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适度的妥协是基本的技术研发原则

已有 3436 次阅读 2016-8-31 09:3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就社会而言,尤其是我国,科研的研究重点是技术研发(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科研),或者是落实到这个层次。可以泛称为科学研究的物质实现。

技术常常的领先于具体学科的理论。对很多的成功技术,我们可能在很长时间后才能解释其实质性的科学原理。在哲学上,技术往往被等价于实践。事实上,很多有特定目的具体技术实现本身就是实验科学的组成部分,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是“后觉”的发现其原理的。实验发现则明显的含有技术实现领先的特征。在这层意义上说,科学进步的基础之一是技术实践(实验)。

       所以,技术研发属于实践的范畴。

       由于这个特点,常常的是基础科学理论给出的定理表现为不可被违反的原则,违反了的话肯定是研发失败。

       然而,事实上是没有简单的办法来判断我们是否违反了科学基本定理。作为一个极端,研发团队的研发实质上违反了科学定理,但是团队本身又由对此一无所知的那类技术研发必定是失败的。因此,在整个技术研发过程中,不断的检验或思考是否违反了某个科学定理是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

       在这层意义上,技术研发需要科学基础理论的保障。这是原则性的。

       但是,另一方面,技术研发一般的不是科学理论演绎式的步步实现(有现成的具体公式或函数方程)。原则是不提供具体的实现细节的,而且,一般的,对于具体的实现细节,由于环境的非理想化(实际过程或对象)的复杂性,我们还无法简单而且直接的使用科学定理做出判断。

       科学理论的基本特点是理论体系的逻辑封闭性。这个特点使得理论(定理)在所其论及的理想条件下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对于具体研发所面对的实际环境下,由于系统的开放性,则一时半刻并无法做出简单直接的判断。也就是说,技术研发所面对系统的开放性使得我们无法简单直接的套用科学理论。

       因此,在基础科学理论的封闭性和具体技术研发对象的开放性(及复杂性)间,我们必须做出某种妥协。

       这种妥协是否能成为走向成功的保障呢?这就取决于研发团队对基础科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深度,以及对具体研发对象的本质问题的理解深度和许多经验性的因素。

       我国很多的研发(科研)没有取得大的技术成就的基本原因是:对基础科学理论的保障作用认识不到位。往往是因基础理论并不提供研发细节而感觉理论没有用处。最终失败于违反某个基本科学定理(而自身对此却毫无知觉)。

       结论是:在科学理论和具体研发对象间的适度的妥协是基本的技术研发获得成功的保障。

       科学理论只有宏观的指导作用,而不能给出技术研发细节。这是在研发中普遍的轻视理论研究的基本原因。一般的说法是:管它什么理论呢,做出来就行。然而,实际的现实是,不管理论还就真做不出来。只有一种情况下能做出来,那就是仿造。

       我们在仿造上的高能力和在自主技术创新上的低能力,在本质上就是科研队伍的基础科学理论水平太低(基础科学理论落后)的实际表现

       在进入智能化工业后,大量的基础科学理论应用被具体的通用开发软件所取代,对于技术研发者的表层理论素质的需求视乎是降低了。这类低端技术研发的浅表化使得我们能够大规模的研发低端技术,也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加快对复杂技术体系的研发速度。但是,对于高端技术研发,还是需要研发团对在理想化的基础科学理论和实际的复杂系统对象间作出某种妥协。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智能化工业时代技术研发的特点是,基于超越经典理论范畴的现代基础科学理论的深刻把握(以及对经典理论的高效应用)上和应对复杂系统经验性上的妥协道路的选择与判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999856.html

上一篇:科学研究中我们总是面临选择
下一篇:理论演绎中的强制性遗忘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4 陈楷翰 刘俊华 霍艾伦 ep4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