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李万春

博文

《国家地理》摄影师的故事:真实的背后(六)

已有 4379 次阅读 2008-5-9 13:28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六、因何摄影

是的,旅行很好,但生活并非总是那么轻松。相机本身会“骗人”,还有那乏味的旅馆等待,雨季无法外出拍摄的绝望,官僚们大手一挥“你不能去那里!”,还有一个星期连续工作八十四个小时。
“当人们告诉我说如何想拥有我这样的工作时,”Louie Psihoyos说,“我就在想:假如你知道真相的话。”
那么,究竟因何摄影?“为了让人们关注——关注正在消逝的雨林和大猩猩,我有种使命感。”Nick Nicolas如是说。
“为了把让我感受到的好奇传递给你们。睁大你的眼睛,世界没有止境。” Gary Wolinsky如是说。
“为了亲身经历,”Robert Madden如是说,“比如说当他们把阿波罗登月舱打捞上来时,你正在那架运输机上。”
丘吉尔的葬礼。玛雅陵墓的开启。智利皮诺切特的垮台。叶利钦在俄罗斯的崛起。你就在那儿。你是目击者。

有时,摄影的动机来自另外一个地方的灵感、呼唤的爆发。
“告诉人们:无论面临多少痛苦,生活将继续,生命将延续。”Dave Harvey说。
揭开大幕。“我喜欢某个封闭小世界的贴近故事,不管是日本歌舞妓或是沙特妇女。”Jodi Cobb说。

“为了表现人们都有同样的需求:快乐,悲伤,希望,恐惧。旅行得越多,就越看清其实我们其实都一样,无论是孟买还是波士顿。”Karen Kasmaqusdui说,
“我们告诉读者,他们是谁……
他们就是我们。当然,这是人性的大延续。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动物,鱼类,鸟类,人类。

我们寻找能照亮他们心灵的东西,那就是快乐。

“我记得与500头骆驼在撒哈拉沙漠14天艰苦跋涉的旅行中,”Jin Stanfield沉思着,“500头骆驼啊,一直延伸至地平线。”甚至在他制作的关于探险家Ibn Battuta(摩洛哥人,十四世纪伟大的旅行家)的故事发表四年之后,Stanfield还惊叹道:“那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为了完成诗人怀特•惠特曼(Walt Whitman)的报道,Maria Sternel把自己沉溺于诗情画意之中,找寻创作照片的灵感——在拍摄现场,她携带着惠特曼的《草叶集》,从一个电话亭把图片编辑召回总部,“听着!”她说,然后开始念诗句,热情洋溢。

“当我拍照片时,我发现自己大笑起来,Jodi Cobb说。
“有时我发现自己欢呼雀跃。”Annie Griffiths说。
也有哭泣,“有些事你实在不忍心拍,”Robert Caputo说。他回忆起索马里饥荒中躺在母亲臂弯里的儿童,每一次呼吸都变得更刺耳更迟缓。那一天,他都把相机放置在一旁。
痛苦与欢乐,在拍摄报道工作一旦开始时,“它就统治你的生活。”Frans Lanting说。

一种呼唤。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偏爱。杂志摄影师Win Parks——一个酗酒嗜烟的男人,去世时仅43岁——有一次从罗马告诉我们:“这里市政工人大罢工,供水断了,邮局关了,长途电话也打不通了,市长也辞职了……我们的报道计划进展顺利。”
岁月无情,廊桥的Kincaid故事终会渐远,对地理摄影的偏爱却仍将延续。“在这里,真正的罗曼蒂克,”Bill Allard说,“就是工作。”


图十五   Karen Kasmauski在巴西接触过放射性物质后,回到马里兰州在Bethesa的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放射性物质的体检。她通过了体检,不久又受命继续采访关于病毒的报道,然后是地震的报道。
   

                                                                        

图十六  地震过后,参与救援行动的飞机突遇强风而降落。而没几分钟前Robert W. Madden 才搭机在同一地点着陆,他隔着座机的窗户拍下这幅照片。 地点:危地马拉;时间:1976年

                                     
        

图十七 前苏联北极圈附近摩尔曼斯克的一个小女孩,伸出手指,告诉
James L. Stanfield她的年龄。看她那纯真的笑容和稚嫩的小手。

(感谢NG和它的摄影师们——正是他们的执着和爱才使得我们这些普通读者能感受很多生命、自然之外的东西。

他们摄影,不是为了获奖,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摄影而摄影。感谢他们,平凡而伟大的敬业者。NG正是由于他们而精彩,当然,NG也因为他们而骄傲。

照片本身没有什么,如果能唤醒读者内心的共鸣,引导读者内心的真善美,和传承一种关爱、珍惜的理念,也许就够了。

大千世界,摄影缤纷。感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007-24660.html

上一篇:《国家地理》摄影师的故事:真实的背后(四)
下一篇:唐家山堰塞湖是安全的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