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很特别,有一大批的基础科学类爱好者。他们很容易的把爱好等同于在进行科学研究。多少与出名的想法相联系,他们所选的论题往往是基础科学类的最基本的论题。
这个群体中的研究者往往是把自家的财产拿出来支付所发生的研究费用。在本质上,这是民办基础科学类研究所的前身,科研个体户。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群体会自发的去组织基础科学类研究所吗?事实上,这类研究所是有的。
这种民办的基础科学研究所的问题是:资金来源单一,人员来源单一,不被其它科研机构承认,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所以,除了在工商注册意义上是研究所外,它不是事实上能运作的科学类研究所。
如果在我国要创办民办基础科学类研究所,首先是得有核心研究人员以承担研究所的基本标的性研究。这样的核心人员必须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至少是国际平均意义上的),而且所做的研究工作本身是被学界认可的(但不一定认可他们的成果(结果))。这个条件在我国是不存在的,高水平的基础科学类研究人才基本上是在国家队里。所以,没有人才条件。
要解决人才问题,首先就要解决研究所的长期资金来源问题。这就需要有众多的投资者。由于基础科学类研究本身不是直接赢利的,这类投资是无资金回报的。所能给予投资者的回报就是研究所墙上的投资人名录。只有在该研究所的成绩为社会所公认时,这份名录才能成为荣誉性的。
因此,民办基础科学类研究所出现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社会上有为了单纯获得学术类成就而投资的群体。投资人所得到是对学术成就所带来的荣誉的间接分享权(非常小的比例)。
假如社会上出现了这样的一个群体,那么另一个根本问题就随之而来。核心研究人员会满足于在这个研究所长期工作的前景吗?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社会平均意义上的工资水平,相对低下的社会地位(民办),学术资源上的困钝,及其它问题。
因此,民办基础科学类研究所出现的必要条件之二是:学术界有为了获得纯粹学术类成就而奋斗的群体。
这个条件看起来能满足。但是,不行。我国并没有出现单纯为了学术类成就而奋斗的高水平研究群体。大家奋斗的目标主要是学术性荣誉(及与之相联系的各类福利),而不是学术本身。再就是以学术为背景的工程应用类研究所能代来的创收。
总的说来,在我国:1.没有愿无赏投资给单纯学术研究的群体;2. 没有单纯为学术类成就而做研究的群体。从而,民办基础科学类研究所会几乎不会出现。
原则上,会出现少量的应用基础类民办研究所。而大量出现的是技术研发类民办研究所(但他们不喜欢研究所字号,而采用技术类公司名称)。
这类以技术研发成果为生存条件的公司会投资基础科学类民办研究所吗?会的!因为研发公司的未来依赖于这类研究所的存在。
在这个意义上讲,只有我国在越过技术研发公司发展的高峰期后,才会出现高水平的民办基础科学类研究所。
如果这个格局形成,那么中国必定是科技强国。如果这个格局没有形成,基础类科研一直是依赖于国家的大包大揽,则基础科学上不会有实质性进步。举国之力给某几个种子拼诺奖的办法在基础科学上是不会奏效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