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数科研工作者缺乏聆听科学大师指教的经历,弥补这一缺憾的方法就是多看一些著名科学家的自传。不要以为一个科学家只有经历丰富,或者多涉风流韵事才能引人入胜,其实科学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经历和体会同样令人神往。
2000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埃里克·坎德尔(Eric R.Kandel)著、罗跃嘉等译校的《追寻记忆的痕迹》就是这样一本书。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里克·坎德尔通过自己对记忆的探索之旅,让人领略科研的真正魅力和科学大师的治学之道,初学者读了之后收获一定会很丰厚。
在书中,他说“在实验室,科学的意义在于提出有趣的自然问题,人们研究这些问题的重要性及其提出的适宜性,进而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来探讨特定问题的可能性答案。”
对于生物学研究而言,选择合适的研究系统或实验对象再重要不过。作者引用Sydney Brenner的话说:选择一个恰当的实验对象是生物学研究头等重要的大事,在我看来,这其实也是开展创新性工作的最佳方法。
另外,作者对科学家的“品位”论述也十分到位。作者说:“就象欣赏艺术品、音乐、美食和美酒一样,搞科学也要有品位。你要学会分辨重要的和不重要的科学问题。”也就是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能分辩问题是否有趣和无趣,及有趣问题中那些是可以解决的。
作者引用Jacob的话说,自然不是“工程师”,而是“修补匠”,也就是说“生物通过利用现有的分子进行简单修饰或调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来创造新功能”。因此不同生物过程之间的分子成分或机制有一定的借鉴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