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开的老文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oSoliton contact me: scwen@hnu.edu.cn

博文

怎么读大学远比读什么大学要紧 精选

已有 11584 次阅读 2021-8-9 09:57 |个人分类:谈点正事|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不时听到有家长甚至中小学老师这样激励学生:“现在努力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前途就一片光明了。”在我们周围,绝大多数人把上中小学的目标定为考个好大学显然,人们普遍坚信:考个好大学等于将来有个好工作,幸福的日子如果不是百分百也十有八九将是千年万年长了

世俗眼中,名牌大学算得上好大学,而好工作大致是挣钱多、职位高的工作。如果是这样,那么不幸的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上个名牌大学就有好工作,是个神话——姑且称之为名校神话。也就是说,认为上名校能提升一个人的职业成就的想法,被科学证明是种幻想。

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是数学家Stacy Dale和经济学家Alan Krueger合作于2002和2014年先后发表的两篇论文。两项研究追踪的对象分别是1976年和1989年进入大学的学生,它们本质上回答同一个问题:如果人们在社会经济背景、学术能力、动机指数(例如学习动机、职业动机)等方面相当,那么上名牌大学(例如哈佛)的人比上一般大学的人在成年后会挣更多钱吗?结论是,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读名牌大学都不会比读一般大学带来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

德国图宾根大学Richard Göllner等人2018年发表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杂志的一项纵向研究考察了在高选择性学校(highly selective schools,也就是人们争相报考的学校,算是名副其实的名校)就读对生活历程(life-course)——例如11年后和50年后的生活——的影响,得到的结论比Dale和Krueger的更具颠覆性:那些上非选择性学校的人不仅心理健康,而且比上选择性学校的人挣钱更多,更有可能从事所在行业高地位的工作。

尽管科学反复证明上名校等于将来有个好工作是个神话,但现实中迷信这个神话的人依然络绎不绝,这是为什么?主要原因是,人们太相信眼见为实。

人们的的确确看到一个不争的事实:相比于一般大学,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总体上更可能找个好工作、取得高收入。然而,人们没有或很难像科学家那样区分相关性Correlation)和因果关系causality):上名校跟找个好工作和取得高收入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上名校找个好工作和取得高收入的原因。

其实,即使从常识看,决定好工作的,绝不是单一因素。如果控制了背景因素,比如父母收入、个人能力和成就动机等,那么一个人上什么学就没啥区别了。

极端的例子如,爱因斯坦不管当年读的什么大学,都可能成为爱因斯坦;亿万富翁的儿子不管上什么大学,将来也可能一年的小目标是挣一个亿。常见的例子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尽管本科上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大学从读大学到读研读博一路拼搏,最终也有不亚于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好工作、大成就

名校神话如果说有积极的一面,那么显然,它是激励中小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拿出半条命来”努力学习的最强动力,姑且不论这种努力学习有多大意义——普遍共识是,这其实是一种内卷。

作为大学老师,老文关心的是,名校神话对大学教育有什么影响?

当今大学,本科生“挂科”现象司空见惯,因“挂科”影响毕业的学生不少,有些甚至早退学。大学师生都心知肚明,有些课程,老师如果不适当“放水”,挂科现象会更严重。与此同时,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各类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休学、退学甚至自尽的学生也时有所闻。

家长不解“孩子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进入大学后为什么突然不会学习了?”“孩子上大学前一直正常,进入大学后怎么就心理或脑子出现问题?”

学生出了问题,大学固然职责难逃。但若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的种子也许早早就埋下了,大学只不过恰恰处在问题的爆发期。

美国心理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现在年轻人的焦虑、抑郁和自杀率都创下了历史新高,高中生是美国压力最大的人群,其中83%的人将压力归因于学校。过度追求卓越的压力(主要来自考名校),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四大“高危”因素之一。

任何一个社会,绝大多数人是平凡人,但现实是,很少有人相信这点。几乎每个孩子从出生就被寄予上名校的期望。这样的期望且不说结果能否如愿以偿,单单过程就很摧残人。研究表明,强调外在价值观(与被认为是成就标志和公众看得到回报,例如成绩A、奖杯、荣誉、金钱和高有关比强调内在价值观(与生活中的乐趣和意义、体面、乐于助人和真正的友谊有关)的家长更容易使孩子痛苦。

事实上,统计显示,高选择性学校的学生比普通学校的学生表现出更高的焦虑、抑郁和药物滥用率。更要命的是,美国亚历桑那州立大学Suniya S. Luthar和其同事的系列研究表明,上高选择性学校所带来的有害影响不仅只在当下,还延续到毕业后多年。

老文说这些的目的并不是出于在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要从科学上让人信服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突然不会学习/或出现心理问题都是中小学教育内卷种下的因而与大学无关——尽管确有这种主观愿望。主要目的是想让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明白:如果仅仅是为了找个好工作,那么不管你现在上的是什么大学,无论一流还是一般,真的无关紧要。

紧要的是什么呢?如果模仿为了考个好大学倒推最好怎么读中学的思路,你自己都很容易倒推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好工作青睐什么?除非雇主就是某个雇员的父母,否则,任何所谓的好工作,看重的肯定不是学校及其牌子。根据盖洛普-贝茨(Gallup-Bates)2019年的一项调查,衡量大学毕业生能否成功找到工作和目标感的两个最重要指标是:实际工作经验和拥有一个支持和鼓励追求目标的人。统计表明,那些懂得合作、帮助他人而不是过分担心自己成就的人,无论用什么合理的成功标准衡量,往往都是最幸福、最成功的人。总之衡量能否找到好工作、取得大成就的指标,指向的都是人,而不是学校。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学不重要。

大学可以作为一个终点,但它更是一个起点,尤其是一个更靠近未来职业的起点。对大多数人来说,读不读大学对找到自己满意、特别是世俗眼中的好工作有决定性影响。但好工作看重的一切指标,你在任何大学都不可能自动或更容易取得。所以,无论你读什么样的大学,将来能否找到好工作,都取决于你在大学投入了什么,也就是你怎么读大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2323-1298964.html

上一篇:作为老师,您更愿教悟空还是八戒?
下一篇:未上更好大学未必是不幸
收藏 IP: 119.39.93.*| 热度|

33 郑永军 汪波 王涛 冯大诚 刘立 卜令泽 胡泽春 刁承泰 文克玲 刘玉胜 曾杰 王安良 姚伟 许培扬 周忠浩 秧茂盛 黄永义 刘良桂 毛善成 晏成和 农绍庄 左小超 梁洪泽 曹俊兴 郭文阁 刘世民 庞峰 付小军 葛素红 马军 王少亨 谌群芳 孙志鸿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