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H64J98Y99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YH64J98Y99H

博文

谁决定房价?另:狗咬人咬出新闻;公共自行车问题一箩筐

已有 4553 次阅读 2015-11-5 10:26 |个人分类:边看边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比喻是生动的,但比喻往往又是蹩脚的。所谓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就是比喻修辞手法生动与蹩脚相互交织的典型之一。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在当下不少家庭家犬升级为藏獒已经不是个案,在大型犬、烈性犬层出不穷的状况下,人与狗的关系之密切以及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无论是狗的主人还是普通百姓都身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安全隐患之中。安徽利辛的狗咬人事件,几次上了媒体头版头条,仿佛俄罗斯套娃,新闻里面还套着新闻。先是报道安徽利辛一女子见义勇为,四肢被狗惨咬,女子痛苦不已,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的狂轰滥炸下,引得善良百姓掀起一波爱心捐款潮。后又经媒体披露,经过调查核实,女子被狗咬确是事实,但根本不是什么见义勇为,而是被其男友饲养的烈性犬撕咬的,事件性质已经涉嫌虚假新闻与诈捐。当地公安机关经过缜密侦查,拘捕这名被狗撕咬女子的男友,真相终于浮出水面。现在案情又有新进展,一方面,进一步调查虚假新闻的始作俑者以及是否涉及有偿新闻,严肃纪律,维护新闻宣传与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公安部门开始启动退款程序,不能亵渎社会各界的爱心。狗咬人事件,着实咬出了惊天新闻。事实恰恰是,新闻每天发生,无处不在,狗咬人亦不例外。当今时代如果如果如此重大事件还没有彻底颠覆新闻学的经典比喻,那么充斥网络的“狗咬人”新闻条目起码不止一次地戏谑乃至戏侮了这一新闻金句: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附录:一个狗咬人的新闻个案回溯:

京华时报讯(记者贾婷)安徽利辛“女子救人被狗咬”涉募捐造假一事又有新进展。昨天下午,记者从利辛县宣传部门获悉,警方已正式启动退款程序。

昨天下午,记者致电利辛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经其证实,由于“熟悉案情”,该县电视台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张宏宇被刑拘后不久便被警方传唤,公安机关对其采取了强制措施。

另外,县委宣传部一名叫“李显”的工作人员作为宣传稿件的作者,也接受了警方的调查。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表示,警方认为“李显”仅是不清楚当时的情况,并没有参与和实施诈骗,所以未对其采取强制措施。目前,“李显”已经被调离一线新闻宣传岗位。

此外,利辛县警方正在核实张宏宇涉案的80余万元捐款,会根据网友的报案情况启动退款程序。

该事件中被狗咬伤的主人公李娟,目前已完成了第一次植皮手术,随后还有两次植皮手术。据知情人士介绍,整件事情对其心理造成了一定影响。

利辛县委的工作人员说:“如果后续医药费不够的话,县里会先为其垫付、提供救助,同时,也会把公众的捐款尽快核实退还。”

相关新闻链接:

一个多月前,家住利辛县的27岁女子李娟在夜晚被恶犬撕咬,四肢严重咬伤,惨不忍睹。

此后,媒体采访报道,李娟是在下班途中救一名10岁左右的小女孩,被两条恶狗咬成重伤。然而,被救女孩家人却一直没有现身。

事件在网上掀起了广泛的讨论,网友对不出面的被救女孩家人和恶犬主人表示不理解和愤怒。社会各界也送来爱心捐款,总额已超70万元。

然而,事件在昨天发生了逆转。

利辛警方称,伤者并非救人被咬,而是在狗主人家里喂狗被咬。

(曾经的李娟,如今受伤严重)


新闻事件梳理

9月1日晚9点多,据悉利辛女子李娟在路边被两只恶犬扑倒在地撕咬,被发现后李娟被送到阜阳市人民医院抢救,由于伤情严重,第二天转到南京军区医院救治。

10月1日,李娟的丈夫张宏宇从救治妻子的忙碌中冷静下来,想到求助警方,并到利辛县春店派出所报警。

10月12日,张宏宇在记者采访中声称,他的妻子因救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被两条大狗咬成重伤,狗的主人不知是谁,也没有等来小女孩家人的一声感谢,现在高额的医疗费更是愁煞一家人,而至今仍不知救的人是谁,不求一声谢只求作个证。

昨晚,社会各界善款已超70万元,本周将植皮手术。然而,利辛警方称,是在狗主人家里喂狗被咬。最先接收伤者的利辛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也表示,当晚急救车是从狗主人家里接走伤者,司机也看到那家人养的两只恶狗,并非如伤者丈夫所说是在路边被咬。

利辛警方称并非救人被咬伤

“据我们调查,事实并非如此前伤者丈夫张宏宇向记者所说的那样。”利辛警方这位知情人士称,接到报警后,民警对周边村民进行调查走访,获悉伤者李娟并非是在路边救人被狗咬,而是在狗主人家里被咬。

“当地村民均表示,李娟跟狗主人是认识的,当晚她在狗主人家里喂狗,被狗扑上来乱咬一通,导致伤势严重。”这位知情人士说,伤者丈夫的说法,他完全不认同。

同时他表示,尽管伤者家属已经报警,但利辛警方并未对此事进行立案。“按照调查来看,李娟是在她认识的人家里,被这家人的狗咬伤,如果她报警,也是属于自诉案件,警方是不需要立案的。”

一位目击者:喊来家属就离开现场了

随后,张宏宇表示,自己并不知道狗主人是谁,也不愿再提狗主人,只希望能尽快把妻子的伤治好。

而据发现李娟受伤的闫某表示,当晚是有看到李娟倒在路边,就立刻电话通知好友张宏宇,但并未打110或120电话,等到张宏宇赶到现场,他就直接回家了,并未拨打120。

根据警方、120急救中心、伤者家属、伤者朋友的介绍,李娟受伤的真相显得更加迷雾重重。

目前,伤者仍在医院治疗。

网友评论

景东百姓网:很希望这个不是真的,不然将寒了多少参与呼吁的网民及捐款爱心人士的心。但如果这个报道是假的,又将给受伤女子本来伤痛的心再撒一把盐。静观后续吧。惟愿人心本善。

吴晨旭wuchenxu: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慢慢看吧

少拉比萌:这么多捐款怎么办

来源:安徽财经网、安徽公共频道

安徽亳州市利辛县“犬口救童”女子实是在自家养狗场被咬伤,男友张宏宇回忆,咬伤李娟的,是自家养的两只防暴犬。

“9月1日晚,我的爱人下班回家,那天我正好不在家。”两只狗从一个笼子里跑出来了,“李娟回家时,两条狗就窜出来咬她。两只防暴犬体型不太大,但是挺凶的。”等张宏宇回到家时,发现爱人已经倒在家门口的血泊中,四肢的肉已经被狗咬完了。

她被咬伤后,男友已经把两只防暴犬打死了。而周围的村民也称,平时,他们走过这里时也提心吊胆,“就怕哪条狗突然冲出来咬人。”

查阅资料发现,“防暴犬”又名罗威纳犬,身体强壮,动作迅猛,气势强悍,是世界上最具有勇气和力量的犬种之一。曾经被用于看守牛群,现在则常作警犬,同时此犬个性沉稳,极富感情,也可做家庭伴侣犬。

罗威纳犬对主人绝对忠诚,它善于分辨善恶是非,听从口令,服从主人指挥。训练难易度一般,要在幼犬时就严格调教它,否则成年后主人很难控制,罗威纳对恶意的入侵者十分凶猛,特别适合作为护卫犬。

据悉,罗威纳有三种,德系、美国系和德系改良,我们经常听到罗威纳攻击人的新闻,大部分是性格倔强的德系。

而且不管是哪个起源,有一点是一样的——它是一种危险的狗,对暴力的反抗意识强烈,自我意识强烈,有许多会自己挑选主人,对其他家族成员只是忍受的态度。德系罗威纳也是所有犬种当中攻击人次数最多的品种。

“犬口救童”实为编造

原标题《新华网评:女子被狗咬骗捐,网络募捐漏洞该咋补?》,IT之家编辑酌情修改。

安徽女子“因救人被狗咬伤”事件反转后,仍在不断发酵,在受伤女子男友张宏宇承认编造了“救人”情节后,其找媒体进行包装策划的过程也浮出了水面。23日,安徽利辛县对外通告,当事人张宏宇已因涉嫌诈骗罪被刑拘,利辛警方正在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同时捐款账号也被注销。

所谓的救人竟是骗捐,而且数额多达80余万元,无疑给社会各界爱心捐赠人士带来一次不小的打击。而且,通过此次事件,网络募捐渠道的威力可见一斑。

“互联网+慈善”的模式正在我国慈善领域异军突起。从过往经验来看,如果网络便利被人滥用,可能让此种形式陷入尴尬境地:网络作为虚拟空间,爱心人士对救助对象的了解往往只能听其一面之词,缺少必要的考证,有上当受骗的风险。而部分受捐助者,利用网络环境作秀,其悲情索捐的形式已经超过了募捐的本意。

笔者认为,让网络募捐得到良性发展应当从三方面入手:首先,相关网站或监管部门应加强项目发起的资质审核,帮助网友在前期实现网络募捐行为的真伪鉴定,从源头上规避救助双方信息不对等的弊端。

其次,应由社会第三方机构加强对网络捐赠的善款流向追踪。动态的后续监管能够让救助帮扶对象精准化、也让善款的社会价值最大化。如此,能避免后续因资金使用不透明带来的捐助双方不必要的纠纷,也有利于网络募捐尽快走出“信任危机”。

另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提供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慈善环境,从法治角度解决慈善公信力不高,募捐资金使用、管理不透明,监管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强化捐赠人知情监督等权益保障,依法处罚诈捐骗捐等不法行为,可防止滥用民间善意,保护公众慈善积极性。

大年初七上班第一天,交汇点关于南京公共自行车跨年“掉链子”的报道,引发网友共鸣,“好事没办好”、“盼早日解决”......不少人吐槽自己近两个月的奇葩用车体验,更有市民的卡从1月初购买后,一次都没用成。

今天交汇点记者多处探访:一批卡桩仍在“维修中”,仅公共自行车服务中心门前就有6处不能使用,市民借车还车折腾不断。

奇葩体验一:

300块购买的服务一次没用上

市民俞先生的经历是昨天徐先生的“升级版”:1月初办的卡,至今一次都没借成车。

“1月中旬在中山码头办的卡,与市民卡捆绑使用,250押金50块现金,之后换各个地方刷,一次都没用成。”俞先生随后拨打了85516666热线,“客服当时让我等,说1月底2月初应该就能用。”

2月初,俞先生的卡依旧用不了,又电话一次,结果还是:再等等!过完年,俞先生看完交汇点的报道后,又想起自己“冬眠”的卡片,再次拨打客服。

“这回跟我说,有两种途径,一个是继续等,3月初升级好了应该就好,一个是自己到服务中心升级。”对于这样的答复,俞先生表示很生气,感觉自己花300块没有享受到任何服务,卡不好用还要自己跑一趟,“就好像我买了台冰箱,不能冻你还让我自己扛回去修。”

老先生觉得不仅是夸大宣传的问题,“简直是欺骗!”

奇葩体验二:

桩上加了圆形凸起就再也用不了

跟俞先生不一样的是董女士的卡倒是成功使用过,不过据她反映,“借车桩上原来是平的能用,加了圆形凸起就再也用不了。”

此后,她多次拨打96155热线电话,不是没人接,就是忙;换了85516666的电话继续投诉,接通后告诉她加的“凸起”是系统在升级,还是让她等。

记者探访多处站桩不少都在“维修中”

系统升级导致卡无法使用,与此同时,不少配套硬件也状况不断。今天,记者随机探访了几处公共自行车站点。

11点多,应天大街19号的公共自行车服务中心门口,一排站桩有6个上面贴了黄色的“维修中”的封条。中心里的工作人员也承认:“要借车只能刷两边,中间几个都坏了。”

下午2点多,花神庙地铁站口公共自行车点,3个站桩“维修中”。

下午3点多,江东中路国睿大厦门前,1个站桩“维修中”。一位男青年正在还车,尴尬的是,还了几辆,都显示故障,换了四个桩,刷了8次卡,忙了一头汗,终于还好。

追踪到底:想尽快解决还得自己跑一趟

就市民反映的奇葩体验,交汇点记者再次致电南京公共自行车事业部,一位女性工作人员表示目前仍在系统升级中,并建议两个方案,“着急的市民可以去应天大街19号的服务中心或者2号线奥体东站4号口出来的南京市政中心办理读卡器操作,看看是否卡消磁了;不着急的话就继续等。”

记者追问要大家等到什么时候,工作人员谨慎地表示:“目前接到的系统升级时间是3月初能好。”

记者随即到应天大街19号探访,在门口遇到赵女士,她是看到报道后,替媳妇来换卡的。“12月下旬就没能用了,想想还是过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赵女士担心是不是自己的卡消磁了,“打给客服当时说可能是卡的问题,说我们用的时候消磁了。”

但事实又是如何呢?工作人员麻利地在读卡器上刷了一下,交给她让重新试试:“不会是消磁,不然我都刷不起来。最近都在升级,我们系统升级,你们的卡也得升级才行!”记者等赵女士办完后,在门口看她现场试用,果然恢复正常,让老人纳闷的是,“之前电话,都没有人提醒我们来升级才行!“

而在奥体东门的南京市政服务中心,前来给卡升级的人群排了长长的队伍。

交汇点网友热议:“好事要办好”

公共服务不到位,后续维护不及时,让大伙儿“堵心”。来看看交汇点网友们的点评建议。

手机尾号6400的网友:“公共自行车不好用已2个多月了,有时为换车花费了十几分钟,因为还车而迟到。而且服务热线十分难打,有时几个小时都打不进去。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这么个小问题,还解决不了?不可思议。”

杏子:“要么没车,要么卡不能用。”

尾号2044的网友:“后续服务差。”

尾号2220的网友:“是有这样的情况,我还以为卡出问题了。”

尾号9769的网友:“保障供不上。”

尾号3661的网友:“好事没办好,纳税人的钱不是白交的;得想办法弥补。”

尾号5335的网友:“好事办实,还有许多路要走。”

一名男子爬上了位于南京市新街口的孙中山先生雕像基座。

原标题:南京建邺法院回应“男子爬新街口孙中山像”:对拆迁补偿不满

3月1日晚上11点左右,南京市建邺区法院在其官方微信公号中发布消息,对当天下午“一名男子携横幅爬上新街口孙中山雕像”一事进行回应。

建邺区法院在微信中称,该男子现年52岁,原居住于市建邺区一套64.77平方米的房屋,2012年7月被纳入危旧房改造地块项目征收范围。建邺区政府于2014年1月14日对这套房强制拆除,但陈铭拒绝接受补偿款115万余元及其他费用2.5万元,也拒绝选择政府提供的产权调换房,而是提出补偿240万元及三套产权调换房房源的要求。

该男子当天下午已经被警方从孙中山雕像上带离。南京警方下午5点左右告诉澎湃新闻,情况正在进一步了解中。

自带喇叭横幅爬上孙中山雕像

3月1日下午1点20分左右,一名男子爬上位于南京新街口的地标性建筑——高达6米的孙中山先生雕像的基座上,并携带白色黑字横幅和汽油疑似物。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男子将横幅从上而下悬挂雕像基座的侧面,横幅中写有“建邺区法院纵容建华公司违法违纪”等字样。

目击者称,该男子大约在下午1点半左右被发现,他自带扩音喇叭,要求见建邺区领导。

公安、消防等部门人员赶到现场,并在孙中山雕像两侧摆置了缓冲气垫。

由于事发地位于南京城市中心,因此围观市民较多,附近路段也引发了较严重堵车。公安、消防等部门人员赶到现场,并在孙中山雕像两侧摆置了缓冲气垫。

当日下午2点半左右,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该名男子仍然站立在雕像基座上,并不时在狭小的基座上来回走动。该名男子大约40岁左右,头戴鸭舌帽,身穿军绿色马甲。

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在孙中山雕像下面的花坛边,约30名特警及工作人员在地面将雕像团团围住,并有谈判专家持扬声器试图与该名男子交流。

不过,该男子并未与谈判专家有过多交流,甚至不时还情绪激动地斥责谈判人员。现场营救行动一度陷入了僵持,周边围观的市民也越来越焦急。

该男子神态则较为放松,自带的扩音器一直在播放励志歌曲《you raise me up》,男子不时伴随着音乐声大声哼唱。

事情在下午3点31分有了转机。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正当该名男子面向南面,欲往基座边缘坐下时,两名人员从北面的梯子迅速爬上雕像基座。

当第一名营救人员爬上基座、逐渐靠近该名男子时,男子回头发现了,并试图拦截。此时营救人员大迈两步靠近该名男子,并将其拉下基座。在市民的尖叫声中,营救人员和该名男子一起跌落在缓冲气垫上。

由于事发地位于南京城市中心,因此围观市民较多,附近路段也引发了较严重的堵车。

随后,多名特警迅速围上,很快该名男子便被控制,并被警车带走。围观市民也被疏离,交通逐步恢复正常。

房屋被强拆后拒绝接受115万补偿款

3月1日晚上11点左右,南京市建邺区法院在其官方微信公号中发布消息,对上述事件进行回应。

南京市建邺区法院称,它们获悉情况后,立即进行了调查。

经查,得知这名爬上新街口中心孙中山雕像基座的男子名叫陈铭,现年52岁,原居住于南京市建邺区鹭鸣苑7幢1单元402室房屋(面积为64.77平方米)。该房屋于2012年7月被立项纳入建邺区的危旧房改造地块项目征收范围。

建邺区法院称,2012年11月,建邺区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并予以公告。陈铭在法定期限内既未申请刑侦复议,也未提起行政诉讼。因陈铭一直未能就房屋的补偿问题与征收实施单位达成协议,建邺区政府于2012年2月作出《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书》,并送达至陈铭。

建邺区法院称,陈铭收到上述决定书后,既未加以履行,也未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该房屋征收补偿决定已生效。建邺区政府于2013年8月向建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建邺法院“立案受理并举行听证后”,裁定准予强制执行房屋征收补偿决定,由建邺区政府组织实施。建邺区政府于2014年1月14日实施强制拆除。

据建邺法院了解,房屋被强拆后,陈铭拒绝接受《房屋征收补偿决定书》确定的货币补偿款115万余元及其他费用2.5万元,也拒绝选择政府提供的产权调换房,而是向建邺区政府提出了补偿240万元及三套产权调换房房源的要求。

建邺区法院称,因有关部门未能满足陈铭的要求,陈铭曾于2016年1月通过网络途径信访,“但从未到法院信访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946-933480.html

上一篇:中美俄4人并列金牌:这不是世界体操高低杠决赛,是世界娱乐大赛
下一篇:祝贺科学网黄安年博主累计访问量突破三千万
收藏 IP: 49.77.197.*| 热度|

3 侯成亚 李颖业 吴融广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0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