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载,在2月23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一位副司长说:“在我看来人生是长跑,起步早晚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发展。”他认为,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而选择所谓好的初中,好的小学,乃至好的幼儿园,虽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家长心理,但它并不符合科学的逻辑。“‘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
许多媒体和同志不认同副司长的观点,认为这是教育部官员在用忽悠进行忽悠。而我认为这绝对不是在用忽悠进行忽悠,而是副司长苦口婆心地道出了科学育人的肺腑之言。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在各级各类学校学习或工作过的人民教师,也作为一名家长,我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古今中外,大器晚成或玉汝于成的例子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姑且不表。试看多年来高考招生录取情况,大量身处边缘山区的农家孩子,根本就不可能有所谓好的初中,好的小学,乃至好的幼儿园供其选择,也不可能有家长送其上各类培训班,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照样脱颖而出考上了大学,特别是在北大、清华这样的顶级高校中,其在校生中有高达六分之一的学生就是来自农村。前不久,清华大学公布了其今年自主招生选拔通过初审的名单,“有约四分之一的学生来自于县级或县级以下中学,覆盖了全国800余个县级行政区域”,大中城市的学生也只是占到了四分之三。这就无可辩驳地说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一种忽悠!大大的忽悠!
我自己还可以现身说法,证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大大的忽悠。我是一个农家孩子,小时候根本没听说过有什么幼儿园,小学就在我们大队(现在叫村)小学上的。小学五年,要么坐在用土砖垒成的到处透风的教室里跟着只识得几个字的民办教师用家乡的方言摇头晃脑诵课文、声嘶力竭喊九九乘法口诀表,要么就扛着锄头,提着石灰水,跟着老师去刨田埂涮诸如“农业学大寨”、“打倒XXX”的标语。我们的教材上有很多老师不懂的东西,如语文中的拼音,数学中的拐了很多道弯的应用题,老师认为不重要,不教我们学。事后证明,老师是英明的,老师实施的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尽管我没学汉语拼音,没学过普通话,但我现在站在大学的讲台上,用我家乡的塑料普通话给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们讲课,照样把他们忽悠得神魂颠倒;尽管我从小没解过应用题,现在也不知道如何用小学生的思维去解应用题,但我现在可以用一个x就能轻而易举地把所有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整得个水落石出。
我的初中比小学也好不到哪里去,但那所破学校离我家更远了,有五六公里。我每天早上鸡叫两遍就要起床亲自做早饭,天不发亮吃了早饭再步行五六公里山路赶到学校,风雨无阻。学校坐落于一片茶山中,四周阴森恐怖。初中三年,我们基本上就像一群放养的鸡,觅食、追逐、打斗于那片茶树林中。三年级时开始寄宿,纸糊的窗户和土砖垒的墙壁常常是漏洞百出,每天晚上我们就是猫在这种宿舍里毛骨耸然,幻想美好明天。
没有人认为我上的是好的小学,好的初中,但我也考上了大学,还做了重点大学的教授。我也有很多高中同学、大学同学、研究生同学,其中有很多接受过比我要优质得多的小学和初中教育,但现在过得也并不比我好。这就再一次无可辩驳地说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一种大大的忽悠!“人生是长跑,起步早晚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发展。”
我的孩子因为有个好老爸,所以从小就上了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好的初中,现在又在最好的省重点中学上高中,但我可以肯定,还会有无数的农村山区的穷苦孩子尽管接受的是“劣质”教育,但会比接受“优质”教育的她考上更好的大学,今后也会比她更有出息;我也可以预计,我的孩子尽管从小接受的教育比她的老爸要优质得多,但她今后也不一定比她老爸更有出息。这就再再一次无可辩驳地说明“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一种大大的忽悠!此外,我多年培养小孩的实践表明,将孩子送到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好的初中,好的高中接受教育,并不符合科学的逻辑,除了多花了几个钱,多折腾了几下小朋友,只是一种心理安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0: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