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度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学义 与学界前辈、各路高手、同仁交流、学习

博文

石里克论“确证”

已有 3511 次阅读 2008-7-8 20:21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关于科学知识的经验标准问题的争论很激烈。卡尔纳普坚持认为,记录命题是指那些“不需要辩护,可充当所有其他科学命题的基础”的命题。石里克则认为相反:记录命题尽管是认知必经之路,也是认知之起源,但并不能以此作为认知之基础。关于瞬间感知的东西的陈述即记录命题不能代表一个已完成的认知,这里需要一种关于现在的经验瞬间中所体验的东西的陈述,也即确证。石里克说“在每一个单独证实或证伪的场合,‘确证’毫不含糊地用是或否、用实现的欢乐或者幻想的破灭作出回答。确证是终极的。”

“一切基础命题(fundamental propositions),不管叫做“记录”命题也好,‘基本’命题(‘basic’ propositions )也好,最后都要归结为假说,从而都要受到不确定性的侵染。只有确证是一种并非假说的综合命题,并具有绝对确定的性质。”

石里克的确证是指一种观察陈述。确证不同于属于假说的其他经验科学的命题,它是假说据以形成的根据,并且用以确认或者反证假说。此类观察命题有这样一些形式:“这里与红色对应的是黄色”,或“此时此地是高兴的”等等。总之都是“这里如此这般”的形式,这个“如此这般”只是指一种现有感觉,一种瞬时的经验,不包含客观术语的解释因素。此种命题不在于其逻辑语言形式,而在于“这里”、“这时”等实指词(ostensive words)在其中的出现,“它指出或实指某种直接呈现出来的实际事物。只有沿着这个实指的方向,把我们的注意力转向所指的事物,我们才能理解一个这类的命题”,而并不是说这些词指明了一种确定的内容。由于构成其意义的东西都是直接呈现于我们面前的,因此它直接包含了对其究竟是真是假的识别。这样,这样的观察陈述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关于实在的真实知识,而且也恰恰给我们提供了“经验认知的基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985-31634.html

上一篇:语言表达上的困惑
下一篇:解释与规律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