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华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肖建华

博文

陈年往事:学术争论(2)(我国地质学上的争论)

已有 3091 次阅读 2016-9-10 11:2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地质学是比较完整的进入我国的第一个学科。地质研究所(性质)也是第一个实际的科研机构。所以,地质学有其特有的历史。

       有我国地质学特色的早期构造学说有3家:1)地台学说;2)地洼学说;3)地质力学。

       在上世纪50-70年代,地质力学基本上是一家独大,对地台学说、地洼学说采取排斥的基本姿态。作为反弹,自20世纪80年代起,地质力学就成为地质学科上特意回避的词汇。

       这个事件充分的反映了我国学术争论的基本特色。但是,对此的历史研究不足,缺乏中立的评价。

       我算是中立者。所以本文试图评论一下。

       1995年,我看到爱丁堡大学的构造地质研究基本上就是地质力学的路数,用弹塑性力学理论研究地质构造的变形机制。现在的全球板块运动研究实际上是进一步的发展力学理论的解释。

       所以,原则上,地质力学的研究路线是正确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也为科学历程的后续发展所延续。

       但是,在我国,尤其是那个年代,地质学科的学者基本上不掌握弹性力学,而用弹性力学理论去解释构造变化就更是为难人了。即便是今天,很多学校的地质专业也不开设弹性力学课程。

       所以,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由上往下的压“地质报告必须用地质力学理论观点来编写”就成为几乎所有地质工作者的恶梦。强人所难也!

       在一系列的高压动作以后,牵强的用地质力学,玩字眼化的应用,胡编烂造各类地质力学解释,就成为例行公事。从而,造成80年代以后对地质力学的深恶痛绝。

       也就是说,对地质力学的批判并不是出于理解地质力学或把握地质力学的基本原理,也不是出于科学研究的结果,而是出于:被强制性的要求使用自身基本不懂的理论。

       基本的结论是:强制性的要求一个理论的绝对应用最终导致这个理论的被抛弃,尽管这个理论是当时最先进的、也是被后来的历史证明是正确的。

       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跟我谈到,要解决地质构造问题,还得是依赖于弹塑性力学,此条研究路线大有作为。事实上,今天,这条路线已经是全球性的,是地质学科的基本方法。

       但是,由于在心理上(感情上)排斥地质力学,实际上,我国就由领头的变成为放弃的。

       这个案例的意义在于:在面上表现出的科学争论,在实质原因上完全可能是感情因素在起支配作用。对自己基本不掌握的科学理论,完全可以借助于群众的力量把它批倒批臭。

       这个案例是国家尺度的,是学科尺度的。而在我们实际生活的环境中,小尺度的类似现象是很多的。这可能是我国“科学争论”的一般特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9-1002046.html

上一篇:陈年往事:连哄带压的科研
下一篇:陈年往事:学术争论(3)(以等价类理论结束争论)
收藏 IP: 222.88.196.*| 热度|

4 姬扬 赵建民 杨锦忠 ep4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2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