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peng

博文

SCI简介与几点写作建议 精选

已有 8044 次阅读 2007-9-27 09:26 |个人分类:科研历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SCI简介与几点写作建议


目前科技工作者逐渐认识到学术论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术价值的关键,思想观念上出现了由单纯重数量向质量、数量并重的可喜变化。现在将目前在国际学术界占有重要位置的SCI检索体系的系列介绍,供各位同仁参考。

1. SCI简介

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网址:http://www.isinet.com/)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现在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
SCI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3500种。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ISI所谓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指的是报道这些成果的文献大量地被其它文献引用。为此,作为一部检索工具,SCI一反其它检索工具通过主题或分类途径检索文献的常规做法,而设置了独特的"引文索引"(Citation Index)。即通过先期的文献被当前文献的引用,来说明文献之间的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
SCI以上做法上的特点,使得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科研评价的一种依据。科研机构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反映整个机构的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个人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反映他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

2. SCI源期刊

SCI以收录基础学科的论文为主,以期刊的编辑质量、 影响因子和专家评审为选刊依据,充分考虑期刊的学术价值,从世界上44个国家(地区)约7万种科技期刊中选出3500多种重要科技期刊( 其中使用英语的期刊超过80%)作为统计源期刊。 经过美国ISI的综合评定,1999年我国有近60种期刊进入ISI检索系统(包括外围─SCISEARCH和核心─SCICDE)。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 若外围刊物被引用数量较多,将有可能进入核心圈,真正成为"国际论文"的统计源期刊。SCI1999年收录我国期刊的通讯地址和E-mail见附表1。

3.SCI期刊的影响因子比较

学术质量是科技期刊赖以生存、发展的关键,而评价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指标——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即年指标(Immediacy Index)在SCI检索系统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它最初是由美国科学情报所所长加菲尔德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即用某刊的被引用次数除以该刊刊载的论文数。计算方法为:每年某一期刊在过去两年中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在同一时期内发表论文的总数之比。一般来说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就表明期刊被引用的程度越高,它的影响力和学术作用也就越大。即年指标则指期刊文献当年被引用的程度,其计算方法为:用当年某种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当年发表论文的总数之比。实际上也就是某刊最新一年的影响因子,数值越高,表明论文被引证的速度越快,论文的影响力也就越大。SCI收录22种核心版期刊的影响因子(2000年数据)见附表2。
从上附表2表我们可以看出我国22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普遍偏底,平均值才为0.68,而SCI收录的4400种期刊(包括外围期刊)的约为1左右,其中影响因子最高者高达48.9,即使以我国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与之相比,相差也十分悬殊。这是影响我国科技期刊入选SCI的重要原因之一。

4.几点建议

科技论文被SCI收录情况与自身科技水平、外文写作能力及论文发表策略等方面有关。仅从论文发表策略来讲,应关注以下两点:
(一)1998年我国进入SCI统计范围的期刊仅有13种,上稿难、 出版周期长等问题在所难免。为了能有更多的论文被SCI收录, 建议适当考虑向国外投稿,即将论文投入到SCICDE(3579种)范围中。
(二)分析我国被SCI收录论文的语种和国别分布情况,从我国作者在各国期刊发表的论文数占总论文数的比例、各国收录中国论文的期刊数与该国被选用期刊数占期刊总数的比例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科技人员在美国、英国、荷兰、瑞士及中国发表的论文较多。从宏观策略来讲,可以考虑加强对美、英、德、日、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期刊的投稿,特别是日本,由于日本办刊国际化的原则,日本有许多期刊是与其它国家联合办刊,且以英文发表论文的期刊或英日文混合的期刊很多。

投稿与审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70-7914.html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23: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