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际可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武际可 北大退休教授

博文

伯努利父子的恩怨 精选

已有 28285 次阅读 2013-6-13 06:32 |个人分类:科技史|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流体力学, 伯努利, 恩怨

 

伯努利父子的恩怨

 

父亲约翰•伯努利和儿子丹尼尔•伯努利都是著名的科学家,他们之间有一段恩怨。

丹尼尔•伯努利的父亲约翰•伯努利最初学医,同时研习数学。约翰于1690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694年又获得博士学位,其论文是关于肌肉的收缩问题。不久他爱上了微积分。1695年,28岁的约翰取得了他的第一个学术职位——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数学教授。10年后,约翰接替去世的雅各布接任巴塞尔大学数学教授。同他的哥哥一样,他也当选为巴黎科学院外籍院士和柏林科学协会会员。1712、1724和1725年,他还分别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意大利波伦亚科学院和彼得堡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约翰是一位多产的数学家,他的大量论文涉及到曲线的求长、曲面的求积、等周问题和微分方程.指数运算也是他发明的.例如解决悬链线问题(1691年),提出洛必塔法则(1694年)、最速降线(1696年)和测地线问题(1697年),给出求积分的变量替换法(1699年),研究弦振动问题(1727年),出版《积分学教程》(1724出版微分学部分至1742年才出版积分学部分)等。

值得一提的是,1696年约翰以公信的方式,向全欧数学家提出了著名的“最速降线问题”,从而引发了欧洲数学界的一场论战。争论无疑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论战的结果产生了一个新的数学分支——变分法。因此,约翰是公认的变分法奠基人。

约翰的另一大功绩是培养了一大批出色的数学家,其中包括18世纪最著名的数学家欧拉(Leonhard Euler,1707-1783)、瑞士数学家克莱姆G.Cramer,1704—1752)、法国数学家洛必塔G.F. L'Hopital,1661—1704,以及他自己的儿子丹尼尔和侄子尼古拉二世等。

丹尼尔•伯努利是约翰次子。他幼时对数学有特别的爱好。他13岁入大学学习哲学与逻辑,后来想进修数学,但他的父亲劝他说数学挣不到钱,建议他经商。不过丹尼尔的脾气很执着,后来父亲不得不让步,也像其父一样先习医,1721年获巴塞尔大学医学博士学位,但在其家族的熏陶感染下,不久便转向数学,在父兄指导下从事数学研究,并且成为这个家族中成就最大者。

1724年,他赴意大利威尼斯,其间在哥特巴赫协助下,发表《数学练习》。书的第二部分是关于流体力学的,说明从那时起他已经对流体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立即引起学术界关注,并被邀请到俄国圣彼得堡科学院工作。同年,他还用变量分离法解决了微分方程中的“里卡蒂”方程的求解问题。第二年,25岁的丹尼尔受聘为圣彼得堡科学院数学教授,并被选为该院名誉院士。

1734年,他返回巴塞尔,教授解剖学和植物学和自然哲学.丹尼尔的贡献集中在微分方程、概率和数学物理,被誉之为数学物理方程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曾10次获得法国科学院颁发的奖金,能与之相媲美的只有大数学家欧拉。丹尼尔于1747年当选为柏林科学院院士,1748年当选巴黎科学院院士,1750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一生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1734年丹尼尔回到巴塞尔之后,父子两个闹翻了。起因是,那一年丹尼尔提供了一篇关于天文学的论文去应征巴黎科学院的大奖,不巧的是他的父亲约翰也提交了应征那次大奖的论文,结果是两个人都获奖来分享那次大奖。这件事激怒了约翰,认为是儿子预先设计了一个圈套要与他平起平坐。事后丹尼尔回到他父亲的家时被拒之门外。后来一直到死,约翰也没有谅解他的儿子。这件事有可能影响后来丹尼尔没有在数学上的学术进取,再也没有他在彼得堡时对严格数学的那种激情。他说过:“如果地球上没有数学家,真实的物理也许会更好。”

如果说,在父子反目之后,丹尼尔有意回避他父亲约翰的研究领域,对数学的热情降低了许多。而相反约翰却有意去进入丹尼尔所熟悉的流体力学领域。

在大约1739年或稍后,约翰出版了一本《水力学》(hydraulics),不过注明的出版时间有意放在丹尼尔的《流体动力学》出版日期1738年之前的1732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人相信似乎丹尼尔的书是抄袭他的书而来的。后人评论约翰的书是一本典型的抄袭之作。

不过在约翰的书中,他是想尽量从牛顿的原理直接进行推演,以说明他的独立著作,不过书中有相当多的部分是取自丹尼尔书的内容。大部分结果也并没有超出丹尼尔的书。

公道地说,丹尼尔并没有对约翰作出什么不恭的举动而且他和其他人一直合作的很好。

人无完人,约翰在数学史上的确够得上是一位第一流的学者,不管在嫉妒其兄雅各布的地位上还是对待他自己的儿子的态度上,都做得不够地道。不过后人自有公允的评论。既不会埋没他的成就,也不会隐藏他的丑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72-698949.html

上一篇:我喜欢的郑板桥几首作品
下一篇:追求永恒价值而不为名利诱惑所动的人们
收藏 IP: 114.250.83.*| 热度|

62 吕喆 陈小润 魏东平 曹聪 马建敏 张红光 唐凌峰 刘全慧 史晓雷 邸英龙 孟利军 韦玉程 叶威源 董焱章 曹裕波 蒋迅 应行仁 杨志和 王国强 武夷山 谢蜀生 李志俊 彭雷 陈飞 吉宗祥 刘权兴 徐大彬 李宇斌 徐传胜 陈志刚 黄育和 薛宇 翟远征 彭思龙 董彬 李汝资 强涛 王林平 李学宽 李宗超 陈安 孙学军 王振鹏 陈欢 钟佳 周华 冷成彪 刘恂 张文增 EroControl blackrain007 wyg010920228 lmwhit liuzhan001st biofans hhahaa songshu123 ywh222 dreamworld silentyf decipherer liangqi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