭》,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唯独徐恭时先生一生痴迷红学,硕果累累,但大都为发表的单篇论文和未刊手稿,生前未能结集出版,而其身后又人丁凋零,没有后人为其整理,因而这些成果散失各处,既不易寻找,也不能反映徐先生红学研究的整体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感谢北方的红学界朋友赵建忠教授和顾斌同志等,他们出于侠义道肠和敬老崇文之心,不遗余力地蒐集徐先生的生前作品和遗稿,编出了这样一部洋洋五十余万字的《红学缤纷录——徐恭时红学文选》。徐先生若九泉有知,当不知何等欢忭和欣慰也!

 

一、

徐恭时(1916——1998),别署清秋,号慰芹楼主,浙江平湖人。解放前当过钱庄学徒,四十年代任职上海新华银行,解放后转入公私合营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工作。1954年4月入职上海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先后担任上海师专图书馆、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图书馆、上海师范学院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编目组、资料组组长,为上海师范大学的图书馆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87年光荣退休,但他退而不休,更是全身心投入到他所钟爱的红学研究之中。

我认识徐恭时先生始于我1965年分配到当时的上海师范学院工作,来后即听说,上海师范学院虽然建校较晚,图书馆建设白手起家,但藏书丰富,且有自己的特色,这主要归功于两位先生:徐恭时和曾任学校图书馆副馆长的姜朝宗先生,他俩利用五、六十年代古旧图书市场繁荣的历史机遇,独具慧眼,为学校购买了大量珍贵的线装古籍和旧版平装书,形成了书目学、小说学、方志学等丰富而独特的典藏特色,奠定了今天上师大图书馆的基本格局和在全国高校图书馆独树一帜的地位。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上师大图书馆就建立了一个种子书库,即凡学校拥有的书籍,都置于该书库(有复本的入选一种),可随时在库内阅览,但一律不得外借,从而把学校有限的资源都集中在一起,方便大家查找。后该书库演变为教师文科阅览室,为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科研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徐恭时先生就是该种子书库的创建者和负责人,学校有没有这本书,这本书放在书库的哪里,都装在他的肚子里。但凡要查阅什么书,只要请教他,他立马三刻就会给你找出来,放到你的面前。坐在宽敞静谧的阅览室查阅自己本要到处寻寻觅觅的资料,那是一种何等的惬意和享受!至今想起来,还不免有金圣叹当年评点《水浒》时“岂可再得乎”的感慨!

徐恭时先生与“红学”的结缘具体不知始于何年,从上海师范大学档案馆保存的科研档案来看,他第一次发表的有关《红楼梦》的论文,是刊登在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76年编印的非正式出版物《红楼梦版本论丛》中的两篇文章,一篇题为《脂评评者资料辑录》,另一篇题为《红楼梦版本有关人物资料札记》。当时“文革”后期的评红热还没散去,民间编印了各种《红楼梦》研究资料,其中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编印的《红楼梦》版本资料及其不定期编印的《文教资料》,是当时以资料取胜而具有较高学术质量的一种。这两篇文章都收录在这次出版的《文选》中编内,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徐先生结缘“红学”的起点之高。自此以后,他思如泉涌,痴迷上“红学”而越发不可收。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徐恭时红学文选》,基本上囊括了他不同时期发表在《红楼梦学刊》、《红楼梦研究集刊》和《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的文章和一部分未刊文稿。

我们今天拜读这些大作,不难看出徐先生治“红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以资料考辨取胜,不发空论,不尚虚言,立论都建立在翔实可靠的资料基础之上。他的研究兴趣则大致集中在“红学”以下三个领域:一是曹雪芹家世生平,二是《红楼梦》版本资料,三是《红楼梦》后三十回探佚,此外有一部分和《红楼梦》有关的随笔与杂考。这次《文选》所收上、中、下三编,大致对应他以上三个兴趣点。细读这些文章,大都发前人之所未发,虽未必都能成为定论,但足以成一家之言。在红学研究上,成为定论谈何容易,而能成一家之言已属凤毛麟角。相信大家今天打开阅读,依然能引起浓厚的兴趣并给我们以启迪。

 

二、

说到徐先生与《红楼梦》的结缘,不能不说到1982年10月下旬在上海师范学院举办的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这次红学盛会不仅以规模之大著称,而且以学术含量之高而为代表们所称道。著名老一辈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在1982年10月24日《文汇报》上撰有专文《重要的红学盛会》,称赞这次会议至少有五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来:其中除了“首次正式向港台地区的红学家发出了邀请”、“可以看出中青年红学研究者的力量和新的气象”,以及为即将到来的“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纪念性会议做奠基工作”三个方面以外,另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大会的准备工作,不但组织安排上周详细密,而且学术上也是有识有方,参加筹备工作的同志们不惜一切辛劳和麻烦,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务欲使红学上存在已久的一些疑难问题,有可能在这次会上得所突破,以利于逐步解决”;一个是主办方“从各方面搜集了大量的实物和图影资料,举办了丰富扎实的展览会,反映出《红楼梦》的惊人的魅力和影响”。以上所说这两个方面的重要性,前一个是中国红楼梦学会和上海师范学院领导及其大会筹备组共同谋划和努力的结果,而后一个方面的重要性,则主要是徐恭时先生带领学校图书馆众多同仁辛勤劳作所取得的成效。

当初,为了提高会议的学术含量,大会筹备组确实不惜一切辛劳和麻烦,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邀请到了一些重要的学者及其所藏或新发现的珍贵资料。其中包括:吴晓铃先生所藏八旗文人富竹泉的《考槃室诗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张书才先生新发现的雍正七年七月内务府档案、河南博物馆所藏陆厚信绘《雪芹先生小照》等,专家们当场展示资料原件并发表看法,其中《考槃室诗草》原件中清清楚楚刊有传为曹雪芹佚诗的《自题画石》诗,一时代表们情趣高涨,宁静的会场顿时喧闹了起来;河南博物馆副馆长韩绍诗关于《雪芹先生小照》的调查报告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持不同观点的双方相互驳诘,争论激烈,会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会议欲罢不能。为了满足大家的心愿,吴晓铃和韩绍诗两位先生欣然同意将两件珍贵资料原件放在楼下展览会上展出。入夜,展览会里灯火通明,代表们流连忘返,兴致勃勃,细细察看,红楼漫话一直持续到深夜······         

走笔至此,不能不介绍一下由徐恭时先生担纲、上海师范学院图书馆主办的《红楼梦图书资料展览会》。该展览会由徐先生带领一批年轻人日夜兼程完成,共陈列了“曹雪芹家世生平”、“红楼梦版本资料”、“红楼梦时代背景及红学史料”、“红楼梦艺术品”等专题,内容丰富而颇多看点。展览会一进门就是著名画家刘旦宅先生专为本次展览绘制的巨幅画像《曹雪芹》,其所塑造的雪芹形象器宇轩昂,丰神㢠异,一下子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版本资料柜里有第一次展出、原传闻已遭火焚的有正本底本,和程乙本初印本,以及其他早期脂本的影印本;艺术品柜里有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冯其庸、端木蕻良,著名画家刘旦宅、戴敦邦等所创作的书画作品,其中刘旦宅绘制的《金陵十二钗》邮票的原稿真迹尤引人注目,以及晚清民国各种红楼梦题材的信笺、烟标、月份牌、火柴盒等工艺品,可谓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展览会本就内容丰富,再加上《考槃室诗草》、《雪芹先生小照》等珍贵文献的加入,其学术含量更大幅度提高,得到了与会红学专家的高度评价。周汝昌先生认为“这是从一九六二年为曹雪芹二百周年祭而举办的纪念展览之后的又一个重要展览会,不妨说,它是带有‘总结’和‘标志’性的红学活动形式。”冯其庸先生也啧啧称赞说:“这是继一九六三年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展览以来的一次内容最充实的展出,内容丰富,资料齐全,非常值得一看。”两位红学家不约而同地把这次展览和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展览相提并论,可见这次展览的意义非同寻常。至于一个说一九六二年,一个说一九六三年,这是因为二百周年纪念展是从六二年三月起开始筹备,六三年八月正式举行,说两个年份都没错。当年文汇报还刊登了一篇读者来信:“希望红学展览会能向业余爱好者开放”,显示了普通市民对于这次展览的关注。

除了举办展览,徐先生还带领他的团队加班加点为大会编印了《红楼梦研究资料目录》和《红学争鸣资料摘编》,前者共三册,收目录三千四百多条,是同类资料中较为完整的一种;后者言简意赅地摘出红学争鸣的不同观点,方便研究者查找。而这一切,都是和徐先生对于红学近乎痴迷的炽爱与丰富的积累分不开的。可以说,这次展览既是徐先生对他以前红学积累的一次无私奉献,又为其日后红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

 

三、

徐恭时先生在红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得力于他在书目文献和版本学方面的深厚积累。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上海师大图书馆在徐先生的主持下编辑成《上海方志资料考录》。这是一部上海地方史志的资料汇编,搜集了宋代迄今有关书目一千一百四十一种,分志书二百九十五种及有关资料八百四十六种,就书名、编撰人、版本及著录等分别予以介绍,并分送有关单位和学者征询意见。七十年代末,在助手陈金林的协助下进行修订,于1987年由上海书店出版,受到方志系统和学界好评。此外,他对家乡平湖的地方文献也特别重视,曾撰有《平湖藏书志》、《平湖经籍志》等手稿,蝇头小楷誊录,其学术价值极高。与此同时,他还在上师大图书馆开辟了一个“书目专藏”,该专藏是徐先生一手收集和操办,在全国图书馆系统也属非常难得,给了搞文献的年轻教师和研究生以极大帮助。正是由于徐先生对文献的浓厚兴趣和扎实功底,从而使得他的《红楼梦》研究以文献资料取胜,显得与众不同。

尤其让人难忘的,是徐先生对年轻后辈的提携和关心。徐先生从不把自己掌握的珍贵资料秘而不宣,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研究生,只要你虚心向他求教,他会把自己所了解的信息乃至珍藏的资料,无私地提供给你使用,表现了一个老一辈学者宽广的胸怀和助人为乐的精神。现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潘建国教授,当年做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小说书目研究”时,就亲炙过他的教诲和传授。徐先生从事地方志研究时从有关方志发现了晚清常熟徐兆玮的《黄车掌录》,先曾函请苏州贾穗前去查阅,但因时间关系,贾仅摘录了其中有关《红楼梦》的资料。1997年岁梢,潘建国至徐先生寓所请教小说书目事,知潘是常熟人,遂提供此线索。潘遵嘱去查阅后,结果大有收获。这次上门求教,徐先生还主动出示他从胡士莹夫人处得到的胡先生藏书目的一份残目,徐先生根据胡先生的室名将其命名为《霜红簃藏书目》;后潘又综合这份藏书目和胡先生的《<中国通俗小说>补》,整理了一份比较完备的《平湖胡宛春所藏通俗小说目》。这两份珍贵资料线索的提供,为潘建国撰写博士论文增添了第一手材料支撑,提高了论文的学术含量。

同样的例子还可举出他的助手顾鸣塘,顾1983年大学毕业后,即留学校图书馆,专职协助徐先生做《红楼梦》研究资料及古籍整理工作。当时1982年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刚刚开过,图书馆积存了大量的图书资料,亟待专门编目,分类整理。于是他在徐先生的具体指导和带领下,不仅熟悉了《红楼梦》研究的基本资料,而且进到了红学研究的圈子。后来他沉下心来研究《红楼梦》程本系统,发现了程丙本的存在,对《红楼梦》版本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还有本书主要筹划者赵建忠教授,也是当年多次亲炙过徐先生教诲的年轻学者代表,作为附录收入本书的几封书信就生动地记录了他和徐先生的忘年交友情。

徐先生对后辈晚生关爱有加,对《红楼梦》情有独钟,把他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红学研究之中。他别署“慰芹楼主”,其实早先的“慰芹楼”不过是类似集体宿舍的“筒子楼”,只是这间“筒子楼”属于解放前的老公寓,地段不错而已。直到先生离世的前几年,才终于分到了校园里一套较小的两居室,有了一间独立的书房,“慰芹楼”算有了着落。至今还记得先生搬进新居以后,在冬日的一个午后,去先生新居拜访,太阳照在先生舒展的笑脸上,那种拥有一间独立书房的满足和快意!遗憾的是先生未能在新居住上几年,便驾鹤西去,追寻他梦萦魂绕的曹公雪芹而去。所幸他的图书资料并未散掉,而是被上海松江区方志办购藏,后又转归松江区档案馆收藏。有心人也许可去那里和徐先生近距离交流。

慰芹楼空年复年,斯人斯文渺如烟。幸得义侠蒐遗珠,红雪缤纷落满院。

谨以此文祝贺徐恭时先生红学文选问世。

 

                                        2019年5月6日

附记:北京大学潘建国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档案馆洪玲女史、图书馆陈金林先生为本文提供了部分资料

DSCN7741.JPG


DSCN7742.JPG

DSCN7743.JPG

DSCN7744.JPG



DSCN7745.JPG

DSCN7746.JPG



DSCN7747.JPG

DSCN7748.JPG

DSCN7749.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92749.html

上一篇:那一抹冬日暖——怀念丁则民先生
下一篇:不忘清洗藏污纳诟的空调网状清洁片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