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最早出自西晋初年的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傅玄的《太子少傅箴》。其原始含义为: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后来随着人们卫生知识的提高,逐渐增添丰富的内涵。经典解释应该是吃了不干净或有毒的东西,导致消化道感染或中毒,从口腔为入口导致的疾病类型比较多。这种解释在人们物质生活比较匮乏,卫生条件不好的情况下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如果不讲究卫生,食用了病毒细菌等微生物或寄生虫(卵)所污染的食物后会引发各种传染性疾病,如肝炎、菌痢、霍乱、伤寒、急性胃肠炎以及蛔虫、绦虫病等等。在这样的概念影响下,人们通过加强日常卫生习惯,使这些疾病得到很好的控制。
随着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现在肿瘤、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并成为导致死亡率最重要的原因,在这个情况下“病从口入”又有了新的含义,即因膳食失衡、过度饮食、营养过剩会导致 系列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 些疾病也可简称为富贵病。当然随着人们对这些疾病认识的提高,所谓富贵病的含义会逐渐被“贫困病”所取代。
关于这些慢性疾病发生的原因,过去一般都从营养素的角度考虑,往往忽视我们身体内存在的一大群和我们共生的细菌群。这些细菌在帮助我们消化食物,提供一些必要的维生素和处理食物“垃圾”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这些细菌是有成千上万种类型组成,而他们应该存在不同的饮食习惯,有一些食物适合一类细菌生存,而不适合另一类细菌的生存。
最近有一个研究发现,给动物高脂肪饮食可以导致动物发生糖尿病,但总有一些动物不发病,仔细检查这些发病和不发病的动物,结果发现那些发病的动物大肠内存在更多“有害”的“拟杆菌门”细菌。而那些没有发病的动物大肠内存在更多“友好”的“壁厚菌门”细菌。如果在高脂肪饮食的同时给动物更多一些纤维素和低聚葡萄糖,而这些食物是机体不消化的成分,补充的本质是给大肠内的细菌提供更多能量,这样就可以使更多“友好”的“壁厚菌门”细菌生存下来。看起来,病从口入要考虑到我们细菌朋友们,友好的细菌正是那些生存能力弱的细菌,提供更多营养给他们才是最佳策略。(延伸:“壁厚菌门”细菌可以产生氢气,而Helicobacter恰好是利用氢气的细菌,换句话说,友好细菌产生氢气,不友好细菌利用氢气,那么就可以用氢气的效应来解释这个现象.巧合还是必然?)
从总体上考虑,我们不应该武断地认为那些细菌有利,那些细菌有害。或者通过一点点或一个不够长时间的观察比较来判断这些细菌的优劣,人为地把细菌划分成敌我。但是,正常细菌的种类和我们的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应该提出:小心病从口入,不要忘记生活在黑暗中的细菌朋友。
http://gut.bmj.com/content/61/4/543.full.pdf+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