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研究生的培养:问题出在那?

已有 3225 次阅读 2014-6-17 11:2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国研究生的培养经历了如下的剧变:

11978-1986.在建立研究生制度的初期,自认为没有能力当导师的主动推辞当导师(岗位?称号?);自认为有能力当导师的把研究生培养当成大事。这个是时期的矛盾是:报考要有工作单位的介绍信,而各单位把人才看成是单位私有的,因此,生源受到限制。质量高。

21987-1999。随着工资、分房等福利性待遇向研究生导师倾斜,人们开始争做导师,自身利益为大,培养研究生为次。有了前一个时期的成功经验,导师队伍扩大。为了适应导师多的形势,出现了以在职研究生(脱产,但不调档)为主的现象,这类研究生本身就是单位技术骨干(有钱、有权)。对这类研究生,导师基本上不用操心。质量高、较高、差并存,导师的角色作用体现出来了。

31999-2010?单位介绍信退出。研究生扩招,导师队伍突然增大,能导也罢、不能导也罢,都可能成为导师。此时,在职研究生逐步退出主体地位,而让位于统招模式为主。也就是这个时期,研究生的培养成为一个问题。是生源问题吗?无论如何,质量显著下滑是事实。

42010?如对上面问题答是。则改革研究生选拔办法,如很多985, 211所采用的办法。如答不是,则改革导师选拔办法,如各校出台的各类框框。

      但是,不管以上规则出台的初衷为何,无论是如何搞,造成了一个“学术地位判定律”:博后站的博导“学术地位大于”博导;博导“学术地位大于”硕导;硕导“学术地位大于”不能导的教授;能导的付教授“学术地位大于”不能导的教授。

不能导的付教授“学术地位等于”能硕导的讲师;不能导的教授“学术地位等于”能博导的博士讲师。

      这样的一个层级地位也被推广到学校排名:有博后站的“高于”无的;有博士点的“高于”无的;有硕士点的“高于”无的。

      大的创新在于:有能博导的博士讲师的“高于”有能硕导的讲师的;有能硕导的讲师“高于”无的;

      特别大的创新在于:有能博导的学士的“高于”一切学校。

      总而言之,研究生培养的根本问题出在:学校、个人的利益至上。已经背离了培养人才至上的基本要求。

      如何改变?至少是三个层面的交集:学校、导师、考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804049.html

上一篇:点石成金术:迷失的追求
下一篇:浅水区与深水区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4 魏金本 ljxm wgq3867 dchli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6 17: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