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YH64J98Y99H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YH64J98Y99H

博文

学术论文发表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已有 6395 次阅读 2010-6-28 12:43 |个人分类:期刊工作|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论文发表

一般而言,学术论文写好了,按照期刊编辑部的要求及地址将稿件投递出去就可以了,编辑部有自己的工作流程,能用则用,不能用就要另外考虑他刊。反正刊物多着呢。

可是,实际遇到的情形远远比描述的复杂:可以发电子邮件的,有的作者不停地打电话,询问结果;有的作者直接找到编辑部或托熟悉的人登门,以示郑重;有的学生请自己的老师帮助投稿,有的编辑帮助作者投稿,还有大学的校长、书记、院长、处长帮助朋友投稿的,甚至还有高校教师找到所在省期刊主管领导,再通过他们的横向联系,曲径通幽、自上而下地做工作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真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此类现象大有日益增多之势,它不禁让我们追问:学术论文发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是否老师的面子越大,发表机会越多?是否同行关系越密切,发表机会越大?是否投稿人级别越高,干预越多,发表就会越容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不看僧面看佛面说法,有官大一品压死人的说法,有熟人好办事的说法,有人怕当面的说法,作者在各种任务的压力下,积极努力寻求外部力量的支持,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当在情理之中。而且,这种现象的存在,恰好说明它有自己的市场,也反映了习俗的力量。这自然就产生一个问题:学术论文发表的决定性因素到底是什么?众所周知,谁去投稿,通过什么渠道投稿,无论以什么心情投稿,事实上都没有改变学术的“文本”。作者全部的努力,无非是对期刊施加了不同的外部影响,难道这能够成为文章发表的决定性因素吗?

再退一步,就算编辑有一定的决定权,就算期刊领导有一定的拍板权,事实上,他们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期刊的呈现形态,他们也确有一定的职权对稿件作出取舍,甚至,我们假设他们可以指鹿为马,可以朝秦暮楚,可以为所欲为,但是,如果劣质稿件超过大家不能够容忍的限度,他们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再大的家业也会被败家子坐吃山空。期刊声誉、期刊品牌是长期努力才能够建立起来的,前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殷实的家底是长期辛苦积攒下来的,包含着前人的无私奉献、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员工贡献的“剩余价值”。期刊的编辑与负责人要以如履如临的心态慎用手中的权力,一旦局面失控,那才真是“毁树容易种树难”。寅吃卯粮可以维持一时,是长久不了的。在网络把大家日益紧密联系的当下,事实上,学界的认可已经是越来越重要的标准。在信息畅通无阻的网络空间,金杯银杯已经不如学者甚至网民的口碑重要。

人生活在社会现实之中,也同时是生活在社会文化、社会关系之中,周围一种社会存在,我们不要忌讳谈论社会关系。但是,客观存在的影响一直都是积极面与消极面并存的,正像我们正在观看的世界杯比赛一样,裁判有时也许会左右一两场比赛的进程,但他左右不了整个比赛的发展趋势。球队自身的实力在才是决定胜负的根本性力量。所以,我一直认为,决定学术论文发表的根本因素或者说是决定性因素就是作者自己,换言之,就是作者提供“文本”的学术质量。

从根本上讲,学术期刊的选择标准与学术研究追求的目标是殊途同归的。学术创新、理论创新始终是学术研究生命力之所在,为此,学术研究需要站在研究的前沿,要充分占有新资料、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吸纳新理论,积极争取研究的新进展、新突破。

科研实践反复告戒我们:以下几个方面既是研究与写作阶段需要重视的,也是修改与审查阶段需要关注的。

一是关于学术研究的创新性问题。选题有无意义,学术论文有无发表价值是首先需要关心的,有的选题和研究走进了死胡同,注定写作深入不下去,第一关就OUT了。

二是关于学术论文写作的科学性问题。无论是自然科学论文还是社会科学论文,都要非常重视概念、范畴、推论、讨论的科学性,经不起推敲,缺乏理论支撑的学术论文往往是没有生命力的。缺乏逻辑框架的研究论文往往也是成立不起来的。此外,还要考虑细节方面有无需要改进的方面,等等。

三是关于形式与表达规范性方面的问题。学术论文表述、术语的使用方面有无问题,论文在推理、讨论、展开等方面有无问题,等等。

四是学术研究的连续性与创造性问题。准确把握前人劳动与自己努力的界限,主要体现为对前人的研究有无充分的吸收或批判。充分吸收前人成果,是学术道德的重要方面,本身就是学术的意义呈现方式,平时就应该重视起来。要掌握好前人研究与自己研究的边界。不能够有意无意将两者混为一谈。

五是看是否充分引用该领域的重要源文献,甚至要注意到出版社、期刊、作者的权威性问题,防止不恰当地回避或漏引重要文献。总之,要认真判断论文值得肯定的方面,需要改进的方面,最后形成一个总体性的综合判断。如修改后可以发表;如应该作特别大的、必要的修改,有时需要提供修改的方向、目标、要求,甚至到达目标的进一步研究路径。


学人修养、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是既密切联系又各有侧重的不同方面。当代的学术研究越来越需要宏大的国际视野,这实际上对研究人员与期刊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离开充分的国际学术交流,取得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简直是天方夜谭。从学术生产的流程上观察,学术编辑与作者一样,是学术共同体的组成部分,有着同舟同济的共同命运。需要从长远角度,宏大视野理解彼此关系。我们能够感到的是,作者越来越成为一个研究团队,编辑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出版团队,协同作战的需要可能要改变评价的单一标准。攀登学术研究的高峰如同攀登喜马拉雅山,冰天雪地,风餐露宿,那决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对于年轻人而言,学术研究的道路漫长。如果能够得到同学间友好地切磋,老师们及时恰当的指点,学术期刊必要的服务与帮助,无疑,更有助于年轻人的成长。遇到挫折能够正确归因,不气馁、不懈怠、不放弃,是至关重要的。科学研究需要挫而弥坚的精神。

坦率地讲,现在的外部环境并不尽如人意,一个作者产生不公正的感觉完全有可能,是怨天尤人还是砥砺自己,选择权却掌握在作者自己手中。在适应社会中求生存,在与社会的综合博弈中求得发展,不少学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投稿犹如参加比赛,你也许会在一两场比赛遇到黑心裁判、有偏袒倾向的裁判,但是,你不会总是遇到这样的裁判。

本质上,学术是追求真理、崇尚光明的正义事业,也是公开与透明的阳光事业。与其到处托关系,找门路,倒不如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写最好的文章,做最好的自己。

说不定,过不了几年,你还会说,欠了人家编辑部一大堆稿债呢。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努力与收获并不总是正比例函数,对于拥有实力而用机遇不巧的作者,说不定会有井喷式的成果出现呢。

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实在: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有志于学术研究的青年们,你们就是中国学术进步的希望之所在,要努力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946-339497.html

上一篇:学术论文发表为什么这么难?——兼答H大学J教授
下一篇:有感于世界杯赛场巴西队被淘汰
收藏 IP: .*| 热度|

2 盖鑫磊 研学交流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