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妈妈和爸爸结婚照
三十年周年纪念妈妈爸爸在书房留影
二十五年前的我们仨
今天的我们仨
今天是母亲节,是儿女们向妈妈表达谢意的日子。相比送上身价翻番的康乃馨,我总觉得妈妈更在乎的是儿女们能多陪她们聊聊天,话话家常,听听妈妈说说那过去的往事。
1952年的兔子
妈妈出生在1952年的小年夜,1952年虽是个龙年,但妈妈属兔,今年是她的本命年。妈妈是家中的长女,之后外公外婆又陆续添了几位千金,正好凑成“五朵金花”。妈妈刚上小学不久,中国便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幸好外公家阴盛阳衰,倒没发生饿得发慌、饿得发晕的情况。但因细粮供应有限,妈妈小小年纪就学会的揉面,做面食。妈妈说那时她个子小,外公家的八仙桌又高又宽,为了揉面能使上劲,只能踩在小登子上,才能把面揉好。妈妈从小还是学习标兵,当时外公忙工作,外婆忙着把家里的吃穿用度安排好,根本顾不上管孩子的教育,但妈妈成绩一直拔尖,初中考进了上海市的重点学校金陵中学。妈妈犹其对数学很有天分,我念小学和初中时碰到什么难题,妈妈都爱跟我一起动脑筋,而且她还常常比我早解出题来。退休在家后,妈妈还能给朋友的女儿辅导小学数学,辅导起来有板有眼,豪不含糊。如果不是“文革”剥夺了妈妈求知的权力,妈妈一定会考上她理想中的大学,成为一名她梦想中的医生。
大兴安岭的冰雪
妈妈是“老三届”,初中毕业那年原有分配至工厂的指标,但因外公家的小资产阶级成分,妈妈还是没能留在上海,只能选择下乡。妈妈本来选择去云南插队,但临行前又犹豫起来,外公并不勉强妈妈,到了第二年,妈妈便和小她两岁的大阿姨一起去了大兴安岭大杨树筑路队,从此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留在了林海雪原之中。记得第一次听妈妈说起下乡,我幼稚地问明知下乡这么苦,为什么不能不去呢。妈妈告诉我,那时的政治形势下,出身不好家庭的子女哪里敢有这样的念头,更何况如果妈妈不去下乡,外公在单位里会给人斗得更凶,会拿不到工资,街道里也会上门斗,下面的几个妹妹也会没法分配。就这样上海石库门里的小姑娘,坐上40个小时拥挤而漫长的火车来到了冰天雪地,没有水,没有电的原始森林,学会了搭帐蓬,伐木生火,融雪取水,妈妈如今戏称当年他们一行知青在大兴安岭开垦地球。
伊兰纺织厂
在大杨树筑路队当了几年筑路工人后,妈妈被分配到了更需要她们的地方,黑龙江的伊兰纺织厂,成为了一位纺织挡车工。纺织厂的生活条件稍好,有了宿舍,有了电,也有了热水,但工作强度并不低。妈妈要每天三班倒地在轰鸣的纺织车间里来回照料机器,走不下数十里的路,而且操作速度要讲究快、狠、准,妈妈好几年都是她们厂的操作标兵。尽管纺织厂的日子平淡安稳,但妈妈知道她并不属于这里,与很多知青一样,返城是他们心底里最深的渴望。四人帮倒台后,中央出台了知青返城的政策,让远在偏好小城的妈妈看到了希望,但很快希望的门又被生生地关上,返城政策只针对在原下乡地未经过调动的知青,妈妈由大杨树调动至伊兰不在政策之列。然而妈妈并没有就此放弃,而只安于做纺织女工,厂里常要到上海采购设备,妈妈敏锐地发现了这一机会,并通过上海人天然的优势努力争取到了驻上海采购的职位。
鸿燕南北情
返城的消息还是遥遥无期,妈妈的年龄已值适婚之际,尽管东北的帅小伙屡屡对妈妈暗送爱慕之心,但打定主意要回南方的妈妈思毫不为之动心。然而,不知哪天一封来自水乡南浔的信寄到了妈妈手中,信中表达了想和妈妈做朋友的意愿,妈妈并不认识这人觉得唐突,便并不回信。怎料这位爱好写字的南浔小伙又写了一封信来,不知是他的执着感动了妈妈,还是他那一手秀挺的字吸引了妈妈,他们开始了一次次的鸿燕传书,幸好妈妈当时没有置之不理,才让这位南浔小伙成了我的爸爸。直到妈妈回上海探亲,才知道这位南浔小伙是邻居给介绍的对象,先把妈妈的通迅地址给了对方,但没来得及告诉她。妈妈和爸爸这段因鸿燕传书而牵起的南北情,被他俩用日记和书信小心地保存起来,我记得家中书架里有一本《简爱》,上面提着爸爸给妈妈的诗,便是他俩恋爱时,妈妈在伊兰过年爸爸给她寄去的,希望这本书能慰籍身在北国的寂寞。
之后妈妈和爸爸在外婆家第一次见面,第二年便结了婚,1981年1月1日他们在爸爸的家乡浙江南浔的家中办了两桌酒席,在酒席中还碰到突然停电了,还点起了蜡烛,如今想起不禁平添一份浪漫。又在上海福建中路南京路口的杭帮菜馆“知味观”办了四桌酒席,每桌是50元,在当时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妈妈和爸爸还去照相馆化了十几元拍了三张黑白的结婚照,是在四川北路海宁路口的蝶花照相馆拍的(文革的时候改为英姿照相馆,现四川路拓宽已拆除)。另外还把其中一张半身的相片做成24寸彩色的,装上一个五元钱的木制镜架内,如今一直挂在我们家的卧室床头的墙面上。今年是妈妈和爸爸的三十周年结婚纪念,他们直正让我懂得大爱无言的幸福。
江南水乡,美满小家
结婚一年后,我便呱呱坠地,和妈妈一样我也诞生在外婆外公家的老石库门房子里,北京西路北京里(尽管外公外婆现在已搬迁新式公寓,但我总会想起小时大大的木格子桌,狭窄陡峭的楼梯,大大的樟木箱子,还有那个藏满我无数童年快乐想象的小阁楼。)妈妈和爸爸分居了三年,才在江南水乡湖州有了自已的家,我们仨便从此有了美满的小家。说它小,是因为与如今动辄150,200平方米的房子来说,我们的家面积不大,但在我心中它却别有洞天,这里当然也有妈妈的功劳。房子是十多年前的装修,但妈妈当时的设计理念却很时髦而又实用,特别是她设计的圆洞形的拱门,既增加了我们家的采光,又很有欧式风格的感觉,还有就是充分利用空间打造的大大小小的书橱,到我们家做客的人都会惊叹不大的家中能藏下如此之多的书。妈妈还用她的慧心和巧手令我们这个小家总是弥着花香、茶香、菜香和书香,总是能听得到欢声和笑语,也让我能在这个美满的小家快乐地成长,度过了无忧的生活。
自学电脑,乐活晚年
妈妈到湖州后做过供销,当过经理,最后供职于湖州市丝绸公司(算是与她开绸缎庄的外公,也就是我的太公干了老本行),在国有企业改制的浪潮中,妈妈幸免“下岗”,提前了两年早退,在家安享晚年。妈妈虽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求知欲极强,学习能力极高。我念大学时,爸爸因写作需要买了第一台电脑,妈妈便开始了自学电脑的过程。几个月的功夫,妈妈便掌握了基本的电脑操作和上网,还学会了以难学著称的五笔打字,更是总结一套秘诀传授给我,让我也在一个月中便熟练了五笔打字。 妈妈还将爸爸过去很多手写的书稿打进了电脑,还学会了制作PPT和PHOTOSHOP帮爸爸扫描和修正插图,小家有时俨然是一个书稿生产工坊。妈妈还常将自已学电脑的经验与朋友和分享,最近更是通过网络常与久不联络的知青战友,同学相聊甚欢。新的信息技术让妈妈的生活也变得丰富而多采,对新知识、新信息的好奇和探索让妈妈的晚年乐活和充实。
仅一此文祝妈妈爸爸三十周年结婚纪念!妈妈母亲节愉快,永远健康、美丽、快乐!
永远爱你们的欣儿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1290-441880.html
上一篇:
父女共赏书的午后下一篇:
给没时间读长篇小说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