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话说高等学校的中心与教育理念 精选

已有 5363 次阅读 2009-1-4 17:07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前几天转过一篇领导的讲话,指责高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错了,应该以育人为中心,该领导称高校的校长们教育理念糊涂,并指示辅导员也可以评教授。
       要说这高校的中心与教育理念的确是个大问题,不是俺们这样的普通老百姓能整明白的,古往今来,关于教育理念的推陈出新恐怕没有任何时候象今天这样丰富多彩。过去我们一直以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最近不同了,有教育专家发明了一套新的教育理念,据说是为了应对知识经济化,学生市场化的挑战。是什么样的创新思维呢?十六个字: 转识成智,化性为德,仰望天空,和而不同。要不是看了一位大侠的释义,俺还真有些懵懂,且看笔名皓月清波大侠的解释:
  1、“转识成智“:出自佛教用语。
  知识是固有的承传,是智慧的基础;智慧是想象力和创作力等,是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的更高能力。知识可以解决问题,智慧能够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化性为德”:意思出自《荀子》“大善至伪”。
  大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道德水准,做一个能实现社会价值的德者,这需要超越本性的个体性、狭隘性,具有求同存异的合作意识,为自己创建一个施展个体才华的平台。
  3、“仰望天空”:出自德国一哲学家。
  当时他仰望天空思索天空的奥秘,构思着自己的宇宙意识,没注意到自己的脚下就是一个坑洞。农民嘲笑说:看,这就是哲学家!
  康德的墓志铭为:“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天空”(真理)和“道德”,是著名哲学家一生最敬畏的两件事。
  哲学家和农民,精彩地诠释了人生两种不同的价值——“仰望天空”和“脚踏实地”。大学之所以“大”,在于培养具有宇宙意识、人类意识、创造意识的人才,而不仅仅是脚踏实地的现实者。“象牙塔”必须建筑在人间烟火之中,但同样也必须与尘事保持一定的距离。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应该培养为追求真理而牺牲的殉道者——为了宇宙的高远和掉进现实的坑洞。
  4、“和而不同”:出自孔子《论语》。
  教育学生具有宽广的胸怀,敢于、善于容纳不同思想观念,开拓视野,自由个性,追求更高层面上的统一。
     总之,大学应该培养大智慧、厚道德、高境界、宽心胸的人才。 
 
       恕我愚钝,我学习了半天愣没看出创新之处在哪里。而且我也看不出这些高论与知识经济有什么关系,与学生市场化有什么必然联系。难道改革就是要标新立异么?我们喊了一大堆的口号,可培养的又是些什么人?好象没听说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有过什么新理念,可人家却出了一大批大师,我们除了整天琢磨什么理念,还能干些什么?《大学》里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些理念不好吗?我到是觉得,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去思考什么教育理念,而是如何更好地传承老祖宗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我们的学生多一些“传统”,少一些“现代”。过去我们不讲素质教育,可我们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今天我们高举着素质教育的大旗,高喊着创新教育的口号,可心理脆弱、素质低下者并不比往昔少。教育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遗憾的是,我们虚假的东西似乎多了点。学校不是文工团,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成为文工团员,而应该做真正的教育实践者。
        高等学校提出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口号并没有错,教书育人应该成为高校永远的中心任务。这里的教学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而是指教书育人,为什么要强调科研呢?道理再简单不过,没有强大的科研做后盾,教书育人终究是一句空话。换句话说,教学是手段,科研是支撑,育人是目标,三者本为一体,可不知为什么有人却要将他们割裂开来?在这种割裂观的支配下,学校被分成了三六九等,由原来的重点、普高发展为211、985等花样繁多的各种层次的高校,相应地这些学校的学生也就有了高低贵贱之分!创办了多年的高等学校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给自己定位...。如果仅仅是喊一喊口号也就算了,伴随而来的是一系列重大改革与调整。如今的大学校长其实很不好当,要顺应时代潮流、跟上改革的步伐实属不易。你如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受影响的不仅是你自己,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到你管理的学校,因为这一切都是和经济挂钩的。
       国人往往重视理念,忽视实践,或者将理念与现实脱节,理念成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理论。我觉得,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不在理念,也不在所谓的改革,而在于实践,在于是否真正饯行了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理念。体制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试问如今的高校有多少是真正意义上的以教学科研为中心?准确地说是以科研为中心,教学为中心成了一句口号,教师也是如此。科研的确很重要,没有了科研,教学质量终究变成一句空话。问题是在教学与科研的问题上,谁主谁次?孰轻孰重?恐怕无论在认识与实践中都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在高校教师将科研当作事业、将教学当作副业大概不是个别现象。
       就目前国情而论,指望短时期内改变现状是不现实的,只要体制不改,再好的理念也是枉然。所以与其大谈什么教育理念,还不如踏踏实实做点具体的教学与科研实践,如果每个老师都真正将教学科研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如果教师的待遇得到根本的改善,如果大学用人机制彻底改变,那么不需要什么教育理念,教育质量自然会提高,没有响亮的口号一样可以造就高素质人才。
       我曾写过几篇关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博文,我不反对辅导员可以评教授的说法,问题是怎么评?是给辅导员一个专门的系列还是挂靠在某个学科?如果是后者,这句话等于没说,从来没有人限制过辅导员评职称,只不过是当辅导员到了评教授的年龄时身份早变了,不知跑到哪高就去了。如果是前者,也是有先例的,既有德育教授,也有高级政工师,只是大家似乎对此系列不感冒。关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的确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远不是是否可以评教授这么简单,我觉得既要转变观念,也要提高辅导员的地位,更要提高辅导员的素质(决不是单纯指学历)。这个问题也许需要另文再谈,非三言两语可以说清。
       在市场经济的引领下,诞生了一个新名词,教育经济,当教育一旦成了经济,除了经济,还有什么文化可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208496.html

上一篇:数学之“芯”—不变量
下一篇:天籁之音--天国的女儿
收藏 IP: .*| 热度|

12 武夷山 张志东 阎建民 青水洋 刘进平 陈绥阳 吴渝 杨秀海 曹鹏 iwesun jss cgykjyjzx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