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l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whlw

博文

当前,我们或许只会用数学工具给人机智能挠痒痒 精选

已有 3416 次阅读 2023-5-28 23:24 |个人分类:2023|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More is different"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Philip Anderson提出的观点,他认为当我们研究物质的性质时,仅仅通过研究它的组成部分是不够的,还需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方式。简而言之,就是物质的整体性质不仅仅取决于它的组成部分,还受到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举个例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但是水分子的性质却不仅仅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性质的简单叠加。水分子具有很多独特的性质,比如说它的密度、熔点、沸点、表面张力等等,这些性质是由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研究智能也是如此,"More is different"提示我们在研究人机智能这个复杂系统时,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它们的组成部分的简单叠加,还需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方式。

在很多时候、很多地方,我们常常无从得知因果之间的关系,只能得知某些事物总是会连结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无法确定某个事件或行为的出现是否是因为另一个事件或行为的存在,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经验得知一些事物通常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会在一起出现。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确定因果关系,但可以认识到一些经常出现的联结关系。这也反映了我们在认知和理解世界时面临的智能局限性,需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思考来逐渐深入理解事物之间的关联。

整个智能领域,粗略地可分为有形的部分与无形的部分。东方智慧善于用无形的控制有形的,实现自上而下的控制,西方则是用有形的控制无形的,实现自下而上的控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承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东方文化中,人与自然、物质之间有一种更为平等、和谐的关系,强调的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与机器、科技等工具之间的关系更加重要,强调的是效率、控制和个人主义。当然,这只是一种概括性的描述,不应该被简单地套用到所有人和所有文化中。

东方文化智慧善于用无形的、间接的方式来控制有形的、直接的事物,而西方文化倾向于用有形的、直接的手段来控制无形的、间接的事物。具体来说,东方文化智慧倾向于通过情感、信任、灵活性等方式来控制人们的行为,而西方文化智慧则倾向于通过法律、规章制度、技术等手段来控制人们的行为。例如,东方文化智慧倾向于通过家庭、伦理、道德等方式来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人们自觉遵循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而西方文化智慧则倾向于通过法律、政策、治理等手段来控制人们的行为,以确保社会秩序和稳定。

这种文化差异反映了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不同观念和价值观。东方文化强调感性认知、和谐共处、自然与人类的和谐,而西方文化则强调理性、自由、个体主义等价值观。这种文化差异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产生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也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产生了影响。

“认知即计算”和“认知不是计算”是两种不同的认知观点。“认知即计算”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可以用计算机的方式来模拟和解释,即认知过程可以转化为计算过程。这种观点强调了人类认知能力的计算性质,将人类认知过程看作是一种信息处理的过程,通过对外部信息的感知、加工、存储和检索等计算过程来完成认知任务。而“认知不是计算”则持有相反的观点,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计算过程,还包含了很多非计算的因素,如情感、意识、主观经验等。这种观点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一种综合了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难以用计算机模拟和解释。总的来说,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异同点在于对人类认知过程的本质特征有不同的认识。其中,“认知即计算”更强调了认知过程的计算性质,而“认知不是计算”则认为人类认知过程不仅仅是计算过程,还包含了很多非计算的因素。

在智能系统中,无形因素的显化或突变往往会造成系统的震荡,即在描述一个系统中存在的无形因素(比如市场情绪、政治氛围等)可能会在某个时刻显化或者突变,进而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并导致系统产生震荡,如在金融市场中,市场情绪的波动、政治局势的变化等无形因素都会对股市、汇市等产生影响,导致市场的波动和震荡,在生态系统中,环境的变化、气候的异常等无形因素也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震荡。

再好的逻辑在不同的变化环境中也会产生畸变或适变。即使一个逻辑在某个特定环境下是正确的、合理的,但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个逻辑可能会失效或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是因为不同的环境可能存在不同的因素、变量和影响,这些因素会影响到逻辑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想要研究某个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在城市中心区域,我们可能会发现道路狭窄、车流量大等因素导致交通拥堵。但如果我们将研究范围扩大到整个城市,我们可能会发现城市不同区域的交通情况存在巨大差异。在一些郊区,由于道路宽敞,车流量小,交通拥堵并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不同的研究范围内,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逻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洞悉一个不同的文化的真正意图,仍然是复杂的任务。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背景、价值观、传统和历史,这使得理解和洞悉另一个文化的真正意图非常困难。即使我们学习了该文化的语言、习俗和礼仪,我们仍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心理模式。此外,不同的文化之间还存在着文化差异和误解,这也增加了理解另一种文化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以开放的态度去学习和了解其他文化,并尊重其独特性和差异性,以便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人工智能可以决策,但是的在问题明确清晰 具体的描述的情况下。在科学或者工程中,有不少问题可以描述清楚,比如路径规划问题,但是现实中,能描述清楚的问题很少。人工智能可以在问题明确清晰、具体的描述的情况下进行决策,例如在某些领域中的自动化控制、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应用。在这些领域,问题的定义和解决方案是相对明确和具体的,因此人工智能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然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常是复杂而模糊的,涉及多个因素和不确定性。这些问题往往需要更多的人类智慧和判断力来解决,因为人类具有更好的理解和适应能力,可以处理复杂的信息和情境。因此,在这些情况下,人工智能的作用可能有限,需要人类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来解决问题。

生物进化是一种自然的、漫长的过程,它涉及到基因的变异、自然选择等复杂因素,每一次的变化都可能导致生物的质变。而计算机强化学习的演化则是通过反复试错来优化算法,每一次的变化都只是在数量上的微调,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换句话说,虽然生物进化和计算机强化学习都是关于适应环境的演化过程,但是它们的本质不同。生物进化是一种自然的选择过程,每一次变化都可能导致生物的质变;而计算机强化学习的演化则是一种人工的优化过程,每一次变化只是在算法上的微调,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优化。

人类的理解和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的理解方式不同。人类理解世界主要是通过抽象和压缩,将复杂的现实世界转化为更简单的模型,从而找到人们认可的因果关系。而GPT则是通过大量的数据和符号的相关性,从中学习模式和规律,进而生成新的数据。这种比较并不是说GPT的理解方式比人类更好或更差,而是两种不同的方法。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是基于我们的感知、思考和经验,而GPT的理解方式则是基于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当然,这种比较也引发了一些关于GPT的讨论和争议。例如,一些人认为GPT的理解方式只是表面上的相关性,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创造力。而另一些人则认为,GPT的学习方式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新和发现,因为它可以从大量的数据中找到人类无法察觉的模式和规律。总之,人类理解和GPT的理解方式各有优缺点,它们可以相互补充和促进,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和人类认知的发展。

mmexport1677718144226.jpg  01133df959c3f7911bbda37df9577463.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41-1389723.html

上一篇:圆石重磅 | ChatGPT并非真正的人工智能?AI拐点是出现新体系 | 武卿对话刘伟
下一篇:人机与诡、诈
收藏 IP: 124.64.127.*| 热度|

6 武夷山 李升伟 农绍庄 高峡 许培扬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0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