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去年我曾写过两首“同字韵”的《蝶恋花》,其一云:
尘念缤纷时袭我。幻相三千,哪个存真我。几卷闲书常伴我,我思我在谁知我。
往事悠悠埋旧我。犹记当年,河畔卿卿我。君踏鹊枝留下我,花开花谢焉由我。
这种所谓的“同字韵”,是指一首词中全用同一个字押韵。前代词人把它叫做“福唐体”或“独木桥体”,始见于黄庭坚的《阮郎归》:
阮郎归 黄庭坚
烹茶留客驻金鞍,月斜窗外山。别郎容易见郎难,有人思远山。
归去后,忆前欢,画屏金博山。一杯春露莫留残,与郎扶玉山。
这首词咏的是一段茶缘,借茶写情。诗人以烹茶起句,描写一位女子思念情郎,回想相会相欢的情景。结句还是用茶,即“一杯春露”,捧茶劝郎醒酒。词的韵脚都是“山”:窗外山、远山、博山、玉山(指身边醉酒的情郎),前两山远而更远,后两山近而更近,山的远近随情思变幻。全词首尾呼应,情景交融,像品佳茗,回味无穷。
又如南宋词人蒋捷的平韵《声声慢》:
声声慢 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全词八个“声”字韵一气贯下,一韵到底,而且语言清新自然,简直可抵一篇《秋声赋》。总共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豆雨声、风声、更声、玉佩声、铃声、角声、笳声、砧声、蛩声、雁声,但声声不离凄凉意,都是词人的苦闷心声。
再如,蒋捷的《瑞鹤仙 寿东轩。立冬前一日》,通篇押一个虚字“也”韵:
瑞鹤仙 寿东轩 立冬前一日 蒋捷
玉霜生穗也。渺洲云翠痕,雁绳低也。层帘四垂也。锦堂寒早近,开炉时也。香风递也。是东篱、花深处也。料此花、伴我仙翁,未肯放秋归也。
嬉也。缯波稳舫,镜月危楼,酹琼也。笼莺睡也。红妆旋、舞衣也。待纱灯客散,纱窗日上,便是严凝序也。换青毡、小帐围春,又还醉也。
最有意思的黄庭坚的《瑞鹤仙》无异于十分有趣地狠狠的恶搞了一下欧阳修千古名文《醉翁亭记》:
瑞鹤仙 黄庭坚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此外,辛弃疾,方岳,赵长卿,李曾伯,元好问等知名词人都写过“福唐体”的佳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0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