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深水区与浅水区:科学研究论题的选择

已有 3709 次阅读 2013-3-25 11:5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学研究

 

       选择科学研究工作的方向和核心论题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所谓发现问题的提法多少有点把这个问题看轻的含义。

       以科学研究的角度提出问题的最大困难是:对研究对象的全面了解。不同的研究者,因知识结构的不同,个人学术经历的不同,及其它的各种社会性因素、个人因素等,对同一个对象会形成不同的观点、看法等,从而就形成不同的提法。

       无论提法为何,总是可以用学科(分枝)把这类提法按学科属性分类。无法分类到任何学科的提法也就自动的被抛弃了。也就是说,不是以某种学科的学术思想提的问题不被纳入科学论题。这是一种必要的限定性,没有了这种限定性也就没有了科学性。

       在我国学术界,(普遍的)轻率的提出所谓的科学研究论题是非常突出的现象。出于搞到项目的因素是潜规则。

       一旦一个论题在某个学科内形成,光是了解就显得不够了。这时,用学科的基本理论试图回答它就是最初的努力。如果能轻松的回答,那就是常识性的,不构成学术问题,倒是可以作为教科书的作业题。

       如果能够回答,但是过程比较复杂,而且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那么作为学科的论文发表是合适的。这类论文是期刊论文的主体。

       以上的论题大多数是应用性的,或是“作业式”的。一般地说,不属于科学研究论题,属于技术性的研究论题。所谓应用研究工作。

 

       如果理论上应该能够回答(这是一种对该学科的信念),但是又不能由理论演绎出来答案的,那这个问题就是真正的学科性科学研究论题。投入不投入研究工作量就取决于这个问题是否面临紧迫性了。

       在投入大量研究工作量后,不同的研究群体给出不同的答案时,那个答案是正确的?这就需要实践的证明了。显然,论题进入到更深的层次了。

       如果实践研究表明:没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那么这个论题就是学科的核心论题了,这就是一个在学科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论题了。或者说,这是浅水区的科学论题。

       此时,一种努力就是修补学科基本理论。显然这样的方案有多种,那一种是正确的还是需要实践的证明。一般的,这是传统上的基础科学研究。在这个层次上的研究是深水区的科学论题。

       也就是说,无论是浅水区还是深水区,科学研究论题的基本特征是:理论上应该能够回答,但是不同研究群体会给出不同的理论结论,而那个是正确的(或最优化的)还有待实践回答的论题。(不修订基本理论的是一类,必须修补基本理论的是一类)。

       

       如果一个人总是做难度大的、“作业式”的研究论题,而且热衷于此,则论文数是很多的,引用率也是很高的。

       而如果一个人做浅水区的科学研究工作,那么,除非他对学科有深入的把握,否则其研究结果肯定是错误的。这类研究论文一般地说较难发表(看人下菜)。

       而如果一个人被问题驱散到做深水区的科学研究工作,那么就是个人的事了。这类研究论文一般地说不能发表。

       我们处于悖论状态。“科学发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科学进步的最大阻碍就来自于科学本身。”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673743.html

上一篇:表象与理性:科学研究对象的两象性
下一篇:OA期刊: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2 张伟 霍艾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8 0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