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秋风扫落叶:开放存取横扫论文版权

已有 2697 次阅读 2012-1-8 23:3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论文, 版权

 

       论文版权?保护了谁的利益?出版商。

       谁来出资维持论文出版?作者?还是社会的某种专款?答案就不唯一了。

       论文发表的目的为何?大概说来如下:

       1)证明作者是难得的人才!那好,作者出钱!

       2)交差!证明我干了该干的事,那好,谁叫你干的,就谁出钱!

       3)为了宣传自身的科学理论!好,你自己想办法!

       4)为了国家的(人类)科学发展事业!好,国家相关机构出钱!

       针对需求1)类“证明作者是难得的人才!”,出版商的方针很简单,付费出版!有多大的需求就办多大的规模。我国大多数期刊走上了这条道路。国外许多期刊也好不到那去。因而,SCIEI 等就等价于广告,而相关机构等价于广告商。大家在共同维护市场。如果是由这点来看这类期刊,所谓的“同行评审”无非是出于维护市场的目的。打击“不合法的出版社”或“不合法的作者”而已。

       针对需求2)类“交差!”,一般地说是有自身独立的出版费用,因而不收取作者的费用,但是,不能办太大规模,因而是非常挑剔的选论文。这类期刊是非常传统的。但是,因为心痛钱,所以要看大多数读者的爱好,尤其是资助者的爱好。因而,越办越保守,缺乏活力。等到那一天,资助者不高兴了,也就关之大吉。

       我国的多数期刊的办刊初衷是“为了国家的(人类)科学发展事业!”,因而国家出钱。求作者写。这样,就得给作者付费。(我国过去是如此的)。

       然而,一旦论文数量被看成是“证明作者是难得的人才!”情况就完全变了。

       在多数作者是为了“证明作者是难得的人才!”而写论文时,这类期刊的质量也就一落千丈了。因而,要么是靠“关系”发论文,要么是“出钱”发论文。因而,无(少有)读者问津也就成为其最终的归属。

 

       因此,只有一类论文最为复杂:“为了宣传自身的科学理论!”。这有两种典型情况:1)对大牛,“为了国家的(人类)科学发展事业!”好,国家相关机构出钱!出版商出钱!

       2)你不是大牛?好看你是否为“合法的理论”?如果不是,决不给予出版。

       这样一来,“离经叛道”的论文就得由作者付款才可能出版了。

       反过来,由于“离经叛道”的论文得由作者付款才可能出版,因而也就选中了“付款就出版”的期刊。但是,怪的很,这类论文的很多作者还不屑于与“证明作者是难得的人才!”的那类论文混在一起,因而,“为了宣传自身的科学理论!”+“为了国家的(人类)科学发展事业!”而选择不收取作者费用的传统期刊投稿。

       这个矛盾在数字化革命后变得非常突出。

 

       PlosOne2011年发论文大概24000篇,收入千万美元。作者付款。出版商收款。

       arXiv2011年发论文大概80000篇,网站收入为负。作者不付款。“出版商”不收款。

      

       无论是传统出版的历史纪录,还是数字出版的历史,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多数论文的出版目的是作者要“证明作者是难得的人才!”;出版商要“利益”(口号是,我的论文出版是经过“同行评审”的)

       而有的期刊,如arXiv,没有这个功能,就只能是:“为了国家的(人类)科学发展事业!”好,支持这个理念的相关机构出钱!

       arXiv(零费用)的高速持续增长和PlosOne(作者付费)的爆炸式增长,形成了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一旦是:“为了人类的科学发展事业!”成为主流,则:作者零费用出版将把作者付费出版扫荡得无立足之地。

       在这个目前的过渡时期,arXiv已经把很多著名的传统期刊顶的够呛。而这恰恰是arXiv的初衷:“为了人类的科学发展事业!”,反对以““同行评审”为借口的“出版商”爱好性导向对科学发展的危害性。

       这是典故型的、在数字化出版时代的:秋风扫落叶:开放存取横扫论文版权。

       我国在:PlosOnearXiv上的比例在2%-3%左右。而且,多数作者感到羞涩。因而,对我国,结论很明确:论文发表的基本纲领是“证明作者是难得的人才!”。

       在这种条件下,大谈特谈“打造国际一流”期刊只不过是喊喊而已。

       如果有一天,我国在arXiv上的论文能够达到20%左右,则可以说,在国内基本形成“为了国家的(人类)科学发展事业!”+“为了宣传自身的科学理论!”这样一支科学队伍。此时,成为科技大国才有确实的物质基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527174.html

上一篇:对称概念:体会非线性力学问题的复杂性
下一篇:不好明说的话:就变着法的说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3 吕洪波 朱桂海 张学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 14: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