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在我们身边,谁是科学家? 精选

已有 7397 次阅读 2013-7-29 18:2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家

 

      无可否定的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们把科学家看成是一个神圣的称号。这样,也就只有少数几个远离我们当下生活的现实社会的人是公认的科学家。这样的科学家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是一个理想化的符号。以这个理想化的形象为参照,我们直观的感到,没有科学家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事实上,在现代科学中,把研究探索自然规律的专门人才看成是搞理论研究的科学家,而把应用自然规律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人才看成是搞应用研究的科学家。在一个面对工业升级转型的时代,面对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渴望,我们需要各式各样的科学家。那么,谁是科学家呢?

      在我国,人们习惯于把搞理论研究的看成是科学家,搞应用研究的科学家往往被称为“工程师”,从而也就被排除在科学家行列之外。

在现实生活中,对一个具体的研究人才,他有时搞的是探索自然规律的纯粹理论研究,有时搞的是应用自然规律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研究。在我国,应用研究更为迫切。因此,很多事实上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科学家并没有被我们看成是科学家。

      把工程师看成是科学家显然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但是,有很多工程师的确在某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从事的是应用科学研究,至少在那个时期,他们是科学家。

      所以,用工程师职称来判断谁不是科学家是不靠谱的。

      我们在习惯于把工程师排除在科学家行列之外的同时,还很习惯的把研究员看成是科学家。字面上,他们是专门搞研究的,从而是科学家。那么,那类单位研究员多呢?研究院,研究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研究院所看成是科学家呆的地方。

      然而,在很多学者们看来,是否在研究院所工作并不能成为判别科学家的依据。甚至,很多拥有研究员职称的人也不能被看成是科学家。因为,很多的研究员从来就不搞任何的实质上的研究。

      也就是说,用研究员职称来判断谁是科学家也是不靠谱的。

      我国广为人知的就是教授职称了。教授是科学家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有的教授把传播科学理论作为主业,他们也研究科学理论本身,多少有点贡献,这类教授是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家。

      总而言之,有职称的不一定是科学家;但是,科学家一定是有某种职称的。之所以职称不能成为判断科学家的标准是因为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职称只不过是享受某种待遇的代名词。

      学历可以作为判断科学家的标准吗?很多人是把博士学位等同于科学家称号的。但是,一旦看到很多博士的所作所为,也不会把博士看成是科学家。

      被媒体宣传来宣传去的专家、学者是科学家吗?可能是,但是作为医药广告代言人的,作为某个利益集团代言人的肯定不是。

      一方面,拥有研究员、教授职称的人希望人们把他们视同为科学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很自然的把他们看成是科学家;另一方面,拥有工程师职称的人们从来不把自身看成是科学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又很自然的希望他们能解决任何实际的问题。

      这种现实生活中的心态可以概括为:科学家就是远离实际的、指望不上的、拥有研究员或教授职称的人;而解决实际问题的(无论问题有多难、多复杂、需要做多少研究或试验工作)就是工程师。

      这种心理在期刊上表现的很明显:研究员或教授的论文多得不得了,而工程师的论文则很少。在学术会议上也很突出:参加会议的研究员或教授很多,而工程师很少。

      甚至于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论调:硕士学位等同于工程师职称;博士学位等同于高级工程师职称。这个论调与研究员、教授等同于科学家的论调合在一起,直接提示我们:科学家是可以批量生产的。而且,我国科学家的数量是很大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确感觉不到我们身边有那个是科学家。我们也很难被媒体报导或宣传说服而相信某个人是科学家。

      在我们身边,谁是科学家?

一般的说,研究、探索自然规律的是搞理论研究的科学家,应用自然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是搞应用研究的科学家。他们可能有丰富的成就而被视为模范式的科学家,也可能是一无所成的落魄者而被视为与科学家毫不沾边的低能者。

无论在那个国家,也无论是在那个时代,能取得大成就的科学家总是稀少的。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都是没有多大成就的科学家,然而无论是他们自己,还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都不认为他们是科学家。

把科学家看成是一个神圣的称号,描绘出的科学家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以这样的一个理想化的形象为参照,没有科学家生活在我们的身边。然而,事实上的科学家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712317.html

上一篇:相对论和测不准原理的应用
下一篇:科学研究:内在的推力和外在的引力
收藏 IP: 60.6.125.*| 热度|

12 田云川 曹聪 李伟钢 刘立 徐大彬 蔡小宁 孙学军 罗德海 赵斌 王启云 徐晓 anran1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5: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