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科研:另辟蹊径,海阔天空 精选

已有 10106 次阅读 2011-12-28 09:05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新路

    从事科研工作都会走过相同的路,那就是跟着老师做科研,然后尝试自己做。当真正独立做自己的科研的时候,我们就面临一个问题:走哪条路?一般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沿着自己学过的路走下去,一种是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一条新的路。前者看起来没有什么风险,一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还可能有导师或者同行的支持。我看到绝大多数的科研人走的都是这条路,很少有人走后一条路。在中国的今天,我们似乎要特别强调这一点:换条自己的路,也许更加海阔天空
 
一、老师的路往往是旧路。一般跟着老师做课题,可能老师都已经做了几年了,世界上可能做了更多年。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很少有课题能够经得住这么多年的折腾,大多数情况下,不超过10年就已经油尽灯枯了。好比一个矿,被诸多前辈们挖掘很多了,剩下的可能都是难啃的骨头。当然,也有少量课题,一两代人都解决不了,面对这样的课题,有勇气接下前辈的旗帜走下去也需要相当的勇气和胆识。但是大多数课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尤其是做应用基础研究,如果领域内产品已经满天飞,那就说明这条路也该到头了。虽然还可以苟延残喘几年,但是毕竟已近黄昏,还是不要继续了。
 
二、老路上太多的大山会挡路。一个领域之所以成为一个领域,就是因为有很多人已经在这里面开拓了自己的地盘,我们俗称插上了自己的红旗,后来者需要面对这些前辈拜山,看似很热闹,但是留给后来者的空间很小。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对前辈的尊重,这些尊重或多或少都会对后来者的心理产生影响,从而不管突破前辈们走过的某些不通的路,让自己丧失一些可能的机会。不管是资源,还是掌声,大多数都只会给先行者,后来者往往是当了看客或者票友
 
三、走老路容易让我们陷入惯性思维。一般老的课题都有很多文献需要阅读,自然就有很多理论或者方法需要去了解,去消化,等我们好容易把这些文献读完才发现,留给自己的路几乎没有,能考虑的都被人考虑了。我们可能会不断的尝试各种现有方法的改进和组合,但是这些改进可能仅仅是增加了一点点效果,而不是本质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陷入了惯性思维,被别人的思想牵着鼻子走。比如,我学习小波分析,从93年就开始了,中间经历了好几个热闹的阶段。每次都是先学习了几篇引领潮流的文章,还没等到自己发挥效用,这波就过去了。每次都是跟热潮擦肩而过。这种情况持续了大约十年。这十年最大的教训就是跟着别人跑真的很累,最讨厌的是没有成就感。有时候甚至很恼火,为什么自己不能走新的路,为什么在老的路上领先不了。其实后来我才意识到,这就是陷入了惯性思维,走进了别人的思想而不能自拔。
 
四、新路到处都是,可能比已有的课题还要多得多。我相信,只要人类还继续存在,科研的课题永远都有新的领域出现,绝对不会出现有一天人类发现没有课题可做了,科研人都失业了,大家都只能去教书育人。事实上,尽管过去两三百年,人类的知识突飞猛进,但是对自然,对人类自己的认识其实还很肤浅,远远没有达到很深入的地步。那就意味着不管今天很多课题多么时髦华丽,终究只不过是人类前进道路上的小小插曲,甚至很多课题最终被证明是人类可笑的游戏。如果同意这个观点,那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新的课题就充满了整个空间,天天围着我们转,而我们却视而不见,还哀叹没有课题可做。中国的今天,处于国家发展的转型期,其中可做的课题到处都是,完全不必要去跟别人抢饭吃。
 
五、新路才是真的出路。我们做科研,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够有体面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给自己一个安慰,觉得自己没有白活一生。如果要达到这些目标,走新路似乎是唯一出路。新路上没有那么多先驱,没有那么多障碍,没有那么多的标杆需要学习,我们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下去,没有那么多的干扰。在很多情况下,很可能获得爆发的机会。如果要谈挣钱养家糊口,这条路也是一条正确的路线。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了某省的气象局的朋友,他们提出了一些需求,那些需求大多数跟我的科研背景没有关联,但是其中有个需求我觉得有很好的社会意义,而且也判断这个技术一旦做成,也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当时也没有任何人在做这件事,完全空白,世界上也是空白。于是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我就带着几个人一起做起来了,还找了个投资。当然,技术开发,尤其是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在没有参考的情况下,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走了很多弯路。两年多过去了,技术终于成熟,可以量产上市了。预计明年将能够盈利。这个例子还有个很有趣的启发,那就是当大家都在忙乎高端奢侈消费技术的时候,社会性的,公益性的,廉价的技术往往还有很大的空间,有很多的机会。在没有影响其他课题的情况下,也算是从外行一直做出了产品。
 
六、走新的路还能够证明我们是否真的学会了科研。做科学研究绝对不是读读论文,写写程序,做做实验,写写报告那么简单,有一整套的方法需要建立,那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到发现问题的闭环。如果我们想知道我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方法,走新的路是最好的检验。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探讨过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应该是什么样的。个人认为,真正优秀的博士毕业生就是真正掌握了科研方法的那些人,是能够从零开始的。很拘谨的沿着老师的路走下去的人,如果不是信心不足,也可能就是因为自己还没有真正进入科研的殿堂。如果没有掌握科研的套路,从事科研工作就是个吃苦不讨好的生活,感觉自然不会好。我希望我的每一个学生走出这个地方,都能够开辟属于自己的领域。但是很遗憾,很少有学生能够这么做。好多毕业生毕业10年了,还只能做博士课题,继续发点小文章,这不是优秀的学生。
 
   做科研真正的乐趣就是发现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出了对社会有价值的技术产品,开发了人类的心智,提高了生活的质量,想做到这些,就不能一味的沿着老路走。华罗庚强调,做科研要学会进攻,更要学会退却。我想这不是真正的退却,实际上是要在适当的时候,另辟蹊径,也许就能够真正的海阔天空,创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522821.html

上一篇:科研生活:向CPU学习
下一篇:做科研钓大鱼:学习老人与海
收藏 IP: 159.226.21.*| 热度|

50 郑智捷 左正伟 尧中华 佟冬 骆小红 谢鑫 晏燕华 聂春笑 刘文 刘玉强 徐索文 李学宽 王红磊 苏德辰 徐兴华 边一 孙学军 薛常喜 丁凡 黄友谊 朱朝东 裴俊峰 张亮 马国林 郭向云 杨晓慧 武夷山 徐耀 林涛 寇飞 王虎 韩健 赵新铭 张玉秀 王伟 刘敏 赵建民 吴吉良 刘智 neilchau heiyanjing sicenceff fqk6166 mrhelpful414 aichengzhang lucy2011510 lftkf mbb kongmei adinaliu

发表评论 评论 (5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