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精选

已有 6186 次阅读 2014-5-6 21:20 |个人分类:教育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如今做学生家长真不容易,除了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还得管孩子的学习,这与我们那个时代差别太大了。

      我的父母都是半文盲,母亲没上过学,一个普通农民,父亲小学文化程度,一个普通工人,和千千万万农村家庭一样,父母从来不管也管不了我的学习,甚至经常要我帮着忙农活。虽说这与那个特定的年代有关,但即使是现在,他们也无力管我的学习。

      做城里学生的家长更不容易,你如果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就得千方百计给孩子找家教,否则你的孩子很可能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失去上好学校的机会。正因为如此,各种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培训效果如何,不管代价多大,也不管孩子是否愿意,更不管孩子是否受得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勒紧裤带也要让孩子在各种培训机构或者私人家教间来回奔波。教育已远远不止于学校,而且延伸到了家庭与社会。父母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与金钱,孩子失去了童年的欢乐,也失去了培育心智与情感的时间。

      班主任经常在家长会上告诫家长:“家长要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学习。”其实即使老师不说,家长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也不敢懈怠。问题在于,孩子的学习到底归谁管?孩子在家该做什么?老师也常说:“有些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缺少学习的动力或兴趣。”我在思考几个问题:1、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如何激发起来的?2、孩子缺少学习兴趣或学习积极性是谁的责任?是家长的思想工作不到位还是老师的教育不到位?我曾经与一位颇有些名气的中学老师探讨这个问题,我说:“我的课虽然有点难度,可能是大学本科数学专业的学生觉得最难学的课程,但我的学生在课堂上基本还是比较认真听讲的,很少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大学课堂与中学课堂的确有很大差别,但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道理应该是想通的。对于大学生而言,课堂的思想性与趣味性很重要,否则学生很可能不买你的帐。对于中小学课堂而言,课堂生动有趣固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由于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大学生差,所以老师除了需要考虑课堂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还需要管理。如果我是中学老师,我可能会这样管理课堂,一旦发现哪个孩子有分散注意力的现象,会随时要求他回答问题,这样学生也就不敢分散精力了,我们的老师有多少能做到这一点?”那位老师说:“我上课就是这样的,只要有谁不好好听讲,我就要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久而久之,学生课堂上就不敢开小差了。”可见孩子在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讲,关键在教师的课堂管理,只要老师养成与学生互动的习惯,课堂就不会出现死气沉沉的现象,更不会出现走神的学生,除非这个学生是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主,一旦出现这样的学生,就不是任课教师能解决的问题了,需要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家长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我们在课程标准、教材等方面做了很多改革,老师的课堂教学有了什么改变?有多少老师的课堂能抓住孩子们的心?有人认为,孩子好的学习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这个说法本身没有错,问题是,应该由谁来养成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是家庭还是学校?家庭是否需要承担起孩子学习上的责任?如果家长无力承担这种责任怎么办?这个孩子是否就废了?我非常欣赏那位中学老师在家长会上说的话:“生活上的事家长多操点心,学习上的事就交给我们吧。”如果我们的老师都是这样的姿态,也许我们的孩子会过得更开心,因为他们不再需要家长每天敲木鱼念经似的督促孩子学习了。

事实证明,空洞的说服教育是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什么理想、未来对于他们太遥远,与各种游戏娱乐相比,理想的魅力相形失色。家庭或学校强制性的管理不可能激发学生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课堂吸引学生的因素只有两个:趣味性与问题,前者对某些老师也许是件困难的事,但后者是每个老师都可以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试试呢?对于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奖惩分明、管理到位、课堂生动是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兴趣的几个基本要素,填鸭式的教育培养不出思维活跃的学生。学生的学习管理不应该由学校延伸到家庭,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他们也无力承担孩子学习上的管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791986.html

上一篇:院士的话题总是这么火
下一篇:我真不愿意折腾我的儿子
收藏 IP: 116.23.224.*| 热度|

29 刘立 李学宽 焦飞 陈小润 赵美娣 袁海涛 张骥 曹聪 庄世宇 李宁 林中祥 钟炳 王善勇 陆俊茜 黄洪宇 杨正瓴 陈敬朴 李东风 何士刚 刘洋 韦玉程 王锟 贾伟 任东 wangqinling ppp666 wwxxmm JIANHUN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