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胡业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胡业生 唤醒人的悟性,开启人的智慧,提升人的思维能力,

博文

陈骏:博士生生活状况不如普通劳动者

已有 3260 次阅读 2009-3-12 18:02 |个人分类:他山之石|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2009年03月12日15:39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推荐专题:


  人民网教育频道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 姜颖)今天,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做客人民网,畅谈如何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如何遏制高层次人才流失等问题。在谈到目前研究生人才的流失现象依然很严重时,陈校长对当前博士生生存状况及收入进行了介绍。

  陈骏说,在过去30年当中,出国的研究生人数已经达到了110多万人,而学成回来的,真正回国服务的,大概也就25万人左右,大概只有1/4。而且现在,研究生毕业以后到国外去学习的情况有增无减,呈愈演愈烈之势。

  这些出去的学生都是国家培养的精英人才,他们大量出国,虽然对自己的成长有利,但是一方面造成国家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即使留在国内学习和工作的同学,由于待遇偏低,生活有压力,也不能够集中精力从事学习和科研。

  研究生阶段,25岁到35岁之间,是人的一生当中创新潜能的一个高潮期,一个黄金时期。研究表明,人很多重大发现,全世界一些重大科研上的发现,基本上在这个年龄阶段产生的,所以这个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另一方面,研究生阶段又是人生当中生活压力最大的阶段。

  我国的研究生在这个阶段既要成家又要立业,所以生活的压力是更大的。由于待遇比较低,造成研究生不能安心地从事科研和学习。如果国家能够增加研究生的待遇,提高他们的奖学金、助学金,能够让他们潜心研究科学研究工作,同时由于这样的一种政策调整,也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生源不要外流到国外去,能够安心留在国内读研究生,这样,对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出于这样一个考虑我提出了这个提案。

  陈骏通过实例将我国研究生的生存现状与国外进行了比较:国外的一些国家,为了吸引优质的生源,给研究生的待遇相当丰厚。比如德国,德国的博士生不收学费,每人每月提供1200欧元的生活补助;法国的做法是按照国民的平均工资来提供奖学金给学生;美国的高等教育法对研究生的待遇有明文规定,虽然美国各个高校的津贴情况差别很大,但是平均下来,美国大概每个博士生每年可以得到两万美金的助学金;再比如,到日本去的研究生,除了能够生存下去,过一些体面的生活,还能够赚一点钱,这个对他们安心地从事科研工作意义非常大,非常重要。

  可是我们国家的情况怎么样呢?博士生全年的各种收入算起来,加起来大概平均不到一万人民币,就是一个月几百块,如果有的导师有科研经费给一点补贴,还好一点,但是这样的补贴有限。很多学科科研经费很少,补贴就很困难。比如文科,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学生,待遇就更少,困难就更大。所以在他们最黄金,为国家做贡献的阶段,他们的生活状况反而不如一般的普通劳动者,而且非常的简陋,贫困,导致了他们一心向外。

  实际上,一个给研究生资助的结构或者体系10年前就决定了,然而这10年国家进步很大,变化也很大,特别是工资。比如说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的平均工资水平已经达到了将近25000元人民币一年,可是博士生的收入还不到一万元,不到一半,1/3,所以这种情况是很不合理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486-219881.html

上一篇:小沈阳走红后
下一篇:四川青川再发4.7级余震 成都震感明显
收藏 IP: .*| 热度|

2 任胜利 柳东阳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8: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