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学前去看望一位老教授宋老师,宋老师从我读硕士开始直到留校任教一直给予我关心和帮助。他虽然年届八十,退休多年,但仍天天看书读报,关注教育改革和行业发展态势。尤其乐于与年轻人交流,我便会不时地去他家与他聊天,谈谈自已教的课,感兴趣的研究题目,生活近况等等,他也总是鼓励我做学问要戒骄燥,厚积薄发,但视野一定要开阔,不要错失宝贵的机会。他的爱人更是把学生当孩子,每每都给我下汤圆,下馄饨当点心吃。
这次到宋老师家,进门便嗅到馥郁的花香,坐下环顾四周便看到落地窗边摆着盛放的慧兰,几上秀挺的水仙,案上清供着的折枝腊梅,难怪一室清幽了。跟宋老师聊了一会,他提起去年他八十岁生日,他的学生们给他办了庆生会,师生热热闹闹聚一堂。学生们还一起设计了一件特殊的礼物送他,是一本用水晶做成的翻开的书,书页上嵌着所有学生的签名,十分有心思。宋老师带的学生并不多,但几乎都成了这个学科的带头人和行业精英,每年新年他家中的花草都是学生们送来的,水仙更是他的一位女弟子亲手刻开养好送给老师的,满室花草洋溢的原是浓浓的师生情呢。
宋老师做硕士生导师的时候,导师还是导师,还没有被称作“老板”,大学老师过得大多是黑板+讲台的生活,尚不知“走穴”、“赶场”为何物,大学老师还能享受校园附近的职工住房,学生下课后随时能来老师家串门还常常蹭饭,绝对难以想像学生一学期见不上导师几回;老师关心每个学生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学业、就业甚至婚姻,硕士博士还未成为没有感情的廉价的研究机器。
跟宋老师的闲谈,总是让我不禁怀念那个时候,单纯而绵长的师生关系,老师能跟学生一壶清茶或一杯咖啡,海阔天空地聊上一个下午,许多妙点子便在这一次次谈话中碰撞、生发而出了。现在的学生和老师都很少有这种福气,导师见学生恨不得掐着秒表,聊天也变成了布置和检查工作。因为导师都太忙了,有参加不完的评审会,有忙不完的项目,有出不完的差,学生选择导师也变得功利,不因为研究方向上的同如,而是更看重导师的社会资源、人脉关系和由此能带来的利益。诚然,无论导师还是学生要在学术已高度商业化、市场化的环境下生存都不易,更何况要出人头地呢。所以每每看到科学网上一些博主(像陈安老师,罗帆老师,王德华老师,戴世强老师等等)谈到与学生如朋友、家人般无间相处的博文,都会感到分外亲切和弥足珍贵。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2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