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峰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显峰 科技日报记者、《显峰冷言》主笔

博文

灾后一月:该科学理性地反思了!

已有 4038 次阅读 2008-6-17 14:28 |个人分类:显峰冷言|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大地震过去一个月了,我们看到了灾区同胞从废墟上站起来的坚强和勇敢,但也看到了在大自然的悲喜无常面前,人类的无奈和忍受。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受地质灾害威胁,汶川县龙溪乡受灾群众紧急外迁避险。至此,汶川县有7万多群众因泥石流和滑坡影响需要转移。

经受这一切的不止汶川。北川、青川及甘肃文县,这次地震中的重灾区几乎个个都面临着次生灾害的威胁。那么,一个迫切的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为这些不幸的同胞重新兴建安全的家园。建在哪里,怎么建?

幸运的是,在北川县城新址遴选和防止次生灾害、受灾群众安置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有关方面对历史经验的关注和对专家意见的重视。

老北川的选址是值得反思的。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任郭华东在上海召开的一个学术会议上说,根据对北川及周边地区的遥感观测,北川县城周围滑坡达上百处,即使没有地震,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也很大。作为人口集中的县城,老北川的选址欠科学。

事实上,汶川大地震对北川这个中国惟一的羌族自治县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地震以及随后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使整个县城几乎遭遇灭顶之灾。而我在映秀、青川等地看到的情况极为相似:与其说很多生命死于地震,不如说死于随之引发的地质灾害。

那么,怎样做到科学?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实施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明确规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应当吸收相关专家参加,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专家在重建中的地位。专家成为科学重建的智慧保证。但是请什么专家参加,在多大程度上采纳他们的意见,却有很大的弹性。

我们很高兴看到,在北川新县城选址的过程中有关方面对专家意见的重视,甚至在多种方案中选择的审慎。但我们仍然期待,在进一步的重建和其他地方选址的过程中,能够让规划、地质、水利、环境,甚至是文化方面专家的声音得到充分表达,并被真正吸纳;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能被充分汲取;理性的决策能在实地调查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

大地震已过去月余,一切救援活动已经结束。我想消费苦难的日子也应该渐渐远去,而代之以认真的反思和进取。

灾难中本不该那么迅速倒塌的建筑,能不能唤醒人们对建筑质量和工程设计的反思;

那些被崩塌的山体直接掩埋的城镇和村落,能不能唤醒人们对选择家园的科学考量;

灾后重建过程中我们该汲取怎样的教训和经验,历史和现实能不能促使我们在灾难中成长;

日本7.4级地震仅造成几百人伤亡且实现震前10秒预警,这能不能促使我们反思重大灾难的应急预警机制和防范能力;

……

真切地希望这是一个契机,一个认真、科学的反思我们缺失的契机。这是一个优秀民族不可缺失的睿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992-29424.html

上一篇:灾区采访反思(二):从人性的立场出发
下一篇:灾后重建要敢于直面教训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4: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