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老师在《大学里的“说教课”“弱智课”“扯淡课”》一文中说道课堂是教师的工场、学生的战场。战场是什么地方?斗智斗勇的地方啊!课堂上老师PK学生,就像爱情之于人类,成了永恒的话题。
正如婚姻中:男人偷腥时,智商仅次于爱因斯坦;女人捉奸时,推理仅次于福尔摩斯。课堂上老师PK学生:学生“逃离课堂”时的智商仅次于爱因斯坦,老师“留住学生”时的手段不亚于福尔摩斯。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PK——“猫捉老鼠”的游戏旷日持久……
1、“张良计”:点名;“过墙梯”:“打游击”
点名几乎是绝大多数老师为了将学生们留在课堂上最古老、最直接、最常用的手段。
课前点名以其“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好”深受广大授课老师的喜爱。作为老师们最古老的手段,一届届的学生们在与授课老师的周旋中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名点完,教室空。课前来教室坐一会点完名就走人,老师在前面讲课,点完名后面就少了一半人……老师们吸取了“名点完,人没了”的经验,开始课后点名。这回也许更糟,点完名下课,学生下课前从后门进来,点完名可以从前门走了——下课了嘛。所谓,你有“点名击”我来“打游击”……
经验都是斗争中总结出来的。课前课后点名都留不住学生,老师们再生一计——两节课的课间点名。这至少抓住了一部分学生的心理:后半节课开头点名,进去坐坐吧,点完名几分钟过去了,一想一节课50分钟再“熬一会儿”就过去了,于是第二节课坐下来“听了一会”。很多时候,两节课坐不住,一节课坐坐也还能忍。
当然,老师们当然不会满足学生们只是来“半节课”,随机点名就此诞生。课前、课后、课间完全看老师心情,学生们没法预测。不过,随着通信工具的普及,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也缩短了距离,彻底摆脱了“通信基本靠喊”的落后方式,适应了新时代逃课要求——基本上“随点随到”。经常出现一个楼层的男生(女生基本上还是很乖)突出显现在楼道里集体挤电梯的情况——大家心照不宣,点名了……
老师与学生,点名和反点名的斗争不断地继续着……
2、最郁闷的“张良计”:签到。
签到一般是各种会议的点名方式。老师们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移植到课堂代替点名。然而,最让老师们郁闷的事情不是学生来上课的太少,而是本来只有20人的课堂却有40人在名单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道高一次魔高一丈”,老师们也是学生过来的,必然可以想到应对之道——课堂quiz。你想代签?写两份卷子吧:D。虽然,你可能在考试中狂砍90多分,并给周围人送出60+的“助攻”,但是让你一个人短时间内答两份卷子还是很有难度的。当然,斗争的结果“点名的时间成本”大大提高了。
3、最雷人的“张良计”:哪位是任课老师?
某卷子考题,天雷滚滚啊
天下真有上了一学期课不知道老师长啥样的学生么?负责的告诉您,真有,不过这事得保密……
4、最朴实有效的“张良计”:老师授课的魅力。
老师授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这个月的手机网络流量。
即使上述“张良计”暂时奏效把学生的人固在了课堂,然而课讲得糟糕没人愿意受罪。人在课堂,心在移动——体育新闻、娱乐新闻、各种游戏……甚至是最无聊的游戏……没流量的怎么办?睡觉吧!
老师想在课堂上留住学生,“课堂上”的功夫和心思远远不够,而在“课堂外”——备课认真充分,授课时才能举重若轻——课讲得好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条理清晰、有板有眼的授课,外加一点诙谐幽默就更好了,学生们自然而然会在这场“斗争”中败下阵来。当然,老师们赢了这场“猫捉老鼠”的比赛,受益的是双方,没有失败者。
图片来自网络,特此致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