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求永恒价值而不为名利诱惑所动的人们
在人类的科学和文化发展史上,有许多人是很幸运的,他们一旦有作品或研究成果发表出来,便有各种荣誉或奖赏纷纷袭来。不过,从情感上说,人们更加同情和崇敬那些潦倒一世,后来他们的艺术和科学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接受,显露出其永恒的价值。他们生前所追求的就是这种永恒的价值,而丝毫不为名利的诱惑所动。这种精神,才是真正科学和艺术所敬重的。下面我们说的这四个人,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Gogh,1853年-1890年),荷兰画家。一生追求表现内心感受的艺术画作,开辟了一种新的印象派画的流派。不过他在世时世人并不能欣赏他的作品。据说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其价值还不够一个月的生活费。他的生活一直靠弟弟供给。
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早期因为表达内心的悲痛,曾割断了自己的耳朵。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困扰其多年的精神病发作自杀身亡。时年仅37岁。
他去世后,20世纪初当新思想汹涌的氛围下,他的画开始为人们所接受和推存。1987年他的《花瓶里的15朵向日葵》拍得近4千万美元的记录。
华尔特•惠特曼(WaltWhitman1819-1892)美国浪漫主义最伟大的诗人。只读了5年小学。当过信差、排字工人、木工和建筑师。1855年出版诗集《草叶集》。
初版《草叶集》印了1000册,一本都没有卖掉,全送了人。不过似乎没什么人愿意领惠特曼的情,有的人干脆扔进了火里,对它不屑一顾,有名的诗人们大都很看不起他。不过1856年经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评论推存,逐渐为读者认可。1855年初版是只有12首诗,到1892年版,已经积累到400首了。后来被翻译为德、法、俄、西班牙、希伯来等语种,成为世界诗坛的名著。
奥地利人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被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因家庭贫寒大学辍学而进入修道院。同时进行长达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提出了遗传因子(即后来称为基因)的概念。并且论证的杂交后这些因子分布的统计根据。从而奠定了近代遗传学的基础。他的科学论文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没有引起生物界同行们的注意。直到1900年,在他去世后16年,他的发现被欧洲三位不同国籍的植物学家在各自的杂交试验中分别予以证实后,才受到重视和公认,遗传学的研究从此也就很快地发展起来
迈尔(Julius Robert Mayer,1814-1878)是德国的物理学家。大学时学医,但他并不喜欢当医生,他当过随船医生,工作比较清闲。
在西方大约从公元4世纪开始有一种大量放血的治疗方法。一次大约要放掉12到13盎司(约合340-370克,有一杯之多)的血,有的则一直放血放到病人感觉头晕为止。这种疗法的根据是,在古代的西方有一种所谓“液体病理”的理论,说人体含有多种液体,如血、痰、胆汁等。这些液体的过多或不足都会致病。放血的作用就是排除多余液体一种措施。中世纪西方的有钱人,特别是那些贵族上层人物、绅士们,还要在一年中定期放血,一般要在春秋各放血一次。放血另一种作用是使女人看上去更好看,这和西方当时的审美观有关,使她们既显得白皙,又不会因为害羞而满脸通红。所以西方的贵妇人也经常放血。迈尔作为一名医生,不用说也是经常使用放血疗法给人治病的。
大约是在1840年去爪哇的航行中,由于考虑动物体温问题而对物理学发生了兴趣。在印尼泗水,当他为一些患病的水手放血时,他发现静脉的血比较鲜亮,起初他还误以为是切错了动脉。于是他思考,血液比较红是在热带身体不像在温带那样需要更多的氧来燃烧以保持体温。这一现象促使迈尔思考身体内食物转化为热量以及身体能够做功这个事实。从而得出结论,热和功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他又注意到当时许多人进行永动机的实验都以失败而告终,从童年时期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些使他猜想“机械功根本不可能产生于无”。
在1841年9月12日他给友人的信中最早提及了热功当量。他说:“对于我的能用数学的可靠性来阐述的理论来说,极为重要的仍然是解决以下这个问题:某一重物(例如100磅)必须举到地面上多高的地方,才能使得与这一高度相应的运动量和将该重物放下来所获得的运动量正好等于将一磅0℃的冰转化为0℃的水所必要的热量。”
1842年3月,迈尔写了一篇短文《关于无机界的力的看法》寄给了《药剂学和化学编年史》的主编、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1803-1873),李比希立即答应使用这篇文章。机械的热功当量在这篇文章中得到第一次说明。文中说:“人们发现,一重物从大约365米高处下落所做的功,相当于把同重量的水从0℃升到1℃所需的热量。”他的文章发表于1842年5月。
迈尔是最早进行热功当量实验的学者,在1842年,他用一匹马拉机械装置去搅拌锅中的纸浆,比较了马所做的功与纸浆的温升,给出了热功当量的数值。他的实验比起后来焦耳的实验来,显得粗糙,但是他深深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大意义,并且最早表述了能量守恒定律。他在1842年底给友人的信中说:“我主观认为,表明我的定律的绝对真理性的是这种相反的证明:即一个在科学上得到普遍公认的定理:永动机的设计在理论上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就是说,即使人们不考虑力学上的困难,比方说摩擦等等,人们也不可能成功地由思想上设计出来)。而我的断言可以全部被视为从这种不能原则中得出的纯结论。要是有人否认我的这个定理,那么我就能立即建造一部永动机。”
迈尔的论文没有引起社会重视,为了补足第一篇论文没有计算、过于简要的缺点,他写了第二篇论文,结果如石沉大海,没有被采用。他论证了太阳是地球上所有有生命能与非生命能的最终源泉。
后来亥姆霍兹与焦耳的论文相继发表,人们将能量守恒定理的发明人归于亥姆霍兹与焦耳。而他的论文既早又系统,却不仅得不到承认,而且还招来了一些攻击文章。再加1848年,他祸不单行,两个孩子夭折、弟弟又因参加革命活动受牵连。1849年,迈尔从三楼跳下,从此成为重残,而后又被诊断为精神分裂,送入精神病院,医生们认为他经常谈论的那种新发现,是一种自大狂的精神病症状。
1858年亥姆霍兹阅读了迈尔1852年的论文,并且承认迈尔早于自己影响很广的论文。克劳修斯也认为迈尔是守恒定律的发现者。克劳修斯把这一事实告诉了英国声学家丁铎尔(John Tyndall,1820-1893),一直到1862年由于丁铎尔在伦敦皇家学会上系统介绍了他的工作,他的成就才得到社会公认。1860年迈尔的早期论文翻译成英文出版,1870年迈尔被选为巴黎科学院的通讯成员,并且获得了彭赛列奖(Prix Poncelet)。之后迈尔的命运才有较大的改善。
每一代都有当时的科学上时髦问题和艺术时尚,如果一味追求时尚,随风倒,而没有艺术家和科学家的独立爱好和独立的追求,一句话没有独立人格,即使能够做出一点迎合时尚的东西,但时尚一过,便不会留下什么痕迹。科学与艺术的永恒,永远是留给那些有独立人格的人的。
杜甫有诗句:“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明代诗人方登有诗句:“参透穷通理,谁言吾道非。”
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独立精神的“吾道”。
上面这几位的确是我们值得学习的。
迈尔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