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今日《自然》:脏一点更健康 精选

已有 14902 次阅读 2016-4-21 06:57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联想:让你的孩子到不卫生的农村生活,可能会增强免疫功能。小时候不卫生的农村生活条件或许能造就更强的免疫系统。实在没有条件,多交一些不讲卫生好习惯的朋友也许有价值。这一研究再次证明卫生假说的正确性,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http://www.nature.com/news/dirty-room-mates-make-lab-mice-more-useful-1.19768 

当前生物医学领域的动物实验采用的小鼠,一般都是工业化饲养,对这些动物的照顾简直到了变态的程度。我们知道温室内花朵不健康,如果这样对待人类和动物,可能会带来健康威胁。最近有科学家独辟蹊径,从野外捕捉小鼠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动物比实验室内小鼠更健康,更符合人类生理特点。让这些动物和实验室动物共同生活也可以改善实验室动物的健康状况。


明尼苏达大学免疫学家David Masopust就是这样做的,他从宠物动物园的谷仓中捕捉小鼠。所以这么做,是Masopust怀疑商业实验室小鼠不符合人类生活特点,这些动物都是在严格净化条件下繁殖饲养的,用这些动物来模拟人类疾病和状态可能不合适,因为我们人类并不是这样生活。在最近刚刚上线的《自然》(Beura, L. K. et al.http://dx.doi.org/10.1038/nature17655; 2016)论文中,Masopust和同事们展示了野生小鼠和从宠物商店购买的小鼠更强壮,免疫系统更复杂更接近成年人类的情况。将实验室小鼠与这些脏小鼠共同饲养,也能让实验室小鼠免疫系统变地更强壮,更接近人类。

众所周知,用实验室小鼠进行的医药研究结果很少最终能转化到临床应用,科学家一直估计实验动物和人类免疫系统存在的差异是产生这一问题的重要因素。例如,与长年人类相比,实验室小鼠体内的记忆淋巴细胞CD8+数量非常少。人类在儿童时期接触病毒等抗原后,这些细胞逐渐成熟增加,能帮助对抗和清除未来生活感染的病毒和癌变细胞。

许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大多数科学家仍然会继续选择实验室小鼠进行研究。斯坦福大学免疫学家Mark Davis说,科学家早就知道确实存在这个问题,但是大多数都是采取鸵鸟政策,因为饲养动物是科学研究中的巨大开支,(实在认真不起来)。

为区分实验室小鼠和野生小鼠差异的原因,明确是遗传因素还是环境因素。Masopust把来自宠物商店的小鼠和实验室小鼠共同饲养2个月,实验室动物经历了一段艰难时光,许多动物很快生病,其中20%死亡(代价高)。但是生存下来的实验室小鼠随后变地强壮起来。当研究人员给这些幸运儿感染李斯特细菌,这些动物能很好地应付这种细菌感染,而普通实验室动物则不能。宠物商店小鼠和共培养实验室小鼠都有更强大的免疫功能,包括高水平的CD8+细胞,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特征也接近成年人类。相反那些实验室小鼠更接近人类新生儿的情况。

爱丁堡大学生态学家Amy Pedersen认为这一研究结果非常好,他的研究领域是野生小鼠患病的原因。但是她认为,动物免疫系统的差异这一研究结果并不意外。她推测肠道菌群可能也是重要的原因,如果能从肠道菌群角度进一步研究,应该能获得更重要的研究证据。

Masopust说他的研究结果并不是让人们不使用动物实验,相反他希望利用这个发现,能把实验动物更接近人类,帮助更快寻找疾病治疗药物。把实验动物与脏小鼠共同饲养能帮助实现这一目的。不过他们正在考虑建立更稳定的技术,并与其它研究领域的学者开展广泛合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971574.html

上一篇:论文评审演变史
下一篇:自然指数:中国增长强劲,潜力巨大
收藏 IP: 112.64.63.*| 热度|

37 唐小卿 郑永军 杨正瓴 应行仁 杨金波 傅大双 张行者 王勇 李红莉 谢平 牛登科 李侠 白龙亮 王凯 任来彬 王府民 李红雨 袁必锋 戴小华 蔡小宁 翟远征 李土荣 高建国 邢志忠 苏光松 强涛 doctor5 xlianggg liuhaoa1234 biofans mxt110 zhangfeng123 yanan2015 bridgeneer aliala pppoe201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