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前NIH干细胞负责人加盟纽约干细胞基金会 精选

已有 5320 次阅读 2014-4-11 15:14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Mahendra Rao因为在诱导干细胞临床研究方面和NIH发生冲突,于上周辞去NIH干细胞中心负责人职务。很快于49Rao就获得新的工作,被任命为纽约干细胞基金会副总裁,该基金会是一家资助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非赢利组织。

Rao328日突然辞职,明显是因为不能和NIH对干细胞中心主导的数个诱导干细胞临床研究达成一致。NIH干细胞中心2010年成立,主要目的是希望促进诱导干细胞应用于临床的研究。其中一项关于视网膜黄斑变性的研究将继续开展临床研究,但其他多个研究项目被终止。NIH官员说干细胞中心将不再继续运转,但目前不知道该中心的遗留的经费和资源将会如何被处置。

Rao说他希望将更多诱导干细胞项目开展临床研究,但NIH不答应。他已经加入了一些干细胞治疗公司的咨询委员会,例如他和别人共同建立的盐湖城的神经干细胞公司Q Therapeutics,曾经叫ThermoGenesis的加洲的Rancho Cordova,圣地亚哥的StemedicaRancho CordovaStemedica都是开发心血管病干细胞治疗技术的公司。

Rao说他所以首先考虑纽约干细胞基金会是因为该机构正在开展诱导干细胞系筛选工作,建立用患者本人来源细胞建立临床级别细胞系的技术。

相关内容

由于研究计划被终止,美国NIH干细胞研究学家再生医学中心项目组长Mahendra Rao被迫辞职。尽管现在仍没有官方声明,但该中心网站已经在44日关闭。NIH目前在重新考虑如何开展干细胞研究工作。

47日询问该中心外部咨询委员哈佛大学医学院干细胞学家George Daley时,他说不知道Rao辞职和中心关闭的事情。

再生医学中心是2010年成立的,主要负责NIH的干细胞项目。其目的是开发出治疗用诱导干细胞,带领和协调干细胞临床研究。该中心的预算为75200万美圆。Rao2011年开始该中心的任职。但上个月和NIH的关系弄僵,因为NIH只同意支持1个诱导干细胞研究项目开展临床试验。Rao说这件事后,辞职是毫无疑义。他本来希望5项临床研究全部资助,该中心对这些项目已经在组织类型、患者和知情同意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

再生医学中心的上级主管部门是NIH项目协调、规划和战略行动部,该部门主任James Anderson说,这些项目中只有来自国家眼病研究所Kapil Bharti的一项申请获得外部专家高分评价,能给予继续研究资助。这一项目的目标是使用诱导干细胞治疗视网膜老年性黄斑变性,并计划最近几年内开展临床研究。其他一些建议书如治疗心脏病、肿瘤、帕金森病啥的,都不靠谱。所以都没有获得继续进行临床研究的支持。Anderson强调Bharti的项目不会受到再生医学中心关门的影响。

其他人类诱导干细胞研究仍会继续进行。例如日本理化研究所神户发育生物中心(小保方的单位)Masayo Takahashi设计的视网膜老年性黄斑变性,去年8月已经开始招募受试者。

Anderson说再生医学中心将不会按照过去形式运行。这个领域发展十分迅速,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规划。NIH计划5月将干细胞研究人员集中起来举办一个培训班,并决定如何安排现有预算。他说再生医学是聪明人玩的学问,如果干的不好,就别想让拿钱。

再生医学中心管理的项目可能转交给转化医学中心负责,转化医学中心是NIH2011年新成立,致力于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的研究项目。不过Anderson说培训班参加者将讨论是否用另外一个专门的干细胞研究项目来取代再生医学中心。

Rao说将来的打算仍没有确定。他已经加入了两个干细胞治疗公司的董事会。希望能发现一个公司支持他开展诱导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他说虽然事与愿违,但他认为再生医学中心取得了令人骄傲的业绩。研究人员建立了400种诱导干细胞,中心支持项目获得两个开展12个诱导干细胞临床研究的合同。但仍有一点小失望,作为世界领导者的NIH,不过如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783969.html

上一篇:英国学者认为英美政府囤积达菲没有意义
下一篇:纳米颗粒使鸟蛋避免细菌感染
收藏 IP: 101.95.4.*| 热度|

5 李伟钢 肖振亚 陈钢 EroControl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9: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