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中原经济区规划对当代科学提出挑战性课题

已有 3079 次阅读 2011-11-12 11:3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原经济区

 

       近日,中原经济区规划向媒体正式和盘托出。这在我国历史上将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本文就此谈谈这一规划对我国学术界提出的挑战性任务,尤其是对中原地区的学者。

       该规划的学术性本质(数理模型)可以概括为:在不牺牲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在不牺牲粮食生产的确条件下、使中原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

       这是一个大的生态规划、经济规划、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综合。是以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为基本方针的。

       就单纯的生态规划而言,狭隘的“生态学家”无不热爱“恢复大自然的本来面目”。但是,中原区规划完全的否定了这类理论。而是把在特定条件下(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的规划问题提了出来:四因素(变量)的动态平衡和最优化问题。我们知道,三因素的生态动态平衡问题已经是一个复杂的哈密尔顿动力学系统,而四因素则远为复杂。目前的所谓生态学家对此几乎一无所知,这就给有物理、力学、数学背景的生态学家,尤其是有现代几何场理论背景的生态学家提供了最重要的课题,现实的,而不是纸上谈兵的。这是对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人员提出的挑战。但是,据目前的现实情况而言,中原地区缺乏这类生态学家,而不缺纸上谈兵的。

       无论是城镇的选址还是工业的布局,如果要在不牺牲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在不牺牲粮食生产的条件下来进行,则地形(尤其是重力)测量、水文工程地质、土壤化学、物种微生态、气象生态等等学科将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它们的成果性数据将成为张在特定地理空间上的一个条件集合,而形成上面说的四因素的空间梯度场,这样就把规划变成为在高维空间下的四场量的超复杂的哈密尔顿动力学系统的动态平衡和最优化控制问题。这个层次显然高于上一段的层次,而且也正是目前基础科学理论界的热门论题。

       一旦把不牺牲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不牺牲粮食生产作为前提条件,上面的规划结果给经济规划提出的约束条件就很多了,此时,只不过是有两类工业经济为主:适宜工业技术和未知的(可能的)高新工业技术。由于适宜工业技术的潜力有限,中原区将被迫搞创新性的高新工业,而此时,掌握高新技术的群体能否看上中原区将是致命性的。而支撑高新技术群体的基础科学队伍能否在中原区存在将是决定性的因素。

       这三个大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在基础科学层面、在高新技术开发层面、在工程应用层面上的一次全方位的挑战。

       河南基础科学层面的队伍很薄弱,基础科学层面的人也没有多大的发言权,又对外来的基础科学层面的人才缺乏鉴赏能力,这将成为中原经济区自始至终的一个困惑。加之,我国基础科学层面的队伍也很薄弱,而全国性的良好学术环境也还有待形成,因而,出现各种各样的学术性失误将是家常便饭。但是,也正是这种实践检验性的大规模、全方位的学术理论的应用,能够给整个学术界带来“震颤”,基础科学的地位将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

       如果能够从各种各样的学术性失误中总结经验教训而不是刻意掩盖,则中原区的实践将有助于形成基础科学层面、高新技术开发层面、工程应用层面的科技队伍的正常的、良性的结构性关系。而这种关系正是我国所缺乏的,也是科技创新性不足的根本性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中原经济区规划对当代科学提出了一系列的、各种各样的挑战性课题。但是,基础科学学术界对此的基本反应是“冷漠”。这一问题能否解决在事实上决定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能否成为国家性、国际性的成功范例。

       说说而已,无意介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507201.html

上一篇:风声再起:论反爱因斯坦者及其它刺头
下一篇:偶有所得:基础科学为何被边沿化?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2 尚松浩 朱桂海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