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柔性辟谷与菌心说是领会部分重要原理之后“理技融合”的自然产物

已有 1392 次阅读 2018-10-27 09:25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柔性辟谷与菌心说是“自然医学”理念下“理技融合”的必然产物

 

张成岗*,巩文静,李志慧,高大文,高艳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辐射医学研究所;全军军事认知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北京 100850

 

*通讯作者,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太平路27号院二所三室,邮编:100850;电话:010-66931590Emailzcgweb@126.com;微信号:junxinxueshuo

 

摘要  人类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理论上必然受到自然界发展和进化规律的约束与规范,否则就会出现身体受到伤害,健康受到影响而表现为各种慢病等异常情况。因此,我国传统医学中基于“天人合一”的朴素思想和相应的健康养生理念,在“自然医学”框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表现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枉劳作”等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获得身心的健康,人们期望能够回归大自然,与青山绿水为伴,以绿色食品为食,远离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伴随的环境污染对人类的伤害,然而这些往往只能是人们的理想和梦想,这是因为我们实在无法脱离现代文明的生存环境,例如无法脱离手机和互联网等而高效生存。为此,众多仁人志士都在努力,期望能够享受到现代高科技文明时代发展新成果的同时,也能够同时拥有健康、尤其是身心灵的大健康,是人人都想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目标。无独有偶,在国内外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领域快速发展的启发和推动下,我们实验室经过长期研究,终于发现如果将我国传统医学与现代西方科学进行密切、水乳交融般的结合后,以往传统的、朴素的“自然医学”(可简称为自然科学1.0版本)有望能够发展到科学、现代化的“自然医学”(可简称为自然科学2.0版本),从而迎来“自然医学”的新的春天。具体地,我们的研究发现,“天人合一”虽然是一个相对比较朴素和原始的理念,然而,由于自然界中在“天”的因素里边,除过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以外,其中最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因素,实际上是36亿年前地球上进化出来的“环境微生物”这一重要的生命要素,尤其是当(人类)胎儿出生以后,胎儿就相当于“闯”入了充满各种各样微生物的环境之中,并被动地形成了与人体终生都处于共生状态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从外到内,覆盖了皮肤、呼吸道、消化道以及泌尿生殖道等所有人体与内外环境相接触的“拓扑学”表面区域。在人体共生微生物系统中,最重要的则是肠道菌群,约占人体共生微生物数量的90%以上,其基因种类是人类基因种类的150-400倍。在使用我们自己的身体进行大量测试后,获得了意外发现“饥饿源于菌群”,肠道菌群是人体获得营养和能源的中心、重心与核心,从而形成了“菌心说”学说(简称为“菌心学说”),即导致和迫使我们必须进行一日三餐的饥饿感,是由肠道菌群出于繁殖自身后代的动机而产生的(称为“万有菌力”,指的是只要条件合适,肠道菌群等微生物就具有天然的繁殖能力),从而体现出“天人合一”思想中,人类必须每天向肠道菌群提供食物,“迎合”和“满足”肠道菌群这一“天然因素、天然生命力”(即“万有菌力”)的原始需求和自然冲动,否则肠道菌群将攻击人体胃肠道黏膜导致破损、直接从人体血液中获取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而导致人体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如果我们经常忽视来自于肠道菌群向人体传递的饥饿信号(例如不按时吃饭的话),久而久之,必将导致胃炎、胃溃疡、肠炎、糖尿病以及其他慢病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当来自于肠道菌群的异常代谢产物持续通过破损的胃肠道黏膜进入到人体积累过度而形成恶性肿瘤,表现为传统医学所说的“粪毒入血,百病蜂起”以及“吃五谷,得百病”等现象。反之,当使用植物多糖以及膳食纤维等人体不吸收的食物满足肠道菌群的需求之后,人体的饥饿感减少和消失,人体启动自身库存糖原和库存脂肪的分解过程,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可以进入到连续7-14天不饿不食、只饮水、正常作息的特殊生理阶段(我们将其称之为“柔性辟谷技术”),类似于卵生动物在胚胎发育期间,通过消耗库存蛋清和库存蛋黄完成正常的发育过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当人体出生之后,从自然界(通过天然接种而)获得了大量微生物,其中终生共生于肠道里边的微生物即肠道菌群可以被类似、抽象地理解为“肠道菌群为胚胎、利用人体肉体为培养基来滋养”的一种特殊的发育模式,即肠道菌群代表了“天人合一”中的“天”的因素,而“人”则以肉体为营养来源,向肠道菌群提供能量支持。鉴于国际上学术界已经逐渐认可“人体是由人体和共生微生物组成的超级共生体”这样的新概念,而且我们已经能够通过以柔性辟谷技术为例的生物技术控制肠道菌群对于人体“饥饿感”的控制,因此,以往困扰医学界和健康养生以及慢病防控等多个领域的“慢病高发”之难题,将有可能通过“理解肠道菌群向人体传递饥饿感之道理”、而且能够通过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辟谷养生理念的柔性辟谷技术进行控制之后,在“管住嘴,迈开腿”的良好健康管理模式下,人们就有可能获得“自然医学”为“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护航的新能力和动力了,我国也将有可能告别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困扰,而获得身心灵大健康的新开始,广大人民群众将能够以健康的身体,更好地投入到建设美丽中国的幸福新时代。由此可见,“柔性辟谷”技术与“菌心说”学说是在推崇“天人合一”理念的“自然医学”思路下“理技融合”的必然产物,其中,柔性辟谷技术是菌心学说这一新理论的直接应用,而菌心学说则是柔性辟谷技术的理论基础,两者相得益彰,必将以“理技融合”的方式,推动我国大健康事业以及“自然医学”走向2.0版本的新发展,对于促进我国老年保健医学事业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自然医学;天人合一;肠道菌群;饥饿源于菌群;万有菌力;柔性辟谷;菌心说;菌心学说;理技融合;健康中国;自然医学2.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143010.html

上一篇:关于构建“医疗卫生与大健康智库”之我见——基于生命科学的新发现对于智库发展的新思考
下一篇:菌群控制人类的技术vs人类控制菌群的艺术
收藏 IP: 61.148.24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2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