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学期尽,绩效总结考核忙。高校不变的主旋律,年底对标算账,看看该给的银子是否发的有依据;看看谁家科研多收三五斗。这里面有个问题,可以讨论一下,就是考核能否促进科研,无非是对科研一线人能力再测量、主要是劳动效率再测量;效率用量化手段测量,很直观,但是不是有代价为前提,健康、心态、职业认同感等。不用量化手段,模糊评价,一团和气,会不会有成果,事实证明,该干的还会干,那是一种自觉和责任,也是一种兴趣偏好;不干的,躺平的,有理由而且充分。
模糊评价等于没有评价,等于战略上鼓励躺平。等于失去标准之后,无法克服懈怠,这个风险是要命的。这样看来,高校似乎陷入死循环,进退维谷的死循环。果真如此吗?显然不是,问题的根源可能还是对教师职业特点缺乏认知,这是谋生手段,但超越手段,定性模糊的认知会把手段视为工具,并把工具概念非理性升值为理性。重新审视教师的职业,一个灵魂引导者无暇估计生存的基础性逻辑。高校不是工厂,不但生产产品还关注质量。如果能兼顾多好,您见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矛盾,非要调和矛盾,能调和就不是矛盾了。为此,解决问题之道就在于尊重职业规律,这是规律,升维对教师职业的认知。升维怎么升维?谁该升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8: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