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峰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显峰 科技日报记者、《显峰冷言》主笔

博文

专家上电视还得“加V ”认证? 精选

已有 4067 次阅读 2011-8-16 09:01 |个人分类:显峰冷言|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office, 北京市, 卫生局, 养生专家, 演讲培训

论“认证专家”之不可行

 

北京市卫生局上周给251名健康科普专家做了“认证”,发了“腰牌”,他们在媒体养生类节目中享有“出镜特权”,演讲培训后可优先上电视。据说,这是为了防止“张悟本们”卷土重来。

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动出击,邀得了舆论好评,但也有人担心这个政策的可操作性,忧其难从根本上改变养生保健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我的担心倒不在此——我担心,可能因此衍生出更深的不公。

以政府名义建的专家库,应该算是政府掌握的公共卫生专家“白名单”了,虽然据说会不断更新,但难免挂一漏万。如果这个政策执行起来效果很好,老百姓很认可,在心里形成了“政府认证专家可靠”的意识,那反过来,那些没能进入“白名单”的专家就有可能在老百姓的意识中被“拉黑”了,他们的信誉也就被间接折损了。如果政策执行起来效果不好,有的专家还借以谋私,老百姓不认了,那就更赔了,直接把政府的信誉赔进去了。这是我所担心之一。

我更担心的是,“官方认证”成了权力钳制舆论的“紧箍咒”。新闻报道中说,首批亮相的251名专家来自内科、外科、中医科等18个专业和消毒、环境卫生、营养等公共卫生领域。覆盖很全面。但是,万一发生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认证的专家该替谁说话呢?作为公共知识分子,他们理应为客观事实和科学真理代言,站在客观的立场沟通舆论,但他们是被政府“认证”的专家,当公众利益和监管部门冲突时,还能不能发出独立的声音?万一他们说了政府不高兴的话,被逐出了“白名单”,或者为保“认证”替政府辩解甚至干脆噤声,那这个所谓的“认证”此时岂不成了封堵异见的手段。

我的担忧并非捕风捉影。例子可谓“琳琅满目”,远的不说,近如“山西老陈醋事件”。“打翻醋坛子”的那个副会长严格意义上还算不得专家,不过是个业内人士,结果他又是否认,又是被免职,搞得内外狼狈。要是个被山西醋协“认证”的专家,估计下场也跟他差不多。

公共政策的制订不能只看初衷好不好,也要看它执行后会不会带来更深层次的负面影响。北京市卫生局搞公共卫生专家“认证”的初衷当然好,对封堵“张悟本们”也可能会有效,但这个政策潜在的负面影响不可不察。如果执行者不能秉持公允之心,它将有可能伤及更大的公共利益,那我们为此付出的成本未免也太高了。

其实说白了,人们担心的并不是被“认证的专家”,而是被“认证的声音”。如果能有相应的措施保证专家言论不受钳制,那么这个“认证”或许还有点意义。但据我观察的情况,似乎并不能让人免除这种担忧。这也许是中国当下的国情使然。既然国情不允许,我以为培训可以先搞但“认证”不妨再议。对招摇撞骗的专家也好,失察的监管者也罢,扎牢制度篱笆,请法律上位,用严厉的问责竖起“高压线”,还真正的专家一个自由、安全的舞台,这才是当下之应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992-475660.html

上一篇:中国人 ,你为什么不说“不”?
下一篇:集体“跑偏”是中国大学的最大危险
收藏 IP: 218.249.93.*| 热度|

2 逄焕东 曹建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