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什么是死亡,真是个问题!

已有 6356 次阅读 2019-4-18 08:56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即生物失去生命,它是一切生命有机体发展的必然归宿。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患者的心跳、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都可以通过一系列药物和先进设备加以逆转或长期维持。而脑死亡是全脑功能包括脑干功能不可逆终止。因为脑死亡无论采取何种医疗手段都无法挽救患者生命。与心脏死亡相比,脑死亡显得更为科学,标准更加可靠、规范。

其实这说明我们对死亡的定义存在技术上的限制,我们的技术没有拯救死亡大脑的能力,就认为脑死亡是死亡的标准。现在来了个砸场子的,耶鲁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Nenad Sestan团队2019418日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这个研究实际是对脑死亡提出了质疑,我们过去判断脑死亡真的更科学吗?

最新耶鲁大学的研究论文报告了一种可在猪脑死亡数小时后恢复脑循环和部分细胞功能的系统。就是说即使是死亡几个小时后,仍然能人工恢复部分脑细胞功能,这些部分细胞功能虽然不能代表大脑仍然没死,但好像真不能说脑死亡一定已经死了。这一研究细细思考,似乎这些科学家要把死亡的大脑救活,或把死猪救活。人和猪在脑死亡或死亡判断标准上有差别吗?将来是不是能把死人救活?

过去医学上对人的死亡标准也存在争议,最常争论的就是脑死亡或植物人,植物人脑干仍然有功能,脑死亡是脑干也失去功能的情况。哺乳动物大脑对于供氧水平下降极其敏感,短时血流中断可引起氧气和能量存储快速消耗,由于神经系统极端脆弱性,让这种系统损伤后修复的难度大增,也让死亡判断的标准按照大脑为指标。另外最能代表人的生命存在是人的意识和思维能力,大脑这种高级功能的持续丧失作为判断一个人是否存活也是理所当然的。

最新研究是为了证明一种假说,就是判断死亡后几个小时,大脑内神经元仍然有恢复功能的可能。这听起来没有问题,大脑失去功能,肯定不等于神经元全部死亡,一些神经元即使因为营养和氧气供应中断,也不是立刻死亡的,如果恢复血液供应,某些神经元恢复正常功能没有问题,但是整个大脑功能的恢复就难度比较大,但难度大不代表不能实现。如果死亡几分钟内,整个大脑恢复功能不是没有可能。最新研究设计了一个大脑血流灌注系统BrainEx,采用37摄氏度模拟脉动血流给猪脑恢复血流供应。观察在此后6小时灌注内,细胞死亡的数量,结果发现一部分死亡细胞恢复包括突触活性等功能的现象。当然没有发现全脑功能恢复的证据。

41586_2019_1099_Fig7_ESM.jpg

研究设计图

41586_2019_1099_Fig8_ESM.jpg

这一研究证明大脑细胞恢复的能力比过去认为的要强,即使血流完全中断,细胞死亡的过程比较缓慢,并非迅速崩溃。靠这个系统能否挽救整个大脑功能目前不清楚,或许继续灌注有更好的结果。这种研究给大脑疾病治疗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模型,尤其是研究大脑损伤后修复的药物治疗会有一定价值。

同期《自然》发表两篇相关的评论文章,讨论了这项研究对于本领域的意义。其中一篇评论认为这项研究可能激化有关人体器官移植的争论。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会引起脑死亡判断标准的争论,没有死亡的人提供器官,就成了非常敏感的伦理学议题了。另一篇评论指出该研究对如何认定动物或者人类是否存活的假设提出了质疑。总之,这个研究再次提出这个重要话题,判断死亡真是大问题。

1.    Vrselja, Z. et al. Nature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9-1099-1 (2019).

2.    Greer, D. M. Mechanisms ofinjury in 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implications to therapy. Semin. Neurol. 26, 373–379 (2006).

3.    Verwer, R. W. et al. Cellsin human post-mortem brain tissue slices remain alive for several weeks inculture. FASEB J. 16, 54–60 (2002).

4.    White, R. J., Albin, M. S. & Verdura, J. Science 141, 1060–1061 (196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174-1174004.html

上一篇:变流电刺激大脑提高老年人记忆力
下一篇:《自然》控制脂肪产热的交感神经
收藏 IP: 183.192.29.*| 热度|

9 郑永军 范振英 王从彦 陈志飞 武夷山 谢力 杨正瓴 hmaoi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