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做事 欣赏 淡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xf E-mail:zc2623@qq.com

博文

海龟与悔龟

已有 4126 次阅读 2010-9-25 07:38 |个人分类:关于学者|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海龟

海龟一词,因与海归同音,形象地指示了海外归来人员,不管是学成归来,还是未学成归来,我们都亲切地称之为海龟。之所以亲切,可能是因为欢迎他们能够回国,做出贡献;也许因为某种略带自卑的艳羡,否则,也就没有所谓土鳖的说法了。总之,海龟我们是欢迎的,欢迎他们重新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大展鸿图,有所作为。
可是,最近有不少海龟,在思想上或行动上有了反复,其中不少人,又离开了自己的土地,回到别人的土地上了,由海龟变成了悔龟,也就是悔归。对于这些人员的去留,我个人认为非常正常,每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去向,旁人无权干涉。我觉得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学校或科研单位,大到我们国家,为什么留不住优秀的或不优秀的人才呢?
就我知道,许多学校不在自身建设上做功夫,对于外来的人员,或要深造的人员,会签订一些霸王条款,企图把许多人束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结果呢?由于我们的国情,这些霸王条款,全然起不了作用,只能使相互关系恶化,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特色,只要是被离开的原单位,很少能得到离开人员的正面评价。
我还不太清楚,海龟们是不是也会面临如此问题。但,从海龟成为悔龟的事实,可以看出海龟人员的失望,何况还有一些海龟早就透漏的失望心情。对于有着“外来和尚会念经”习惯的国度,海龟一旦成为自家的和尚,我估计他们就没有那么觉得自在了,因为,国内的流动也是这样,在是外来的和尚时,你还是人才,一旦你成为自家的和尚,你就是人员。
当然,不排除有一些海龟成为悔龟,不是因为我们的吸引力的问题,而是个人选择的问题。就如一些国内的“闻人”们,纷纷选择他国国籍,然后在中国的土地上刨食一样,全然个人选择。不过,也从反面证明了我们的吸引力有问题,也反映了我们的心态和政策上的崇洋媚外。
当海龟成为悔龟,曾经的海龟们肯定有着百般理由,但,行动永远是言论的终结者,行动才能构成真正的事实。在钓鱼岛事件上,如果我们的政府只能在言论上逞能,而不在行动上作为,那么,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国家,觉得我们是言过其实,也会有更多的海龟,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悔龟,也会有更多的“闻人”们,成为外国人。
曾经,海龟涉水而归,如今,悔龟动心而去。当海龟成为悔龟,失落的不仅仅是海龟个人的心,失落的也是我们的环境,自然环境越来越好的时候,人文环境为什么越来越差呢?


聊聊“海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451-366603.html

上一篇:知识分子,心归何处
下一篇:文科的无知与理科的无知
收藏 IP: .*| 热度|

3 曹聪 林树海 李永丹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20: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