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学术界芸芸众生大小忽悠知多少?

已有 5295 次阅读 2010-9-25 16:24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唐博士风波刚落下帷幕,加拿大首席又粉墨登场,学术界的忽悠是一茬接着一茬,可见我说“人生如戏”一点不虚。多亏了有个方舟子,否则,大忽悠们恐怕会更加肆无忌惮。

   学术界的忽悠知多少?这就要看你的想象力有多丰富了,不是你能不能估计准确,而是你有多大胆量能估计多少?记得若干年前偶尔看到一个报道,一位海龟称,如果他依然留在国外工作,年薪至少20万美元以上,俺当时月薪不过区区七八百,听得我直流口水,羡慕啊。只是心中一直疑惑,我知道的几个朋友在国外年薪不过几万美元,这位海龟在大学从事什么样高级的工作能有如此高的报酬?而且宁愿放弃折算下来100多万人民币的年薪回祖国来拿那十分之一都不到的报酬该具有多么高尚的爱国情操啊。然而,我们的媒体可不管,只要能产生轰动效应,能表现海龟们伟大的爱国情怀,夸张一点算什么?

    忽悠们要忽悠成功,肯定需要一些佐证材料,否则空口白牙难以令人信服,于是国际上各种各样的大忽悠应运而生,我不知道大学排名算不算大忽悠,但纽约科学院院士大概算一个,或许有人不服,这不就是个学术组织嘛,是你们把它理解歪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花钱就能买一个院士证书?还有没有了?有的是,例如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的《MEN OF ACHIEVEMENT》(有人翻译成《有突出成就的人》)、《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BIOGRAPHY》(《国际传记辞典》)、《INTERNATIONAL MAN》(被人翻译成《国际名人》)、《世界名人辞典》(没找到英文原名,不知是不是《Who’s Who》,好像《Who’s Who》还算比较正规一点,只是被一些国人夸大了,翻译成世界人名录是否适当些?)等等不计其数,这些大忽悠为大大小小的学术忽悠们证明自己的水平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可见国际大忽悠还是比较了解中国人的心态的,他们赚钱,你出名,各得其所。这几年没有大忽悠给我寄这些东东了,早些年经常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给我寄来校样,声称只要交多少钱便可以被收录。也有些不谈钱的,例如《Who’s Who》给我寄过很多次的校样,从没谈过钱,我只填写过一次,以后他们便在原来的基础上修改,修改后请我确认,也不知他们从哪里搞的更新数据。即便如我这般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都受到大忽悠们的青睐,更不用说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了。

    我不知道被一个媒体收录有多大价值,是我没发现它的价值,还是他根本一文不值?也许这里面真有金子?要不然怎会有那么多的人热衷于被收录并大张旗鼓地宣扬?你若不信,不妨设定几个高调的名人,然后去搜一搜他的丰功伟绩,看能不能找到这些大忽悠们的踪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366817.html

上一篇:名人与普通公民具有不同的道德与法律标准吗?
下一篇:方舟子先生是这样打假的?
收藏 IP: .*| 热度|

16 张志东 孟津 郭向云 王德华 曹相生 钟炳 刘立 刘颖彪 吕喆 李志俊 李学宽 侯成亚 饶海 徐耀阳 丛远新 程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3: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