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岗(CZ)的博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cgweb 脑损伤与脑保护;神经认知;生物信息;蛋白质组;辐射损伤与防护

博文

生命的意义(基于“菌心说”学说的思考)

已有 2303 次阅读 2016-11-10 08:1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生命的意义(基于“菌心说”学说的思考)


张成岗(菌心说,2016.11.10,@并州)


昨天下午在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给全院医护人员汇报了“菌心说”学说即将促进我国从大医疗向大健康的新转型,为开展联合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这是利国利民、利医利患的大事情和好事情,会后即将讨论形成可以落地的行动计划,期待太原人民能够更加健康、远离慢病。

在演讲的时候,我也在同时思考这几年来甚至几十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生命的意义?连带的问题包括:什么是生命的目的?什么是生命的真相?什么是生命的价值?这些问题远远地涉足到人类的内心世界和认知领域的核心,我长期在思考,一直在思考,今天也在思考,期望今天的帖子中,能够在介绍我的科学研究和哲学感悟过程中,对这一问题有所回答。

首先,基于我们现有的大量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实践,我们已经可以针对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比较科学、合理、清晰的定义和描述了。具体地以人体来看,“菌心说”学说明确指出,人体是“身心灵”三位一体的高级智慧系统,其中身即身体,是人的肉体的存在形式;心以菌群(或称心脑、菌脑)为依托(或寄托),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存在形式;灵以大脑(即人脑)为依托(或寄托),是人的认知活动和意识与精神的物质基础,其表现形式是学习记忆、逻辑思维、认知分析、推理判断等。在这个身心灵三位一体的人体架构设计中,人脑和人体均来源于父母遗传给子代的人类DNA,而菌群则来源于环境传播来的非人类DNA,即人体在遗传学上拥有两套DNA遗传系统。在人体的运行逻辑方面,我们基本已经明确,饥饿源于菌群、欲望源于菌群、心理源于菌群,即人体从胎儿出生之后,类似于一个汽车出厂,零部件和全车(全身的肉体器官)都是新的,而且也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通过人脑),但是只有当环境里边的菌群被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如顺产、吃奶、吮吸手指脚趾、呼吸等接种进入婴儿消化道、呼吸道等部位之后,人体这个车辆才能够有了菌群这样的“司机”,即人体是通过菌群的驾驭,经历着一生的运行的,而且,这些菌群尤其是以肠道菌群为主,构成了人的内心,形成了饥饿感、欲望和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在人的一生中,以菌群为核心(即“菌心”)的欲望,一直在通过物质的力量、尤其是表现为人体对于物质的欲望的被动推动,驱动着人类的前进,这是物质力量的伟大之处,因为只有通过物质的力量,菌群和人体才都能够获得营养而分别繁殖和长大,构成人类存在的物质性的一面,即人的肉体的存在,需要依托于菌群向人体传递饥饿感、人体被动地吃饭、营养物质分别被人体和菌群吸收这样的逻辑过程。如果不能够明白这个过程,那么我们人类就会陷入对“活着为了吃饭”还是“吃饭为了活着”这样的逻辑混乱之中。根据我们的研究,目前基本可以明确:人活着需要吃饭,吃饭的饥饿感来自于肠道菌群,以肠道菌群为主构成的人类内心通过赋予人体饥饿感,驱动人体被动地吃饭,人体和菌群获得营养物质。即菌群吃饭是先导信号,表现为饥饿感(具体体现在菌群对于胃肠道黏膜的破坏,因为菌群会直接分解人体胃肠道黏膜当饭吃),人体接收到这个信号之后,为了避免胃肠道黏膜受到破坏而抓紧时间进食,进食之后,菌群转而破坏(消化、分解)食物而不再破坏胃肠道黏膜,从而表现为吃饭的过程。也就是说,菌群吃饭是真相,人体吃饭是假象。甚至也可以这样说,人体每天一日三餐的饥饿感,就是由于人体内的肠道菌群即“菌心”强迫、主动地驱使人体去为自己(即“菌心”)找食吃。一个人的饮食习惯,实际上是上千种肠道菌群对于不同种类的碳源(以食物为具体的表现形式)的需求的表现,即你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其实并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是你的肠道菌群说了算,你的饮食是否让你快乐,取决于你的菌群能否得到它所需要的期望碳源而已。因此,不妨也可以这样说:人体,是菌群的打工仔,即肠道菌群指挥着人体摄入有利于它的食物,来供养菌群的生存。不仅人类是如此,而且动物也是如此。所谓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也可以因此而被理解为“内化于菌心,外化于人行”,即人的肉体和动物的肉体,是肠道菌群通过这个肉体躯壳的一种客观存在而已。

之所以写了很多文字介绍以上内容,是源于我们在“饥饿源于菌群”的重大发现基础之上形成的“柔性辟谷”技术,即每天一日三餐各喝一袋柔性辟谷饮料喂饱菌群止饿,人体饥饿感就会显著减少或消失,只喝水,不吃饭,轻松坚持7-14天正常上班和休息,不仅体重能够得到生理性下降(即减重减脂),而且很多慢病症状如肠胃炎、“三高”等也会得到显著改善。也就是说,柔性辟谷技术可以稳定肠道菌群,显著改善肠道菌群和人体之间的关系,纠正菌群紊乱,表现为菌群健康、人体健康的明确效果。这些相关研究,我们已经先后在《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军事医学》、《科技导报》等期刊进行了正式发表,形成了有效的科学证据链和临床实践检验,所以对于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领域来说,我们的“新医学”理论、“菌心说”学说、“碳源论”观点、“柔性辟谷”技术以及“云医院”实践,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慢病防控的“天网”,服务于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过程中。

到此为止,我们介绍了身心灵三位一体中的2/3的存在及其相互关系,即菌心驱动人身为自己摄食、并通过共生关系惠及人体本身,这些都是物质层面的事情。接下来我们需要讨论“灵”的问题,这是意识和精神层面的大事情,需要大量笔墨来深入讨论和剖析。

显然,不论是菌群还是人体,这些都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分别表现为菌群肉体和人体肉体。但是,物质并不等于意识,虽然物质的存在决定了意识有其存在的物质基础。物质为意识得到存在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意识则为物质的存在,找到了升华的理由。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存在关系,可以使用中医里边的血和气的关系进行类比,即“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将其用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方面,则可以这样理解即“物质为意识之基础,意识为物质之引领”,这样就顺畅了,也就更容易明白了。

弄清楚这样的关系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试图解析本文的主题思想即“生命的意义”了。基于前述讨论,一个人的身和心,构成了这个人的物质存在,他的大脑则构成了这个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的物质基础,并通过意识(为简便期间,将思想、精神等暂时归到意识即“灵”这一块内容中)来表现出来。那么,一个人的生命的存在,其实可以看做是他的肉体支撑了他的意识的存在,而这个肉体里边包括了菌心和躯体之间的交叉对话。当我们使用柔性辟谷饮料协助人体进入柔性辟谷状态之后,这个人的菌群(菌心)从柔性辟谷饮料中获得能量,这个人的肉体则通过消耗自身的脂肪和糖原获得能量,在连续7-14天期间人体无需吃饭摄食,每天一日三餐各喝一袋柔性辟谷饮料喂饱菌群止饿,每天喝水3-5升,然而精力充沛、体力良好、脑力活跃、思维敏捷,这就是很多人推崇的“柔性辟谷”状态,在长达一到两周的时间内“不食人间烟火”,反而越来越健康。我自己经常体会和体验这种特殊功能状态,在此期间,思维的敏捷以及内心的快乐往往不期而至,经常处于内心愉悦的状态,因为我们能够很轻松、很安全地放下了食物、获得了快乐、赢得了健康,人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些更重要的呢?这难道不是众多生命体一直在努力追求的方向吗?所谓的神仙生活,大家都很羡慕的,(暂时)不食人间烟火,放下食物的诱惑,让内心得到升华,让那些欲望过于强烈的菌群通过柔性辟谷技术得到抑制,重新获得我们的人脑对于菌群欲望和肉体的控制力,就能够很容易地驾驭我们的健康和人生!

因此,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其实就在于人脑能否挣脱和摆脱菌心对于肉体和人体的控制,因为菌心通过物质的力量(具体表现为食物和欲望)控制人体,而人脑则通过意识的力量(含思想和精神)控制人体。换句话说,一个人其实就是身心灵三位一体的统一世界,菌心对人体以强迫吃饭的方式进行控制,人脑则以思维和意识的方式让人体摆脱这些控制。我们的“菌心说”学说及其衍生出来的“柔性辟谷”技术,恰好能够协助人脑几乎无障碍地克服菌群(菌心)对人体的控制,相当于踩下了汽车的离合器,让人脑开始“在人体不饥饿、无需进食”的情况下,进入到意识、精神、思维的运行空间,摆脱食物的纠缠,彰显出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在这个柔性辟谷过程中,我们的大脑,将会越来越清晰地分析和思考这个问题:看起来人活着并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思考。吃饭是物质需求,是意识存在和大脑思维的必要条件。一旦通过柔性辟谷技术把这个必要条件满足了,那么,大脑(学习记忆、思维意识、精神思想)的充分条件就会出现,即打开了这个人类智慧的“天窗”,人类就可以在精神文明领域自由地飞翔。

是的,我们的研究已经很明确地发现了“大脑决定智商”、“菌心决定情商”这个关键问题,大脑的运行以意识为载体、以精神为目标,让人类生存在精神空间;而菌心菌脑的运行则以物质为基础、以吃吃喝喝为表现,让人类生存在现实的物质世界。换言之,菌心赋予人类饥饿感和欲望,让人类活在物质需求的当下(裆下),而人脑则通过思想意识和精神的升华,让人类活在精神需求的高级空间。一旦掌握了菌心说学说的科学原理和柔性辟谷技术的实践经验,那么,这个人就可以很容易地挣脱来自于菌心欲望的纠缠,进入到不饿不食的精神愉悦状态,相当于让人体达到了第一宇宙速度,从而能够挣脱物质利益的束缚,放下物欲横流,追逐思想天空,这一点才是人类超越于动物的关键,同时,(我估计)也是之所以有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否则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类的存在。

然而,我们也不能说菌群所代表的欲望都是不好的,其实我们人类恰恰离不开菌群对于人类的约束。如果我们没有能够按照菌心的需求拥有合适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饮食习惯的话,那么,菌群就会出现失衡紊乱,进而导致人体出现亚健康和慢病症状,直到死亡。从我的哲学逻辑来看,菌群的初衷是善良的,本质也是良好的,菌心让人吃饭也是人体存活的善意所在,因为如果没有菌群的话,人体将会没有饥饿感,并表现为自闭症和精神异常。显然,正常的、健康的菌群,能够让人体健康;如果我们有意或无意地(如使用抗生素等)破坏了菌群,人体的慢病就会持续发展。毕竟人体和菌群互相依托,互利互惠,共生共赢,两者的存在为对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果没有菌群,且不说人类将缺乏饥饿感而得不到吃饭的快乐,就连人心即菌心的喜悦来源也将荡然无存。当然,如果没有人体的话,菌群将找不到比人类肠道更好的生存空间,因为只有在人类的肠道里边,菌群才能够获得人间美味佳肴的供奉和供养,才能够对得起菌群菌心、心脑菌脑对于人体的“接种、加持和点化”。

对,看起来这似乎就是人体设计的真相,菌群决定人类的物质需求即欲望,人脑决定人类的精神需求即意识,两者不可或缺,分别推动着人类社会运行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轨道路上,向着人类的未来即物质可控、精神愉悦的美好时代,不可逆地前进,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692-1013856.html

上一篇:菌心促成健康来
下一篇:科学研究的评价标准:错误、无用、有用、能用、管用、好用
收藏 IP: 218.26.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