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bby

博文

我与科学网博客“诗词派”的“遭遇战” 精选

已有 8044 次阅读 2008-9-6 07:54 |个人分类:科学感想

 

常读科学网博客的,都应该知道有这么一派人存在,那就是擅写旧体诗词的郑融、马昌凤、陈绥阳、关燕清、刘俊明、钟炳、张檀琴等,这些人相互唱和,其乐融融——我将他们划归为科学网博客的“诗词派”。新近又发现一批,如徐建良、冯用军、李祖龙、刘红、唐晓丹、吕铭等,这些人不知是因为刚来,还是什么原因,还未融入“圈子”或“组织”,似乎在“单打独斗”着。这新来者的功力似乎也不弱,例如李祖龙曾是出过诗集的。除这些人之外,我不知是否还有别的博主可划归为这一派,因此读者如发现“漏网之鱼”,可在评论中告我。上述人虽然未必全写旧诗词,但其特色或主打大抵如此。其它游离分子如刘玉平等偶一为之者就暂不归到这一派了。

我注意到“这伙人”是从与郑融的“遭遇”开始的。刚来科学网博客后,不久就开始了大地震。地震期间,部分博主似乎在博文编辑理念上与编辑有些“不和谐”,博文后面的评论也不宽容不理性。我因为刚来,既轻狂,又敏感。我先写了《科学网博客”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抛弃科学和理性》,希望博主应尊重编辑的编辑方针,多推荐些科学和理性的东西,也希望博主与编辑之间及读者也博主之间多一些理解和宽容。不料后面的评论似乎并不友好,有些人把我认成了“势利者”和“稚狂者”。这些评论其实现在看来实在不算什么,只是当时刚来有些敏感。所以当时期待有更大的风暴,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心态。果然,不久就看到了郑融先生的《说诛心》,由于处在我的敏感期,我很快就认定这篇东西是针对我而来的。所以我不由自主地在文章后面恶恶地评论了一番,现在想起来都有些脸红。其中说人家“借古讽今,骂人不露痕迹,杀人不流一丁点血”、“做人要光明磊落,骂人要直截了当”。当时肯定让先生觉得摸不着头脑,其他包括杨玲先生在内的也说先生此文肯定不是针对我。后来我又写了《“科学网博客”何处去?》,说明我指责先生的原因(其实一点儿也站不住脚),先生评论说搞清了我指责他的原因,他也说了他那篇文章的来由。我仔细看了看,觉得是我太冒失,搞错了。虽然我事后也算道了歉,但心理总是隐隐的不安。

第二个“遭遇”的是“你别科普我,我也不科普你”的马昌凤先生(原话是“我无意科普别人,也不想被科普之”,见马昌凤《走马观花看博文》)。当然这次“遭遇”还是我的错。我在读了他的《鹧鸪天》(原词较短,为了阅读方便,我抄在此处,“那夜抚肩犹记么?回眸一笑荡心波。春愁渐觉花前少,秋恨依然月下多。 摩旧照,想梨涡,幽思如缕绕青柯。纵然曲尽人须散,聚到无缘又若何?”)后,嫌人家交待的不清楚,我想知道“抚肩”的谁,与作者有什么关系?希望他像古人写诗一样,用很长的题目或引子说明写诗词的缘由,帮助读者理解。我不仅要求有点过份,还觉得人家的名字“马昌凤”,带有个“凤”,应该是个女人名字,怎么感觉是个男人的身份。博客又没有头像。所以我又很冒昧地提问作者到底是男还是女。

第三个“遭遇”的是张檀琴(这位我也不确定是男士还是女士)。在看了张檀琴的五言古体小诗《子夜》(人生本多病,年来更潦倒。明朝过韶关,子夜月相照。)后,觉得来科学网开博客的除研究生外,大多都应在小康生活水平之上,怎么头两句就是“人生本多病,年来更潦倒”,我想不至于生活得这么惨吧。是不是作者在为赋新诗强说愁呢?因此又是冒昧一问。

上述“遭遇”,让我觉得这些“诗词派”人物都是谦谦君子,做人、写诗词大有温柔敦厚的遗风。有道是“不打不相识”,这些“遭遇”后,让我更关注他们的作品,尤其是马昌凤先生近来的几首有关教师生活和心境的诗,让我产生很强的共鸣。我也算是生活阅历丰富的人,在读研之前我还做过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的教师,现在又在大学做教师,所以那些诗能打动我。“诗词派”其他人物的诗词,因为离我的生活和阅读兴趣较远,印像深刻的不多。希望以后有能力欣赏他们更多的佳作。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37941.html

上一篇:亡校一周年 新东家挂牌
下一篇:从“广东40教授争一处长职位”想到的
收藏 IP: .*| 热度|

10 武夷山 李小文 刘玉平 郑融 关燕清 马昌凤 陈绥阳 王安邦 钟炳 zhoutong

发表评论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6: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