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回自我表扬一下,但别以为我想在科学网挽回点对弱者“施暴”的影响,坦率地说,作为一个普通管理者,我但求无愧于心。只不过网络与现实反差通常比较大,迄今为止,现实中还没有一个了解本保研案例的人认为我们的处理方式有问题,网上为什么会发生莫名其妙的口水战?细细品味起来,其实是很有些味道的。
1998年前后,四川大学95级基地班学得最好的几个学生都保送给了我,后来系主任问我:“法国理工大学准备在中国招收两个学生,某院士对川大学生印象极好,愿意推荐川大的学生,你是否愿意放学生去?如果你不愿意,我们就不跟这个学生说,推荐其他人。”我一秒钟都没犹豫:“学生出去学肯定比跟着我有出息,我同意他去。”不仅如此,我还为学生写了一封推荐信。
还是95级的学生,跟我读了两年硕士,本打算继续跟着我攻博,后来有位老师将他推荐给一位院士,问我的意见,我回答:“只要学生自己愿意,我没意见。”于是这位学生跟院士读博去了,如今在南京的一所985高校任教,还经常与我保持联系。2003年,川大创新班的一个女生决定跟我读研,04年我来了广州,她表示想继续跟我读,我告诉她:“你不要来我这里,对你将来不好,以你的成绩,保送复旦或中大都没有问题。她与她母亲再三协商后,决定到中大读,于是,我给她写了一封推荐信,保送到了中大。
我常常对广大的同学说:“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两下子,不妨目标放高一点,把保送指标腾出来,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读研。”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话产生了影响,这些年,学院最好的学生除了去外校,几乎都没有接受保送在本校攻读研究生。几年前,全年级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想跟我读研,我说:“你不要跟我读,我推荐你去中大。”由于中大原则上不接受地方高校学生,该生的保送工作遇到了困难,在中大数计院领导的努力下,最终还是保送成功了。我通过各种方式劝说别继续跟我读的学生不止一个,无非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解决工作或生活问题再说,至于我这个当老师的,多一个学生少一个学生无关紧要。
然而作为学院,保研工作面对的不是个别学生,而是一个群体,如果我们任由学生脚踩两只船,可以预见,后来者都将步前者的后尘,保送工作可以到此结束了。很多人只会站在某个特定的角度看一些现象,一味的强调所谓的弱者或规则的不合理。不合理的规则多了,你能改变吗?如果你不能改变,是否意味着你可以违规?广州有一个土政策,汽车必须交年费,如果逾期不交,滞纳金是非常可观的。例如,你如果去年的年费拖至今年,那么你需要交的滞纳金差不多与年费一样多,拖的时间越长,滞纳金将以利滚利的方式递增。这项规定有法律依据吗?恐怕很难找出依据来,但在规则修改或取缔前,你若违规,等待着你的必定是重罚。我不明白的是,作为知识分子,为什么总是将违规与规则的合理性问题扯到一起谈?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规则不合理不等于你可以违规,一个浅显易懂的问题竟然可以引发一波又一波的口水,不能不让人大跌眼镜。假如这件事重来一遍,毫无疑问,在有更合适的规则前,我们将依然按照类似的方式处理。因为在我们看来,违约事件不可能不处理,但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困难,尽可能采取损失最低的做法。有人认为,可以让学生写封检讨书了事,这与不做任何处理有什么不同吗?有句时髦话叫:“检讨照做,错误照犯”,最终受损失的是学生自己,貌似仅仅是一个或若干个学生放弃了保研,实质是其他更想读研的学生失去了读研的机会。同为弱者,为什么你可以剥夺其他人读研的权利?
本不想就此事再做争论,但网络上很多口水在学生中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我只能冒着继续挨骂的风险继续灌水。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