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开的老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Soliton contact me: scwen@hnu.edu.cn

博文

太有文化可能会被认为没能力没水平 精选

已有 19918 次阅读 2015-10-23 14:00 |个人分类:无所事事|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文化, 能力, 水平

有文化的标志是什么?这自然不老文能说清的。在老文朴素的认识里,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小时候,老文看到父辈们中有识得了几个字的,就被公认为有文化了;当然,识字越多越有文化,可能被相中去做正宗的文化人,比如民办老师。老文的文化就是由有文化的民办老师启蒙的。今天,即使识得了几箩筐字也不一定算是有文化了。但是,老文常有感觉,每当老文读到一篇其中有许多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的文章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肃然起敬,认为作者很有文化,至少比老文有文化;老文跟海龟聊天,每每听到海龟在一堆中文中偶尔夹杂几个洋文单词时,便会情不自禁地自惭形秽,感叹自己太没文化,至少太没洋文化。所以,识字越多越有文化,这条标准永远不过时。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可能在写文章、作报告或与人交流时,挖空心思或寻寻觅觅从浩瀚的辞海中找几个乃至一堆生僻或常人很少见过的词汇,点缀甚至充斥其中。这样做,的确让人感觉有文化。

但是,有文化是否会被认为有能力、有水平呢?——哪怕只局限于文化上的能力和水平?相信绝大多数人的直觉就是如此。遗憾的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教授Daniel M. Oppenheimer奥本海默)说:“通常,我们关于什么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直觉是错误的。”他领导了一系列关于人的语言使用与其给他人印象之间关系的研究。他的研究表明,太有文化反而可能会被认为能力不足、水平欠佳。

在一项研究中,奥本海默从网上选取了一些大学入学论文,并用一个算法把其中一些简单的短单词(small words)替换为生僻的长单词(big words),再请参与研究者评估作者的能力和水平。令人惊讶的是,研究者认为作者的能力和水平比其本来的能力和水平降低了。考虑到所使用的替换策略可能使文章变差了,奥本海默又做了相反的工作。他选取了一些社会学学位论文的摘要(这样的摘要往往有密集的长单词),并用较短的单词替换较长的单词。参与研究者读了这种简单替代了复杂的摘要后,判定作者的能力和水平更高了。

奥本海默的其它研究从另一侧面印证了太有文化可能会被认为能力不足、水平欠佳。例如,他在研究股票名称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时发现,股票名称如果较难发音,则人们购买这只股票的可能性较低。另外,一个政的名字中如果有生僻字或念起来拗口,则其在民意测验中会处于不利地位,因为谁也不想因为说错了那家伙的名字而被认为自己太没文化了。你如此有文化,却既赚不了钱又当不了官,世俗来看,怎么证明你有能力、有水平?“百无一用是书生”,科学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吧。

奥本海默的研究还有一个发现可能让人诧异,那就是,表现得太有文化可能让人感觉你不太自信。但仔细一想又觉得很有道理。你为了表现出很有文化,于是在你的大作或滔滔不绝中嵌入若干读者或听众闻所未闻的词汇或语句,给人的观感正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为了表明自己有文化,在上衣口袋里插一支钢笔――当然,笔勾一定要露在外面。

太有文化为什么会被认为能力不足、水平欠佳呢?奥本海默解释说,人的积极品质,如信心、智慧、能力等,跟信息容易处理紧密相联。想想也是,你用复杂词汇和语句堆砌出一篇华丽篇章,自我感觉良好了,但别人愿意死很多脑细胞来处理你的复杂信息么?你有能力、有水平就应该让大伙也感觉很爽呀!

没文化开的老文常常有这样的阴暗心理:读不懂的文章索性不读,听不懂的报告索性不听,你让老文搞不懂,以为老文会崇拜你,没门!老文只会认为你水平也不咋的。要是碰上领导作报告,老文最最希望领导讲的很有文化了,这样,老文就可以不按领导讲的去做了。老文并不是要跟领导对着干,而是老文的行为也很难逃脱科学规律:发布一项用复杂词汇武装起来的新政策,是确保政策不会被贯彻执行的一种万全策。

20151022日于长沙黄花机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930337.html

上一篇:想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移民吧!
下一篇:想当老师是想影响学生
收藏 IP: 183.61.51.*| 热度|

45 郭向云 吴飞鹏 牛登科 姬扬 赵美娣 杨正瓴 李学宽 王伟 武夷山 张江敏 曹晓伟 胡荣桂 徐令予 曹须 蔡小宁 黄永义 李颖业 陈楷翰 霍艾伦 胡方云 靳亚康 李宇斌 陈志飞 彭真明 李竞 周健 张利华 徐旭东 冯兆东 于远帆 文峰 李土荣 董焱章 杨顺楷 张强 biofans shenlu tongjiberkeley yzqts taoshl crossludo peosim xqhuang rlxahz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2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