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业老板头疼事:招人难,留人更难!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登海种业董事长李登海“关于种业科研创新的建议”提案,呼吁缓解种子企业科研人员流失现象:“现在农业院校毕业生不愿意进入民营种业工作,更愿意进入国家科研机构待在城市里。”感叹最难办的事是企业招人难?留人更难!特别是在民营种子企业引进科技人员晋级升职更难,这就影响了民营种业组建自己的科研育种队伍。李登海建议:在品种为王的时代,种子企业必须建成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在职称评定、科研立项、成果评价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鼓励更多的科研人员进入种子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才能打赢种业翻身仗。
在最近召开的一次种子会议上我和几位老板聊天,种业老板感叹最难办的事是企业招人难?留人更难!特别是招收大学生、硕士、博士做科研育种人员更难!通俗地说,就是种子企业难以建成科研育种摊子,缺乏自主产权品种,全靠“科企合作”从科研院所购买品种维持市场营销!这就造成“大公司起不来,小公司死不了”局面。
这才是今天中国种业最严重的“卡脖子”问题!
山东省南部某县一家种业公司老板坦言:随着企业的成长,公司成立科研部门,聘请大学科研院所的院士、研究员当顾问,招聘应届毕业生从事玉米育种研究,大学生工资5000元,研究生8000元,每人还分配20-30平方米的住房,规定凡工作20年即给予产权。有目标有希望才能激励干劲!结果干上三年两载几个大学生都走了。有的去了科研部门,有的愿意去市里农业技术站,三五年可能挂名农艺师或站长职称了。
现今中国挂名有7000多家种子公司,查一查真正建立起科研育种机构的有几家?有多少从事育种的科研人员?今天的种子企业大部分依靠“科企合作”从科研院所购买品种支撑营销市场,种子企业怎能建成科技创新的主体?这样的种子企业能发展壮大吗?能与跨国种业公司竞争吗?充其量是一个大型“种子超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