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中国玉米种子市场
2022年是种业老板经历新品种审定最“丰”也是市场营销最“忙”的一年:新冠疫情反复延宕,政策措施调整密集;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新审定玉米品种进入快车道;玉米制种基地面积持续扩大;现场观摩会展示品种精彩纷呈;管理部门加大对套牌种子的整治力度。
一、深化“放管服”促进审定品种空前繁荣
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激发玉米育种人员快速释放科技创新积极性,新品种审定进入了“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快车道。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资料, 2017年全国审定玉米品种1 904个(国审171个、绿色通道278个、统一试验品种302个,联合体292个、引种备案861个,下同),2018年审定2 988个,2019年审定2 134个,2020年审定品种2363个,2021年审定2874个,展示玉米审定品种数量的空前繁荣。
有的说喜:品种是种子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优良品种支撑起一家企业或几家企业,一个热销品种致富成千上万营销商人。绝大部分种子企业依靠购买新品种活跃营销市场。精明的老板还有更深一层的算法,投资科研是个无底洞,花去500万乃至上千万可能有所收获,但也可能“竹篮子打水一场空”。育种不如买种,购买一个国审品种并拥有营销权,特别是独家拥有品种营销权,头两年若能销售种子100万-200万公斤,轻而易举地就赚回了本钱;以后每年若能销售800-1 000万公斤,就能获得10倍乃至更多的利润。种业老板都争抢着从科研院所购买新品种营销权,一个新审定玉米品种售价从几十万迅速攀升至几百万乃至千万元。
有的担忧。中国玉米育种的主体在科研院所,还有难以计数的民间个体户。育种门槛太低,搜几份材料、租几亩地就可以支摊起灶搞起杂交育种,一两年两三年就能鼓捣出好多个高仿、初仿、甚至是“比瓢画葫芦”组合。面对无孔不入的潜规则、权力寻租和利益输送,一大批在产量、质量、适应性都可与真品种媲美的“新品种”被无节制地生产出来了。辩证地说,新审定品种转让价格“跳水”,其实是一个行业淘汰洗牌的过程。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可以肯定,一些高仿、初仿的玉米品种将被迅速淘汰出局。
二、玉米制种基地面积连年持续扩张
新审定玉米品种连年增加需要更多的制种基地。2022年玉米企业在甘肃张掖申报制种面积178万亩,而张掖总共也只有100万亩出头。当地一改往年的市场自发协商机制,采取统一配置模式,给制种企业打分来分配制种基地。有一些大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因此而得利,有不少小公司只有私下农村自找出路。连以前没人种的闲置边角地都制种玉米了。
西北玉米制种基地争抢的背后,是去年玉米种子歉收,库存较少,今年不少地方开始涨价。争抢基地造成的后果,就是基地普遍提价20%,企业增加制种成本,为种子市场涨价埋下隐患。新产种子供需平衡,略有盈余,表现好的品种将供不应求,预计价格同比将增加5%-10%;表现一般的品种,估计会有库存积压或转商风险。2021年全国玉米制种面积272万亩,2022年扩展至315万亩。2022年有效供给量14.7亿公斤。全国玉米种子的供应仍将实现“供需平衡,略有盈余”。预计种子库存量还将剩余3.2亿公斤。
甘肃省玉米制种产业稳居全国第一,张掖和武威是玉米制种的黄金基地,主要集中在甘州区、临泽县、高台县、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景泰县以及酒泉的肃州区,2013年8月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2020年玉米制种面积129.6万亩,产种5.46亿公斤,分别占全国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5.6%和59.7%。2021年玉米制种面积141.2万亩,亩产值已涨到3200元以上。如张掖玉米制种基地,2020年亩保值和代繁费分别是2600元和800元,合计3400元;2021年分别是3400元和1000元,合计4400元;2022年分别是4000元和1200元,合计5200元。2022年玉米制种公司在张掖申报计划面积178万亩,实际落实110万亩,占全国315万亩的34.7%、全省152万亩的72%。“代繁费”是在张掖本地没有制种基地的公司,委托当地公司制种所给出的服务费。
新疆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机械化作业超过80%,玉米制种实现精量播种、膜下滴灌、机械去雄和机械收获,发展成为玉米制种基地后起新秀。2013年7月被认定新疆10市县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2021年新疆(含兵团)玉米制种面积71万亩,主要分布在北疆的伊犁,昌吉,博乐,塔城,玛纳斯,呼图壁,奎屯,石河子,奇台,阜康,拜城,乌什,兵团4团,5团等地。新疆玉米制种的亩保值2800元,其中包含土地流转成本1100元、种植成本约1200元。制种农户除了可赚取土地流转费,每亩净收益约500元。2022年新疆玉米制种面积接近90万亩,亩保值上调至3200元,产种量约占全国的1/3。
三、新审玉米品种“劣币驱逐良币”逆淘汰
新审定品种进入了“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快车道,估计全国有超万个玉米新老品种进入市场,种子营销从“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企业打破常规,下沉渠道,缩短销售路径,从坐商变游商,赶大集进村庄,抓住瞬息万变的商机,在新年刚过春节来临之际就开始促销种子了。
进入七八九,会议天天有,特别是刚入九月,企业或经销商促销种子尽显洪荒之力,一个县可能同时有4-5家公司举行新品种发布会、地博会、观摩会、测产会、展销会、订货会,大致说有多少个新品种就有多少商家开会促销,为竞争这个地盘一决胜负。锣鼓声声,彩旗飘飘,有的还铺设红地毯、摆酒宴、摸大彩、送赠品。稍大的企业连续在多个市县举办超百场“观摩品鉴会”,吸引数万人现场鉴赏,还建立省市县多层级网展会。小微企业则采取一次观摩会展示十多个品种。种业老板几乎都宣称玉米新品种“超高产”甚至“超吨粮”!最后还要加上一句“脱水快,适机收”!
种子经销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两级分化的市场。有品质才会被热爱,有诚信才会被信赖!能征服人心的品种永远不是价格,而是品质和品牌!它标识的是种子产业的诚信和实力。经销种子宣传战背后始终游离着一个“品种多、高库存”魅影。越来越多的企业渠道建设细化到乡镇,有的甚至进村入户直接与农民打交道了。“出货为王,净仓是福”,岂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地盘和客户被蚕食抢光?其结果可能会出现企业或品种“劣币驱逐良币”逆淘汰。
四、管理部门加大对套牌种子的整治力度
种业界有一句很流行的话:问君还有几多愁?最怕是套牌种子遍地流!新形势下遇到的仍是套牌种子严重泛滥的老话题。育种不如买种,买种不如偷种,偷种不如套牌。通俗地说就是该种子的整套审定文件等证照类手续都是自己的,但袋子里装的却是其它品种的种子。新品种刚刚审定其亲本就可能被窃取,套牌种子随后登场。有报道说,今天市场上至少有1/4是套牌种子。精通此道的人合伙建成一条从制种、收购、运输到接收完整的利益链,不仅制假方式多种多样,甚至直接派送到农户。有报道说,搞套牌种子的有国企、民企、上市公司,更多的是庞大的经销商群体。
今年3月1日新修《种子法》正式实施,提高对侵害新品种权行为的威慑力,加大对套牌假劣种子惩罚性赔偿数额,分别处货值金额10-20倍、5-10倍的罚款。将生产经营假种子行为的罚款数额由“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提高到“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将生产经营劣种子行为的罚款数额由“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提高到“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
3月25日,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等七部门发布《关于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加强司法保护,严厉打击侵害种业知识产权行为,严厉打击盗取亲本、抢购套购、无证生产等违法行为。开展制种基地检查,利用大数据手段强化制种基地监管,以假冒伪劣、套牌侵权、非法生产经营转基因种子等为重点,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对涉嫌构成犯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深入研究严重侵害植物新品种权行为入刑问题,要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凡套牌种子一律视为假种子,经营额超过5万元即入刑!”种子打假如火如荼,好评如潮。
这些人都是杜邦公司顾问。最后这个是李家洋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